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筆」賭對了!中芯國際換賽道成功,外媒:台積電期待或成空

華為被斷芯之後,國內科技企業、高校以及科研機構都開始加快晶元技術的研發,尤其是高端晶元。但是,要生產高端晶元並沒有那麼容易。從晶元設計開始,就需要使用外國的晶元架構、晶元設計軟體。再到晶元製造階段,也繞不開EUV光刻機。很顯然,中國芯想要在高端晶元市場「超車」,幾乎是不可能的,就EUV光刻機就可以把這條路堵死。

面對這種進退兩難的境地,中國工程院院士吳漢明公開發聲,對中國晶元相關的科技企業提出建議,「當務之急,中國晶元產業應該聚焦於中低端晶元市場,布局高端晶元市場並非良策。只有實現了中低端晶元的自給自足,才有資格衝擊高端」

說實話,這個建議相當中肯,且方向也是對的。中國每年向美進口的晶元,價值數千億美元,但高端晶元的佔比並不高,反而中低端晶元的佔比在70%-80%左右。所以中國晶元產業如果想要擺脫對美晶元的依賴,對美進行反制,先站穩中低端晶元市場,就能給予老美有力的回擊!

作為國內晶元企業的引領者,中芯國際也曾一心只想衝擊高端,甚至花了重金向ASML公司採購EUV光刻機。但因為老美的阻撓,三年多過去了,ASML公司依然沒有交貨。在認清了現實後,中芯國際果斷換賽道,聚焦於成熟工藝晶元市場。要知道,成熟工藝晶元的應用範圍更廣,比如5G、智能家電、汽車、人工智慧等領域,28nm以上的成熟工藝晶元的市佔率超過了70%。毫不誇張地講,只要拿下了中低端晶元市場,中國芯就能重獲「自由」。

在梁夢松的指導下,中芯國際只用了短短5年時間,就完成了從90nm到14nm的更新,發展速度比台積電、三星更快。就在最近,中芯國際砸下75億美元的「大手筆」賭了一次,幸運的是,中芯國際賭對了。中芯國際在天津投資75億美元新建了一座28nm晶圓廠,月產能能夠達到10萬片。

之所以說是「大手筆」,就是因為中芯國際今年上半年的總營收也不過245.92億元,而75億美元相當於523.79億元,幾乎是中芯國際全年的營收。在過去1年多時間裡,中芯國際已經連續4次擴建成熟工藝晶元晶圓廠了,累計投資超過了1700億元。而強硬的態度也斷了台積電的後路!

在美全新晶元法案落地後,台積電就被迫進行二選一的選擇,本打算布局國內成熟工藝晶元市場,但很顯然,中芯國際沒有給台積電留機會。就連外媒也感嘆,台積電的期待或成空。目前台積電的處境也是相當尷尬,一方面,台積電迫於壓力正在籌備赴美建廠的事宜。另一方面,台積電受到全球晶元需求下滑的影響,被客戶砍單,不僅推遲了3nm工藝晶元的發布,甚至為了節能省錢計劃關閉部分EUV光刻機。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中芯國際換賽道成功,而台積電則還在被老美推著走,事實證明,核心技術還是要掌握在自己的手裡,才能不用看人臉色。「去美化」不能停,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