放棄「低端」快遞市場!順豐出售豐網,極兔11.83億元全資收購

(圖片來源:豐網速運官網)

喧囂入市僅三年,順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順豐控股」,002352)旗下專註於經濟型快遞業務的子品牌「豐網」就成為「棄子」。

5月12日晚間,順豐控股發布公告宣布,下屬控股子公司深圳市豐網控股有限公司(下稱「豐網控股」)與極兔速遞下屬子公司深圳極兔供應鏈有限公司簽署了《股權轉讓協議》,豐網控股擬以11.83億元轉讓全資子公司深圳市豐網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下稱「豐網信息」)100%股權。

豐網易主

豐網信息全資子公司深圳豐網速運有限公司(下稱「豐網速運」)於2020年4月成立,同年6月獲得國家郵政局頒發的 《全國快遞業務經營許可證》,並於9月份正式起網和提供快遞服務。

按照豐網速運成立時的對外公開的說法,其作為一家獨立的第三方品牌,「雖然與順豐集團有深度協同,但在業務開展和市場運維等方面保持獨立」。

與順豐控股主打中高端快遞市場不同,豐網速運主攻電商市場,其在成立之後就已經與包括阿里巴巴、拼多多、京東在內的主流電商平台以及包括意在拓展電商業務的抖音、快手等建立了連接和業務覆蓋。

同時與順豐控股一直堅持自營不同,豐網速運更多專註於加盟模式的經濟型快遞業務,從一開始就通過加盟為主的方式拓展其網路覆蓋。

順豐控股方面表示,目前豐網速運網路已覆蓋全國27個省(市、自治區),2022年收入規模超過32億,主要服務於電商客戶,整體網路服務質量穩定。

據一位快遞行業資深從業者在5月12日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豐網速運實際上也是順豐為了應對前幾年國內快遞行業價格競爭而進行的一種應對策略,其目的主要是為了在不影響其主營的中高端業務情況下,通過新品牌迅速在電商等領域拓展市場份額,同時與一直採用低價策略的對手們展開競爭。」

順豐控股在12日發布的公告中表示,本次交易不構成關聯交易,也不構成《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所規定的重大資產重組。同時「本次交易的實施尚需通過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的經營者集中審查且交割需滿足交易協議約定的交割先決條件。」

重新定位

按照順豐控股在5月12日發布公告中的說法,公司發展戰略「聚焦網路標準型產品、數字化行業供應鏈服務、全球端到端供應鏈服務三大領域。本次交易完成後,公司可以更聚焦國內中高端快遞、國際快遞、全球供應鏈服務、數字化供應鏈服務等核心業務的發展。同時,公司將持續打造電商類快遞產品,主打的『電商標快』產品穩健增長,可以滿足客戶在中高端經濟型快遞市場的多元化需求。」

從順豐控股近期的業績表現來看,「走量」的低價模式似乎也與其整體的業務結構有些格格不入。4月底發布的財報數據顯示,順豐控股今年第一季度營業收入610.48億元,同比下降3.07%;但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17.20億元,同比增長68.28%;扣非後凈利潤15.17億元,同比增長66.39%;每股收益盈利0.35元/股,同比增長66.67%。

徹底「沽清」豐網,也意味著在經過三年的「試水」之後,順豐控股放棄了在包括電商市場在內的低利潤市場與其他競爭對手「纏鬥」的想法。

豐網速運實際上與收購方極兔速遞的市場定位有較高的重合度,也正如順豐控股方面的說法:雙方資源互補性強,有助於交易平穩過渡。

前述快遞行業資深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豐網速運一直以來的經營情況都未能達到順豐的預期,被出售也並不意外,但接盤方是極兔確實沒想到。」

在順豐控股發布的公告中也披露了關於極兔此次收購的一些細節信息:深圳極兔支付交易對價的資金來源於其自有或自籌資金,同時與深圳極兔受同一控制的關聯方重慶紜慶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下稱「重慶紜慶」,註冊資本人民幣 300,000 萬元,已完成實繳)出具《保證函》,對深圳極兔在交易協議項下支付股權轉讓價款的義務承擔連帶保證責任。

順豐控股發布的公告顯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深圳極兔總資產為人民幣22,855.66 萬元,總負債為人民幣71,390.09萬元,凈資產為人民幣-48,534.43萬元。2022年度,深圳極兔的營業收入為人民幣130,480.36萬元,凈虧損為人民幣13,976.79萬元(經審計單體報表財務數據)。

極兔速遞自2020年進入中國市場,依靠價格優勢在國內電商市場獲得較快增長,並在2021年底收購了百世集團中國快遞業務。但其在國內市場競爭過程中也伴隨著因積极參与價格戰而引發的諸多爭議。

根據極兔速遞方面發布信息顯示,其目前已經將快遞網路覆蓋至包括印度尼西亞、越南等13個國家。在全球規模最大及增長最快的東南亞和中國市場處於領先地位。

目前中國的快遞業務已經開始重新回到高增速,對於不同市場定位的快遞企業來說都能夠尋找到更多機會來實現業務的增長。根據國家郵政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一季度快遞業務量累計完成268.9億件,同比增長11.0%,快遞業務收入累計完成2589.6億元,同比增長8.2%。

責任編輯:黃興利 主編:寒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