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一則消息,2022年一汽大眾的銷量同比下滑12.5%,上汽通用的銷量同比下滑24.8%,悅達起亞的銷量同比下滑41.3%。
目前這些合資車企的國內市場,已經從以前的80.45%降到了現在的51.3%。而我國的新能源車企,趁著這個機會順勢填補了這48.7%的市場空白。
要是放在以前,那些合資車在國內可是響噹噹的存在。現如今落魄成這樣,實在令人感到唏噓。相反,我國的比亞迪、奇瑞、長安、吉利等汽車品牌,銷量連年攀升。尤其是比亞迪,在去年直接以186萬輛的銷量,榮登世界第一。把銷量55萬輛、排名第二的特斯拉遠遠甩在身後。
看到這種情況,許多合資車企紛紛表示:「中國市場是一個高端局,我們打不過,還是直接退了吧」。為啥合資車企會說出這樣的話?是我們的新能源太強?還是他們的燃油車太弱?
時代變了,老百姓都選國產新能源了
以前不明白,為啥許多合資車的內飾都做的有點丑,配置也不高檔?直到和一個在合資車企業工作的小夥伴聊天才發現,原來他們這麼做是有原因。他們想賺附加費。
啥叫附加費?比如你花10萬塊錢買個合資車,他們啥也不給你裝。等你想要裝個什麼配置了,他們再額外收錢。一輛車收好幾撥錢,簡直不要太爽。
但國產車就不一樣了。由於國產車大多數都是新能源,所以剛一出廠就把該有的配置全部加進去了。像什麼超跑車框,充滿科技感的液晶儀錶盤,360度高清倒車影像,全速自適應巡航系統等等。只要是你想要的,他們都能給你加上。往往一款20萬的國產新能源,他們能給你配出100萬的效果。
正因如此,許多老百姓在購買新車的時候,才會毫不猶豫的選擇國產新能源。畢竟價格低配置高,還有諸多配套服務。相比於合資車,國產新能源簡直酷得不行。
我國的汽車賽道選對了
為啥國產新能源就這麼酷呢?主要也是因為以下三點因素。首先就是我國壓寶壓對了。當年科技部部長萬鋼在籌劃我國車企行業的時候,毅然決然的選擇了新能源。各式各樣的補貼、福利,全部傾泄在了新能源身上。這才催生出了當年國產新能源車企大亂斗的盛大場面。
雖然當時大家的水平都很低,但經過一番市場的洗禮後,總有那麼幾家脫穎而出。隨後這些殺出重圍的新能源車企,利用回籠的資金開始搞研發,並組建自己的上游產業鏈。最終把我國的新能源汽車提升到了一個新的台階,
如果我國當時壓寶燃油車,那就完犢子了。畢竟燃油車的三大件:「發動機、底盤和變速箱」,我國都沒有掌握。許多國家在這三大件上發展了上百年,已經形成了強大的技術壁壘。我國如果想要強行突破,那就只有被摁在地上打的份兒。所以選對了賽道,就是咱們新能源事業能夠突飛猛進的第一要素。
來自特斯拉的刺激
除此之外,在2012年,我國特意引進了特斯拉這條巨鱷,以此來刺激新能源市場搞突破。在特斯拉沒來之前,我國的許多新能源車企,都停留在吃補貼的日子裡。大家都是那個擺爛的樣子,只要有錢拿就行了,根本沒有心思搞研發。
自從特斯拉進入我國後,許多新能源車企開始意識到危機了。如果再不努力的話,說不定市場全被特斯拉給吞霸佔了。所以為了生存下去,許多車企老闆開始兢兢業業,把家搬到辦公室里,每天都在思考怎麼把自己的車子做的更好。靠著這一股壓力催生出來的動力,我國的新能源車企實現了一次質的飛躍。
其實這就和當年蘋果進入中國市場一樣。以前蘋果沒有推出智能手機的時候,大家都以為諾基亞是大哥。直到蘋果推出了ipone4,許多手機企業才慌了神。趕緊進行戰略轉型,把自家的手機也升級成智能手機。
當時我國的手機產業也出現了大亂斗的現象,最後有四家企業殺出了重圍。它們分別是華為、小米、vivo和oppo。目前這四家企業已經和蘋果形成了多足鼎立之勢,有時候甚至還能力壓蘋果,成為年度銷售冠軍。
同理,在新能源領域也是一樣,只不過對象換成了特斯拉和比亞迪、「蔚小理」等車企。它們就和當年的手機大亂斗一樣,在各自的領域殺出重圍,直到站穩腳跟。
很多人可能會問了,如果任由特斯拉做大的話,會不會威脅到國產新能源的地位?甚至可能侵佔我國新能源市場?其實完全沒必要這樣擔心,因為中國真的很大。隨便一個細分領域,都能超過韓國的總人口。所以儘管特斯拉已經佔據了新能源的大部分市場,但國產車依舊還有自己的細分市場。
隨著時間的推移,屆時可能會形成一個固定的銷售版塊。比如特斯拉主打高端型跑車,「蔚小理」主打中端家用車,其他新能源車企則主打低端廉價車。至於我國的新能源明珠比亞迪,則負責高中低全套市場。一年推出十幾款車型,哪個成功算哪個?這就是技術在手,天下我有!
海量的人才和技術
說到技術,這裡就要引入國產新能源強大起來的第三個要素,人才和科技。我國的新能源行業之所以如此蓬勃發展,靠的就是海量的IT工程師和與日俱增的互聯網技術。
別的不說,就拿王傳福來舉例。他大學學的是電池專業,出來工作後,做的依舊是電池領域。後來自己創業了,便開始搞電池研發和新能源,最後有錢了才開始搞電動車。如果那時候讓王傳福去搞內燃機,你覺得我國還會有比亞迪這麼偉大的企業嗎?
正因如此,我國在2008年以後,才會在各個大學開設許多電池材料、自動化和it專業。通過這些新興專業,給我國培養了數不勝數的現代化科技人才。等到他們畢業後,我國就擁有了大量的科技生力軍。這些人可以帶領團隊攻城掠地,將全球的新能源市場給打下來的。
除了人才以外,另一個助力新能源企業發展的,就是科技了。我國和美國一樣,都是互聯網時代的幸運兒。中美兩國靠著雄厚的國力建起了大量的互聯網基礎設施,其中就包括信號基站和定位衛星等。
這些基礎設施不僅僅催生出了無數的互聯網公司和互聯網科技產品。與此同時,它還給中美兩國搭建了一個龐大的互聯網體系。在這個體系中,任何設備或者產品都能依託互聯網資源,實現自己的價值最大化。這其中就包括汽車。
如今的新能源汽車,最大的賣點是啥?還不就是其科技感十足的配置。搭載了智能硬體和軟體的新能源車,本身就是一台電腦。人們在車上實現很多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功能。正因如此,許多人在購車的時候,才會毫不猶豫的選擇電動車。畢竟就相同的價位來講,電動車給人的性價比確實要高很多。
努力鑄就品牌價值
以上就是我國新能源車企實現飛躍的三大原因。隨著我國的車企越做越好,車子質量越來越高,老百姓們肯定就會越來越青睞國產新能源,而不是去選擇那些老掉牙的合資車。這就是人心所向,畢竟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是好是壞大家心裡都跟明鏡似的。
再說了,隨著現在的人們越來越注重生活品質,大家也都不再看重汽車品牌了,而是關注汽車的整體價值。比如舒適感,空間大小,動力等等。至於汽車品牌,那都是用來突顯身份的。對於我國大部分中產階級家庭而言,沒必要做那些凸現身份的事兒,咱又不是去談生意?
再說了,隨著我國新能源車企這幾年的不斷發力,我國也有許多汽車品牌打入世界前列。像比亞迪漢、領克等,都是以中高端的車型為主導,紛紛進軍世界新能源市場。雖然目前這些汽車品牌還在中上層徘徊,但只要我國車企不斷進步,用12分的努力來提升自己的品牌價值。我相信,在不遠的將來,國產車一定會創造一番偉大的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