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丨依圖衝刺科創板,募資75億元圍繞晶元搭建全局AI

2020年11月16日21:16:04 科技 1556

資本丨依圖衝刺科創板,募資75億元圍繞晶元搭建全局AI - 天天要聞

·聚焦:人工智慧、晶元等行業

歡迎各位客官關注、轉發

前言

「AI四小龍」先後開啟了上市之路,繼曠視科技、雲從科技分別謀求港股、A股上市後,依圖科技也加入了IPO隊伍。而在這個節點開啟IPO無論之於依圖還是整個行業都意義重大。

作者| 方文

圖片來源 |網 絡

資本丨依圖衝刺科創板,募資75億元圍繞晶元搭建全局AI - 天天要聞

AI產業進入資本兌現期

《2020胡潤全球獨角獸榜》顯示,商湯、曠視、雲從、依圖估值分別為500億、300億、200億、140億,依圖在「四小龍」中估值墊底。

2019年以來,一級市場轉冷,頭部研究院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人工智慧產業投資額713億,同比下降40%,首次出現下滑。

因此「四小龍」高估值、能燒錢、落地難的特點已經很難在一級市場融資。目前,除商湯科技外,其餘三家紛紛轉向二級市場尋求上市融資。

2019年8月,曠視科技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如今招股書已「失效」;

2020年8月,雲從科技啟動A股上市輔導;

2020年11月,依圖科技搶先一步提交招股書,在上市進程上領跑。

2020年7月,3年虧損16億的寒武紀、4年虧損30億的奇安信接連在科創板上市,市值均超過700億。

這給了依圖科技等亟需融資的AI企業闖關IPO的信心。

資本丨依圖衝刺科創板,募資75億元圍繞晶元搭建全局AI - 天天要聞

營收規模與虧損齊長

11月4日,據上交所官網信息顯示,依圖已正式提交了招股書(申報稿),自9月9日與國泰君安證券簽署輔導協議並備案後,依圖正式開啟了科創板衝刺之路。

根據剛剛公布的招股書顯示,2017-2019年依圖科技的營收連年增長。

在2017年到2019年依圖科技的營收分別達到了6871.89萬元、3.043億元、7.168億元。

從2017年到2019年依圖科技的年複合增長率達到了222.97%;

2020年上半年,依圖科技的營收達到了3.806億元。

不過,發展至今,依圖科技卻仍未盈利。

從2017年到今年上半年,依圖科技的凈利潤分別達到了-11.685億元、-11.684億元、-36.471億元及-13.034億元。從賬面來看,其虧損有逐年擴大的趨勢。

截至2020年6月,依圖累計未彌補虧損已經達到了-72.204億元,對於這個年營收僅有7億多的新興獨角獸來說,虧損數額已經接近其營收的數倍之巨。

資本丨依圖衝刺科創板,募資75億元圍繞晶元搭建全局AI - 天天要聞

關於虧損的兩大關鍵要素是:

經過多輪的優先股融資,使得整體價值水平不斷上升,讓優先股公允價值相應上升,使得各期形成公允價值變動損失分別為9.83億元、5.45億元、26.19億元和9.36億元,累計達51億,佔到虧損賬面的70%。

為了保持在市場中的競爭力,依圖在研發方面的投入也是非常巨大,在去年研發費用占營收比例達91.69%,今年上半年則超過了100%。

在巨額的研發投入面前,依圖科技現有的毛利並不足以彌補其巨額的虧損。

特別是在其目前重點發力的雲邊端、AI晶元領域,仍面臨較大的研發投入壓力,這也是迫使其加速上市的重要原因。

除了目前已經推出的求索晶元之外,依圖科技還推出了原石系列智能伺服器以及前沿系列邊緣計算設備、面向終端系列終端AI算力硬體產品,包括智能攝像機、智能語音硬體等產品。

總的來看,依圖的雲邊端產品目前均已經找到了具體的應用場景,並且已經具備具體創造營收的能力。

資本丨依圖衝刺科創板,募資75億元圍繞晶元搭建全局AI - 天天要聞

結合自研AI晶元和演算法

過去幾年中,演算法性能高速發展和機器算力提升緩慢的矛盾一直存在,導致各公司要麼削減演算法性能去適應硬體,要麼沒有先進演算法,浪費算力資源。

因此,針對實際應用場景和業務邏輯定義AI晶元十分必要和迫切,依圖科技開始探索新的突圍方向。

找對晶元的應用場景,準確預判該場景下最適合的智能演算法,根據兩者定製晶元,用這種「端到端設計」思路去迭代AI系統或晶元架構,有望充分激發AI的潛能。

因此,自研AI晶元和頂尖演算法的結合,依圖可以在所聚焦的業務場景中擺脫很多算力局限和束縛,為特定業務場景尋求最優解,提高市場滲透能力。

資本丨依圖衝刺科創板,募資75億元圍繞晶元搭建全局AI - 天天要聞

從公司的營收結構中,依圖科技的業務重心經歷著「從軟到硬」的變化。

2017年軟體收入為3841.3萬元,佔比55.9%,這一比例逐年降低,到今年上半年已經下降到14.82%。

與此同時,軟硬體組合收入比例在上升,從2017年的10.32%上升至2020年上半年的60.78%。

而招股書中給出的發展定位是要致力於全面解決機器看、聽、理解和規劃的根本問題。

為AI技術的應用普及提供高性能、高密度和通用的算力,滿足雲端數據中心、邊緣計算和物聯網等領域的智能計算需求。

資本丨依圖衝刺科創板,募資75億元圍繞晶元搭建全局AI - 天天要聞

募資75億元搭建全局AI競爭力

依圖科技的招股書披露,此次衝刺科創板,募資規模將達75億元。

依圖科技不僅是家AI視覺公司,還發展了AI語音和AI語義兩個方向,募投項目5就為新一代語音語義能力平台項目。

依圖科技在AI產業鏈垂直(晶元、伺服器、應用)和橫向(視覺、語音、語義)兩個維度都布局甚廣,似乎已經有了AI行業巨獸的骨架。

其中一項關鍵布局是:新一代人工智慧IP及高性能SoC晶元,該項目擬投資23億元,佔到募資總額的30.89%。

晶元加持下,其餘的投資項目則涉及基於視覺推理的邊緣計算系統項目(8.11億元)、新一代人工智慧計算系統項目(10.71億元)、高階視覺智能計算平台項目(6.89億元)以及新一代語音語義能力平台項目(3.77億元)等。

在下一步發展規劃中,依圖凸顯出四方面目標和野心:

引領人工智慧晶元及演算法技術發展;

全線升級雲端、邊緣端和終端AI算力產品;

聚焦高價值業務場景;

構建人工智慧算力生態。

資本丨依圖衝刺科創板,募資75億元圍繞晶元搭建全局AI - 天天要聞

運營資金大部分來源於外部融資

天眼查顯示,依圖科技自成立以來共經歷9輪融資,累計融資超25.67億元。

包括真格基金、高瓴資本、雲鋒基金、紅杉資本中國、工銀國際、浦銀國際等多家知名投資機構均為依圖科技的投資方。

而近年的融資頻率越來越高。依圖科技成立初期,平均兩年進行一次融資;後來變成一年一次。由此可見,依圖科技近年對資金的需求量逐漸加大。

大量的資金充實了依圖科技的「彈藥庫」,但這對於長期虧損的依圖科技來說,實則杯水車薪,仍扭轉不了其資不抵債的現況。

愈發大客戶依賴+友商競爭加劇

招股書顯示,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依圖科技前五大客戶的營收佔比分別為35.12%、33.09%、51.12%及62.02%,呈現不斷攀升趨勢。

2019年開始,依圖科技前五大客戶的營收佔比已超過半成,這也意味著其對大客戶的依賴越來越強,其獲客能力正在逐漸降低。

與此同時,公司前五大客戶變動頻繁,依圖科技客戶群很不穩定,大客戶關係並不穩固。

目前,AI賽道高手雲集,除了「AI四小龍」商湯、曠視及雲從的競爭,阿里、騰訊等互聯網巨頭也在不斷加碼AI行業,這也使得依圖科技的壓力不斷增大。

目前,英偉達在AI晶元領域仍佔有絕對優勢,華為海思、寒武紀等公司在該領域也有較強的競爭力。

資本丨依圖衝刺科創板,募資75億元圍繞晶元搭建全局AI - 天天要聞

結尾:

隨著移動互聯網紅利期的結束,未來平台級別的移動互聯網超級獨角獸會大大遞減,下一個機會將主要來自後端創新。

當下並非是AI公司上市的最佳時機,畢竟目前AI公司並沒有成熟的商業模式和產品,也缺乏落地的場景,更多還是概念上的炒作。

但隨著市場的收縮和外部環境的變化,融資變得越發困難,上市也成為了趕鴨子上架。

依圖科技的難題對於所有以技術驅動的AI創業公司而言是普遍挑戰。

科技分類資訊推薦

長安與東風重組新進展:朱華榮稱不會改變長安既定戰略 - 天天要聞

長安與東風重組新進展:朱華榮稱不會改變長安既定戰略

2月9日,長安汽車和東風集團股份(00489.HK)同步發布了控股股東「正在與其他國資央企集團籌劃重組事項」的信息。長安汽車的控股股東是兵裝集團,而東風集團股份的控股股東是東風公司。隨即,長安汽車和東風集團這兩家汽車央企將合併重組,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
公安部出手了!年齡限制放寬10年、送考下鄉,2025年考駕照不難了 - 天天要聞

公安部出手了!年齡限制放寬10年、送考下鄉,2025年考駕照不難了

電動車加強管理以後,要求機動車類型的車輛需要持證上路,但是老年人考駕照卻受阻,一方面有年齡的限制,另一方面偏遠山區考駕照不方便,所以在2025年公安部出手了,年齡限制放寬10年,同時推出送考下鄉服務,還進一步的降低考駕照的費用,2025年起考摩托車駕照不難了。
從「星靈安全守護體系」到昊鉑HL,看懂廣汽科技日 - 天天要聞

從「星靈安全守護體系」到昊鉑HL,看懂廣汽科技日

發布會以技術切入,並全程圍繞安全展開。廣汽集團董事長、總經理馮興亞率先登場,宣布2025年四季度將正式上市支持L3級智能駕駛的車型,他同時強調面向自動駕駛時代對智能駕駛技術、整車安全架構以及突發風險處理能力的要求更高。如何才能滿足更高的要求?馮興亞提到了「廣汽
關稅大棒下,最受傷的車企出現了 - 天天要聞

關稅大棒下,最受傷的車企出現了

特朗普的關稅大棒剛揮出,尚未嚇退「外敵」,卻先刺痛了自己。近日,擁有瑪莎拉蒂、Jeep等14個品牌的全球第四大車企斯泰蘭蒂斯突然宣布裁撤900名美國工人,關閉加拿大和墨西哥兩家工廠,北美生產線陷入癱瘓。幾乎同一時間,捷豹路虎宣布暫停對美出口一個月,奧迪更是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