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雙11大戰剛結束,多地網點相繼被爆出販賣用戶信息、欠薪倒閉的傳聞,甚至還有小哥只工作一周卻被罰款1萬2的行業笑話。
在快遞行業,每年雙11雙12之後就會迎來業務員與操作工的辭職高峰期,不少一線從業人員告訴《快遞觀察家》,自己堅持了一年多,並沒有看到向上改變的預期,明年的末端將會大面積地出現動蕩。
每一年的雙11都是下一年的分水嶺,行業在一步步被動往前發展的同時,屢創新高的業務量掩蓋不了行業面臨的尷尬境地。這其中,網點、客戶、員工正在發生一系列微妙的變化。
俗話說「只要鋤頭揮得好,沒有牆角挖不倒」。在買方市場時代,現在的客戶並不像快遞公司那樣需要去調查市場,只要打開導航軟體就可以找到任何一家快遞網點聯繫方式,約任何一家快遞上門洽談業務也只需一個電話。
原來收件少的網點依靠派費還能活得不錯,但隨著派費的下降,網點不得不去開拓收件業務。除了菜鳥裹裹的散單外,他們越來越發現,很難再收到大客戶的快件。
一方面是因為價格不佔優勢,另一方面是總部市場部的大規模出擊,哪怕是轄區內的客戶,網點根本沒有談判的砝碼。有不少網點老闆告訴《快遞觀察家》,不嚴厲打擊跨區取件和黃牛倒件行為,價格戰就不會有結束的時間表。
如果在市場價格戰打平的情況下,沒有比同行網點更高的返點,政策優勢等於沒有。總部多給的3毛錢到5毛錢返點,正是不少網點的利潤點。
雙11來到第10個年頭,在自動化設備的加持下,各大快遞轉運環節已經駕輕就熟。同時,各大快遞研發了動態業務指揮系統,可實時掌握訂單流向、區域熱度、線路壓力、渠道佔比、中心操作和末端消化效率,並能根據包裹流轉節奏,切換訂單、攬收、運輸、配送視角等等。
而在這所有的環節里,最不可控的就是末端。與高大上的中端相比,雙11的難點與痛點在末端,尤其對於北上廣深這樣的特大城市,每年雙11壓死一批網點的案例仍歷歷在目。
儘管為壓縮成本,行業鏈條中的每一方都不得不做大量努力,或者妥協。然而,合作方式和收益分配的不同,決定了降薪博弈中幾類參與方的話語權並不對等。在業務量迅猛增長的同時,快遞員的處境與之正好對應,成本的壓縮直接體現在派費屢次被下調上。
買賣用戶信息,刷單代發空包,欠薪倒閉跑路,不能說與末端的利潤無關。這些不斷出現的行業頑疾,也給整個行業提了個醒。本質上,快遞業態需要全維度的升級,不是只針對雙11進行「突擊準備」,也不僅僅是中端高大上末端跟不上,而是要從監管到運營的不斷積累和改變。
改變很艱難,不改變很危險。價格戰可能並未行至高潮,而只是起了前奏。但如果不及時進行有效的治療,危及的是整個行業的發展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