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特斯拉的「不情願」召回,蘋果公司「降速門」的做法更讓消費者心寒,只對美國本土用戶負責,全球其他區域的用戶均未獲得賠償。特斯拉召回了兩款車型,進口的Model S和Model X,其生產日期在2013年9月17日至2017年8月16日期間,一共涉及車輛共計29193輛。有意思的是,特斯拉先是承認了車輛懸架方面的問題,之後又發布了一條來「澄清」,大致意思就是我們召回是迫於壓力,產品本身沒有問題,是消費者操作不當和路況的原因。
這就讓人很不爽了,「基建狂魔」的道路建設全球首屈一指,而且購買這種高端特斯拉車輛的一、二線城市用戶居多,馬路的質量更在國內更是沒得說,幾萬塊的國產車在一些鄉鎮道路都沒有出現的問題,特斯拉居然甩鍋道路,也就有點過了哈。另外,甩鍋車主駕駛不當,這特么就更讓人鬱悶了,購買這兩款電動車的大多數車主都是老司機,這不是對人家的駕駛技術無腦噴么。
第二,蘋果承認了電池老化會導致旗下智能手機出現間歇性關閉,通過軟體更新在某種情況下限制設備處理能力,從而達到控制功耗,不讓手機出現隨機關機的情況。其實這個原本就不是蘋果公司自身的問題,電池老化很正常一事情,只要蘋果公司先證明間歇性關機是由於電池老化導致,並引導用戶去更換電池即可,另外就是出了補丁包後可以將降速操作寫在升級說明中,告知用戶並支持可以選擇性升級;這個事情或許不會被索賠。總之,蘋果這一波操作比較謎,結果還被告了。
為何歐洲和國內的用戶沒有得到索賠呢?我覺得首先是,美國本土的法律相對比較完善,加上有專門的律師為消費者分析,蘋果公司這樣的操作,集體訴訟是否能夠獲勝;他們抓住了一個很好的點,就是指控蘋果公司通過限制iPhone手機的速度來掩蓋電池問題,從而迫使用戶購買新手機,即通過掩蓋產品缺陷,來促銷。
如果說,國內和歐洲在一定時間內,也有律師或機構來組織消費者進行集體訴訟的話,或許也能獲得賠償,不過這個也要結合咱們本土的法律和懲罰力度,不過我感覺大概率可能就是罰款,而不會賠償到消費者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