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杜華:王一博的成功是必然,樂華上市為內娛公司打了樣

作者丨葉蓁

編輯丨康曉

出品丨深網·騰訊新聞小滿工作室

1月19日,樂華娛樂集團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成為「藝人管理第一股」。

在上市儀式上,樂華娛樂ceo杜華、樂華旗下藝人王一博、韓庚等現身現場敲鑼,王一博也參與了股東合影。截至1月19日上午收盤,樂華娛樂漲超40%,收於5.73港元。

據樂華娛樂集團(以下簡稱樂華)公布的配髮結果顯示,公司全球發售1.2006億股股份,其中,香港公開發售佔30%,國際發售佔70%。在香港公開發售項下,獲27.68倍超額認購,國際發售項下獲0.29倍超額認購。發售價已釐定為每股4.08港元,公司募資凈額約3.913億港元。

樂華娛樂背後不乏巨頭身影,集齊了阿里系、位元組系等。阿里影業、華人文化、量子躍動(位元組跳動關聯公司)均是樂華股東,此次上市後,三者持有樂華的股份分別為12.28%、12.28%、4.08%。

「樂華的上市為行業打了樣。」樂華創始人杜華在接受騰訊新聞《深網》專訪時表示。

樂華上市之路一波三折,從掛牌新三板到取消借殼登陸a股,從赴港ipo前緊急叫停公開招股到如今重啟。據招股資料,此次融資4億-6億港元;公司估值為34億至44億港元。

2022年8月,博納影業的上市慶功宴上,杜華也出現在現場,博納董事長於冬致辭發言諸多心酸和感慨,「博納影業今日終於深交所掛牌上市,這一天我等了2400多天!」對於這些,今天的杜華感同身受。

「大家會羨慕於冬,羨慕上市公司的老闆。現在樂華上市了,所有人來恭喜我。其實這裡面的種種艱辛只有當事人才知道。」杜華告訴《深網》,樂華的上市之路跟博納一樣不易。

自2009創立樂華,上市對杜華來說是一個里程碑事件:內娛以前沒有藝人經紀公司上市,樂華的成功上市改變了這一現狀。

此前,主持人楊迪在一檔綜藝欄目里拋出了一個敏感問題給杜華,讓她給內娛經紀公司進行排名。杜華沒有迴避,直接給出答案:樂華娛樂第一。樂華在這一領域的優勢,源自戰略上的提前布局。

杜華告訴《深網》,自樂華成立以來,最重要的兩個賽道選擇是,樂華模式和虛擬藝人賽道。在杜華看來,樂華成為藝人經紀管理第一股最核心的決策,是選擇練習生的造星機制。

2014年uniq出道後,杜華把練習生所有的環節都研究透了,從選拔培訓、企划到出道音樂專輯等,對現在的樂華來講,已經打造了完善和模式化的練習生體系。「主打韓流用戶這個模式在當年還是比較超前的,我進入這個賽道後,幾乎所有人都不看好,百分之七八十都是潑冷水的,他們覺得這個模式在中國是做不成的,唱衰的特別多。」杜華稱。

招股書顯示,樂華近三年營收一直在上漲,2019到2021年分別實現營收6.31億元、9.22億元和12.9億元,三年複合增速為42.83%。其中,藝人管理業務貢獻佔比亦逐年上漲,2019年佔全年總收入的84%,2020年是87.7%,2021年更是佔到了91%。

2019到2021年中,排名第一藝人(王一博)的收入佔總收入比例分別是16.8%、36.7%、49.5%。在今年前四個月中,他的貢獻佔比達到了56.8%。招股書顯示,王一博續約到了2026年10月。

在杜華看來,「王一博的成功是一個必然,因為他身上有一股勁。其實能不能成為王一博,要看他身上有沒有那種素質,樂華為練習生提供的資源和訓練環境都是一樣的。」

樂華在招股書的風險因素部分提出,公司營收過分依賴於藝人管理。目前樂華也在探索公司增長的第二曲線,即虛擬數字偶像。2021年,樂華的泛娛樂業務增長79.6%,從 2100 萬元增長到 3790 萬元,佔總收入的 2.9%,主要是樂華旗下虛擬團體a-soul的商業發展。

關於虛擬藝人,杜華告訴《深網》:「我們肯定會大規模投入,現在像asoul、量子少年、eoe等虛擬偶像團體都陸續跑出來了,這個賽道必須不遺餘力堅持,打造一個虛擬偶像的樂華。」

樂華與傳統藝人經紀公司最大的差異,杜華認為是自己身上帶有的互聯網基因,從互聯網思維來講,樂華是想成為一個可複製、可持續化和規模化的娛樂公司。

以下是騰訊新聞《深網》對話杜華實錄整理,不改變原意的情況下有所刪減:

「港股上市是樂華的里程碑」

《深網》:樂華作為藝人管理第一股登錄港股市場,你對資本市場表現的預判是什麼?

杜華:漲與跌對我來說都無關緊要,樂華是一個長期的公司。(我)前兩天看雷軍的一本書,說小米當年上市破發500多億,他(雷軍)穿了一條破褲子,讓自己永遠銘記這一天。樂華走到今天14年,港股上市是一個里程碑,也是一個新的開始。

《深網》:韓國第一大娛樂經紀公司hybe在2020年ipo時,曾獲機構投資者逾千倍超額認購,散戶投資者亦超購逾600倍,創韓國2017年以來的最大規模ipo。樂華對港股市場的認購環節有什麼預期?

杜華:hybe肯定是樂華的對標公司,我希望樂華成為一個在全球有影響的公司。hybe現在市值600多億人民幣,我不覺得我們的熱度會超過hybe。但最近像博納、星空華文、檸萌影業上市,特別是博納,已經連續漲了60%,對我而言還是增加了一些信心。

我希望(樂華)表現好一點,給整個行業注入一針強心劑。這個行業經歷了5年的寒冬期,博納、檸萌影業、星空華文和我們才有機會走向資本市場。因此,對整個行業來講,大家可能覺得原來還有那麼一點點希望。

《深網》:你跟博納的於冬交流多嗎?

杜華:我跟於總是朋友,博納a股上市整個歷程我也比較了解,我很佩服他。他那天發了一個朋友圈,說2400天,終於回來了。還有在上市慶功宴上說的那番話,裡面的心酸和感慨,諸多種種,我聽完之後感同身受,就是那種創業者的惺惺相惜。

《深網》:這種惺惺相惜具體指的是?

杜華:大家會羨慕於冬,羨慕上市公司的老闆,其實裡面所有的艱辛,只有當事人才知道。現在樂華上市了,所有的人來恭喜我,裡面很多艱辛也只有我自己知道。其實上完市後,我覺得自己背負了很多的壓力。

《深網》:上市對樂華來說意味著什麼?

杜華:上市是一個公司擴大化發展的一個路徑,但在以前中國沒有一個經紀公司可以上市,韓國和日本都有好幾家。作為中國第一家登陸資本市場的經紀公司,給整個行業打了一個樣,得到了資本市場的青睞,我覺得蠻驕傲的。

《深網》:登錄港股資本市場,成為藝人經紀管理第一股。在你看來,最核心的決策是什麼?

杜華:選擇練習生的造星機制。2014年uniq出道後,我們把練習生所有的環節都研究透了,從選拔培訓、企划到出道音樂專輯等。樂華這幾年一直是學習和積累經驗的過程,到2016年,才慢慢摸清楚了發展方向。對現在的樂華來講,練習生是一個比較完善和模式化的體系了。

「王一博的成功是必然」

《深網》:據招股書顯示,2019-2021年,樂華的年收入分別為6.31億元、9.22億元、12.9億元,三年經調整凈利潤複合增速為67.6%。你認為樂華高速增長的核心因素是什麼?

杜華:樂華已經形成了業務矩陣。藝人的矩陣和數量都在增加,質量也提高了。

《深網》:你怎麼看待王一博的成功,他的成功可以複製嗎?

杜華:王一博是一個對自己要求特別高,自我約束管理能力又很強的小孩,他的紅就是個時間問題。我覺得王一博的成功是一個必然,因為他身上有一股勁。其實能不能成為王一博,要看他身上有沒有那種素質,因為樂華為練習生提供的資源和訓練環境都是一樣的。

《深網》:整個上市過程中有沒有想過放棄?

杜華:對於樂華來講,之前做過併購,上過新三板,然後才轉戰到香港資本市場。我覺得上市這條路,我並沒有想過放棄。雖然有時候也會想,作為一個女性創業者,我為什麼要給自己這麼大的壓力?但後來想想,我需要給公司員工一個交代,需要給投資人一個交代。

《深網》:這種驅動主要來源於一種責任感?

杜華:上市後公司有足夠多的資金可以更多元發展,我也希望當年跟著我的員工能獲得一些激勵,然後對投資人負責。

「當年幾乎所有人都不看好樂華」

《深網》:你創立樂華的契機是什麼?

杜華:2009年正好是音樂市場比較低迷的時候,我創立了樂華娛樂。創業前我就職於華友世紀,那一年盛大收購的華友世紀,當時我有兩個選擇,第一是留下做職業經理人,第二條就是出來創業。我創業其實緣於一個很偶然的因素。

那時候我生完孩子後,回公司上班發現公司被賣掉了。從情感上來講,不太能接受,當時我也就28歲,就想著要不要去創業。

當時我的想法很簡單,如果創業成功了,我就做一家上市公司,這是我當時的一個夢想。當然還有一種可能是我創業不成功,我就回去打工。

《深網》:第一筆天使投資拿了200萬,能講講當時融資的一些情況嗎?

杜華:這筆天使投資我花了20分鐘拿到了200萬。創業前我是華友世紀的一個高管,當時的薪水也蠻高,我覺得投資人可能看到了我身上的勇氣,此外,當時他可能看到了我身上不服輸的韌性,其實當時商業模式我想得也不是特別清晰,就想做個音樂公司。

《深網》:本身從零開始造星是一個偶然性很強的事情,你把這種偶然性做成了一種確定性,這種確定性是因為我們布局比較早?

杜華:第一肯定是我們布局比較早,我們在2010年就開始布局了,到現在已經13年了。第二就是管理比較系統化,實習生從選拔、培訓、企划到出道,是一個閉環,在打造這個閉環的過程中,需要用時間去驗證這個模式是否適合中國市場,從0到1這個階段是最難的。

《深網》:樂華「主打國內的韓流用戶」策略是什麼時候確定的?

杜華:2010年我就看到了這個賽道。但真正切入這個模式,是我們現在韓國公司總經理,他拿了一個ppt,跑到樂華來說服我,他講了韓國模式和日本模式,我後來也去海外考查了下,覺得日本模式是養成式,韓國模式更成熟,我選擇了韓國這種比較成熟的模式。

模式確定了之後,就開始招募、海選,做垂類市場。主打韓流用戶這個模式在當年還是比較超前的,我進入這個賽道後,幾乎所有人都不看好,百分之七八十都是潑冷水的,他們覺得這個模式在中國是做不成的,唱衰的特別多。

「王一博成為第一個簽約的練習生」

《深網》:當時有多少星探去發掘練習生?

杜華:當時樂華公司也就兩個星探,他們在全國各地到處跑。王一博是簽約的第一個練習生,然後是李汶翰,後來一共有二十多個人,最終5個人出道。到現在他們在公司也13年了。

《深網》:當年的創始團隊是什麼樣的?

杜華:我是創始人,也開始招聘一些員工,但好多人不太看好樂華模式,就走了。到2010年年底的時候賬上的200萬就剩下了幾十萬,那時候就開始抵押房子。

《深網》:樂華早期也坐了很多年冷板凳,你有這種感覺嗎?

杜華:當然。因為中國當年沒有這種模式,就像我兩年前決定做虛擬藝人一樣,大家也不看好,覺得這個東西不行。

《深網》:早些年練習生的情況是什麼樣的?

杜華:練習生早年的情況還是比較艱苦的,住地下室。樂華花了三年半的時間去訓練和培訓,到2014年10月uniq出道後,也沒有說一定能紅,或者能跑出商業模式,因為當年給練習生的平台也沒那麼多。

《深網》:練習生「中國挖掘+韓國培養」這個模式在什麼時候開始的?

杜華:早期一直是中國挖掘,中國培養,直到2014年我們成立了韓國樂華公司。之所以送練習生去韓國訓練,是因為當時韓國是代表最頂級的水平,我覺得樂華的練習生肯定要去最頂級的地方培訓。此外,我希望他們在一個比較封閉和單純的環境下去訓練。

「樂華模式的核心是審美」

《深網》:你創業的時候有沒有想過,互聯網會成為偶像發展的重要渠道和平台?

杜華:當然,我是從互聯網公司出來的,是互聯網圈跨界進入娛樂圈的,因此,(樂華)跟傳統的娛樂公司不太一樣。

《深網》: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你對互聯網的這種發展和預見,是創業獲得成功的一個很關鍵的因素?

杜華:我對互聯網發展趨勢的判斷,比一般人要敏銳一些,這是樂華今日成功很重要的一部分。

《深網》:這也是為什麼樂華會和同時代一起走過來的娛樂公司不一樣?

杜華:對。從互聯網思維來講的話,樂華是想成為一個可複製的、可持續化的和規模化的一個公司。

《深網》:從創業至今,你有哪些印象比較深刻的重要決策?

杜華:樂華韓國模式這個道路肯定是對的,虛擬藝人賽道這個選擇也是對的。這兩個賽道的選擇對我們而言都是蠻重要的。

《深網》:樂華孵化了很多頂流藝人,樂華一直在強調藝人孵化模式是可複製的,另外,你們也在強調樂華的業務模式有護城河和壁壘,是別人不可複製的,你可以就這兩個點解釋下嗎?

杜華:第一個指的是,每個個體都不一樣,是不可複製的,但整個培訓選拔這些經驗都是可以複製的;第二個是,樂華的模式做了13年,有獨特的基因和審美,這個是很難被複制的和學習的。

《深網》:樂華的這種工業化和規模化造星,為什麼同行很難複製?

杜華:不太能複製,每個公司都是不一樣的。放眼現在的娛樂圈,有的公司做影視劇比較厲害,有的偶像劇比較厲害,有的歷史劇比較厲害,有的清宮戲比較厲害,每個都是不一樣的。

《深網》:你希望樂華能培養出劉德華這樣的藝人嗎?

杜華:劉德華是我的偶像,我當然希望能夠培養出劉德華這種德才兼備,常青樹型偶像。但四大天王是那個時代的一個產物,媒介已經變了好幾茬了,現在培養出像劉德華那樣生命周期那麼長的偶像,概率比較小。

「虛擬偶像藝人會很快破圈」

《深網》:樂華娛樂本次市前的股權架構中,阿里巴巴影業持股14.25%,華人文化持股14.25%,量子躍動(位元組跳動關聯公司)持股4.74%。引入這幾家資本的一個考量是什麼?可否談談數字偶像?

杜華:需要引入戰略投資者,跟公司的業務有上下游關係。阿里和量子也是一樣的。

《深網》:招股書也顯示,包括虛擬偶像在內的泛娛樂業務收入,從2020年的2110萬元增至2021年的3790萬元。虛擬藝人作為樂華的第二增長曲線,目前它的商業化探索還比較漫長,樂華在這方面的計劃是什麼?

杜華:我們肯定會大規模投入,現在像asoul都陸續出來了,我們還推出了量子少年和eoe兩個虛擬偶像團體。這個賽道我們肯定是不遺餘力的去堅持的,虛擬偶像藝人這塊我覺得會很快破圈,因為「00後」或者更小的「10後」會更喜歡二次元的東西。

《深網》: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數據,2021年按收入計算,中國前五大藝人管理公司總收入為人民幣34億元,占同年總市場份額約5.5%。在中國做藝人經紀最大的困難是什麼?你是怎麼克服的?

杜華:最大的困難我覺得是給新人的平台有點少。

《深網》:短視頻也在頻頻造星「頂流」,他們未來會和樂華的藝人正面交鋒?

杜華:我覺得將來肯定會正面交鋒,比如說網紅的話,像直播帶貨,包括代言就會搶傳統藝人的蛋糕。對於樂華來講,未來我們可能有一些新的媒介出來,做一些調整和轉型,因為你不知道下一個風口是什麼。

《深網》:這些變化會影響到你前端後台的業務培養模式?

杜華:不會。樂華前台的培訓體系培養的是偶像藝人,mcn機構是培養網紅,具備的質數是不一樣的。就像演員、綜藝咖還有歌手都是針對不同的賽道,每個賽道都有不同的受眾和粉絲。

「藝人的生命周期和個人綜合素質相關」

《深網》:你怎麼看偶像的生命周期?

杜華:業務能力強、自我管理約束能力強的人,作為藝人的生命周期肯定會很長。其實一個藝人的生命周期跟他個人質數和綜合素質(包括藝德,自我管理約束的能力和行為舉止)是息息相關的。

《深網》:明星塌房事件頻頻發生,樂華怎麼規避其間的風險?

杜華:對於樂華來說,我肯定是希望我們公司的藝人三觀特別正,道德規範特彆強,然後自我約束管理能力也特彆強。我們也肯定從思想教育方面去規範他們的行為,所謂的塌房,以前也有,只是當年媒介沒那麼發達。

《深網》:你會焦慮嗎?最大的壓力是什麼?

杜華:每個人不同時期有不同的焦慮,我現在的焦慮是公司上市後業務的多元化,以及公司的第二增長曲線是虛擬藝人,第三和第四增長曲線又是什麼?我現在最大的壓力是如何拓展公司的第三第四增長曲線。

騰訊新聞出品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複製和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