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開源生態論壇在浙江烏鎮召開。在論壇第四個環節上,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副所長包雲崗發表演講,題為《中國開放指令生態(RISC-V)聯盟生態建設進展介紹》。
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副所長包雲崗
全文如下:
我想在這裡彙報一下關於中國開放指令生態聯盟的建設情況。這個聯盟是2018年11月8日在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宣布成立,現在已經有130多個會員,跟國際基金會保持緊密聯繫。從26位初始會員增加到130位會員,一定程度上推動著國內RISC-V的發展。
過去幾年聯盟成員也是在RISC-V中作出了一些貢獻,比如中科院計算所開發了開源高性能RISC-V處理器,第一版已經流片,第二版明年年初會流片。阿里平頭哥和全志科技聯合發布量產,這也是在全國範圍內實現大規模量產的少數科技之一。芯來科技900系列是最新的RISC-V處理器,也開發了相應的軟體開發環境。深圳實驗室推出了PicoRio小型單板計算機,中科院也研製了面向開源處理器教學雲平台來支撐更多學生可以網上進行晶元處理器開發。
軟體生態方面,中科院軟體所從底層工具鏈到編譯器、應用軟體,都做了大量的開發工作。在去年的時候,阿里平頭哥在玄鐵910上實現了運行,對軟體生態來說是一個巨大突破。軟體所在模擬環境下也實現了安卓最小系統。國內有相當多的力量在軟體生態上作出了貢獻。
在教學方面,也有很多項目開展。中國科學院大學推出了「一生一芯」教學計劃,希望本科生能夠設計晶元。整合聯盟內部教學優勢力量翻譯編著,北京大學的易江芳教授帶隊翻譯編著了計算機體系結構領域的經典書籍,袁春風、餘子濠編著了《計算機組成與設計》,浙江大學劉鵬教授授課計算機相關專業基礎課。
從未來看,剛才多位專家也提到了未來RISC-V生態還是可期的,甚至到2030年,RISC-V在數據中心也會有一席之地。
總的來講,應用驅動、軟硬體協同,快速定製、垂直優化這方面會越來越重要。開源的軟體、開源的硬體結合起來,正是應對未來新特徵的有效方式。
我的彙報就到這裡,我們期待未來有這樣的美好願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