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上一個數據,這是最近3年以來,台積電的主要客戶以及貢獻的營收佔比情況圖。
從圖表可以看出來,蘋果一直是台積電的最大客戶,從2019年的24%,到2021年的25.4%,貢獻了四分之一左右的營收。
而華為海思變化最大,2019年時貢獻了15%的營收,排名第二,但之後不斷下滑,到2021年時,成為了0%。
華為海思為何貢獻的營收為0?原因就是2020年9月15日之後,台積電不再幫華為代工晶元了,華為海思麒麟晶元,也成了絕唱。
然後台積電的主要客戶中,蘋果一家獨大,其它的像高通、AMD、Nvidia等,均在10%以下的份額,相對分散,不再那麼集中了。
這造成了什麼後果?當然是客大欺店了,台積電被蘋果拿捏住了啊。
在2021年台積電針對所有客戶進行漲價的時候,蘋果就搞特殊化,針對其它客戶,台積電漲價幅度在10%-20%左右,但是卻對蘋果「特殊關照」,僅僅漲價3%,原因就是蘋果是唯一大客戶。
而最近更是傳出,蘋果計劃對2023年的晶圓代工價格進行漲價,幅度在10-15%左右,但蘋果這次直接拒絕,沒給台積電漲價空間,連特殊化都不願意接受。
這搞得台積電騎虎難下,不給蘋果漲價,只給其它客戶漲價,會引發其它客戶不滿啊,這實在太不公平了,如果高通、AMD、Nvidia都鬧,最後甚至都轉單了,台積電也怕。
而給蘋果漲價,又怕蘋果無法接受,然後會轉單至三星,一旦蘋果轉單至三星,三星可就笑納了,求之不得。
這就是只有唯一一個大客戶的弊端,要是之前華為海思也貢獻了15%甚至20%的營收,情況肯定不會這樣,估計蘋果也不會這麼耍大牌了。
因為就算蘋果轉單,還有華為海思,台積電影響也不會那麼大,同時蘋果與華為也是競爭,蘋果轉至三星,華為受益,蘋果也不願意看到,相互牽制,大家就都不會走,台積電能夠拿捏住,不會是現在這種尷尬局面。
台積電會後悔么?其實這不是後悔不後悔的事,是台積電不得不如此啊,台積電要使用美國的技術,就不得不拒絕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