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的組織形式和管理文化,及雷軍對員工的要求

2020年09月28日09:04:08 科技 1353

雷軍對小米員工有三點要求:一是,專業技能;二是,團隊的協調能力;三是,責任和擔當。

雷軍在團隊組建上,首先看重專業技能。看重專業技能,是因為小米是一個對技術工種要求比較廣泛的企業,從軟體、硬體、互聯網服務、電商以及售後服務體系等,都需要不同工種的協調配合;其次,看重的是跨工種方面的協調能力,小米的核心競爭力軟體、硬體、互聯網服務三項都需要很強的團隊協調能力;第三,需要很強的責任心和擔當力,因為小米是快速發展的企業,每個環節的流程化都有些不完善的地方,這就依靠所有員工高度的責任心來彌補其中的差距。

小米的組織架構基本上是三級:合伙人一層,工程師一層,基層員工一層。小米是以工程師為主的,這些人都非常有經驗,這些人的簡歷和能力超過了許多創業公司的副總裁和CTO,他們實力都非常強。所以小米很多的決策都下移到工程師來決定。在這樣的情況下,工程師和合伙人主要是監督的角色。

小米的組織形式和管理文化,及雷軍對員工的要求 - 天天要聞

小米不會讓團隊太大,稍微大一點就拆分成小團隊。從小米的辦公布局就能看出這種組織結構:一層產品、一層營銷、一層硬體、一層電商,每層由一名創始人坐鎮,能一竿子插到底的執行。大家互不干涉,都希望能夠在各自分管的領域給力,一起把這個事情做好。

小米不僅扁平化管理,雷軍在組織形式和管理文化上也做了不少與眾不同的事。

雷軍說:「互聯網公司就是量化管理和數字管理,量化管理後就出現了問題:我們只關心日活躍度和月活躍度,只關心GDP的增長,不關心人。用戶一安裝你的應用,就讓它每天自動喚醒,每天背後啟動,這都是為了幹什麼?為了日活躍度,因為投資人都看重日活躍度。但假設用戶是你的朋友或者活生生的人,你能忍痛那個手機半天就沒電了嗎?」

第一,小米沒有KPI。雷軍覺得這種KPI(企業關鍵績效指標)是有問題的,一定要放棄KPI,一有KPI,小米也變成偷偷自啟動,偷偷喚醒,偷偷聯網,不是小米有多高尚,是因為雷軍想明白一條,小米是不是真正把用戶當朋友,這是雷軍在努力的方向和自己辦小米的一點體驗。

不過小米會每一個月或兩個月就有動態的銷售指標,讓員工更容易去達成。

第二,他們的管理層很少,他們的管理異常扁平化,把職能拆得很細。這也對合伙人的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因為這意味著他們要管的事情很多。

第三,不開會,甚至做出的決策都不發郵件,有什麼事情就在群里解決,連報銷都截個圖就可以了。

小米的扁平化管理,最主要的推動者還是雷軍。他說:「我希望小米是一家小公司,我看到大公司就頭疼,我們原來做金山時候,把小公司做成大公司,管理特別嚴格,各種層級、KPI、總結、彙報、規劃。等我退休幾年以後,重新做公司的時候,我覺得這一類的東西都膩味了。所以我們辦了一個不洗腦、不開會,沒有KPI、不需要打卡的公司。」

小米的組織形式和管理文化,及雷軍對員工的要求 - 天天要聞

小米的管理制度減少了層級之間互相彙報浪費的時間。小米有數千名員工,除每周一的1個小時公司級例會之外,其他時間很少開會,也沒什麼季度總結會、半年總結會。

人在雷軍看來,每個人一般直接管理五到九人。假如有人不勝任,就需要教他,同時幫他把活幹了。管理百人的時候,至少有兩個層級,假如每層有20%人不合適,極端情況你有可能同時面對二三十人的直接管理。所以,管理要先過二三十人的管理,不要越級提拔,一步一步來。

雷軍說:「管七八個人的關鍵是帶頭干。管二三十人的關鍵是走著干,早上問問今天的任務,下班的時候看看完成情況。管七八十人的關鍵是找幾個能管二三十人的部門經理。」

雷軍為了實現自己的團隊拼圖,可沒少費工夫。當初雷軍決定組建超強的團隊,前半年花了至少80%時間找人,幸運地找到了七個牛人合夥,全是技術背景,平均年齡42歲,經驗極其豐富。

合伙人團隊算是搭建起來了,但這還遠遠不夠。公司當中,老闆一般是靠譜的,而總經理也不會太差,作為最基層的員工,作用也不是太大,而最關鍵的,是老闆、總經理以下到最基層的員工的中間層。也就是公司的第三、第四層,如果這兩個層級不給力,那就叫「不三不四」。

除了這幾位合伙人,下面再沒有設置任何職位——創業初期,所有新進員工都由雷軍和林斌親自面試,確保來的人都有足夠的開發經驗,足夠的創業激情,以及很強的自我驅動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不過即便肯出雙倍薪水,這樣的人在中國也不好找。於是,小米後來又出台了一項鼓勵措施:凡是成功推薦兩人入職的,無論是小米員工還是業內朋友,一律送當下最熱門的數碼產品一台。

雷軍創業初期,前100名員工每名員工入職他都親自見面並溝通。當時,招募優秀的硬體工程師尤其困難。有一次,一個非常資深和出色的硬體工程師被請來小米公司面試,他沒有創業的決心,對小米的前途也有些懷疑,幾個合伙人輪流和他交流,整整12個小時,打動了他,最後工程師說:「好吧,我已經體力不支了,還是答應你們算了!」

小米的組織形式和管理文化,及雷軍對員工的要求 - 天天要聞

小米公司剛成立的時候,就推行了全員持股、全員投資的計劃。小米最初的56個員工,自掏腰包總共投資了1100萬美元——均攤下來每人投資約20萬美元。

小米給了員工足夠的回報。一是工資上,小米不低於行業主流;第二是在期權上有很大的上升空間,而且每年小米公司還有一些內部回購;第三是團隊做事確實有時候壓力很大,但員工會覺得有很強的滿足感,因為很多用戶會極力追捧他,比如說某個工程師萬歲。

科技分類資訊推薦

探健未來完成新一輪戰略融資,前身為國內醫療領域精品投行「探針資本」 - 天天要聞

探健未來完成新一輪戰略融資,前身為國內醫療領域精品投行「探針資本」

瑞財經 王敏 5月21日,據南慧創投微信公眾號消息,武漢探健未來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探健未來)宣布完成新一輪戰略融資,本輪投資方為南慧創投。據悉,融資資金將主要加碼硬科技產業投資及孵化,並加速「神農一號」產業數據平台的智能化升級,進一步構建面向政府與企業的全流程產業服務體系。探健未來成立於2023年6月,...
谷歌搜索「AI模式」來了,Perplexity慌不慌? - 天天要聞

谷歌搜索「AI模式」來了,Perplexity慌不慌?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直面AI,作者:小金牙,編輯:肖陽,題圖來自:視覺中國又是一年谷歌I/O開發者大會,不出所料地,主題演講又是一場AI交響樂。去年,「AI」一詞在谷歌I/O大會上被提及120次,今年依然是主角,被提及92次。
東實環境衝刺北交所IPO:研發費用從無到有,研發活動真實性遭問詢 - 天天要聞

東實環境衝刺北交所IPO:研發費用從無到有,研發活動真實性遭問詢

瑞財經 吳文婷 5月19日,廣東東實環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實環境」) 在北交所披露IPO第三輪審核問詢函的回復,保薦機構為東莞證券。 根據申請及問詢回復文件,2021年-2024年,公司研發投入分別為0元、1,176.30萬元、1,954.22萬元、546.03萬元,公司最近三年平均研發投入金額接近1,000萬元。公司核心技術主要為通用技...
卡谷電商獲6.5億日元A輪融資:朱嘯虎領投,創始人劉三勇為前SHEIN日本負責人 - 天天要聞

卡谷電商獲6.5億日元A輪融資:朱嘯虎領投,創始人劉三勇為前SHEIN日本負責人

瑞財經 王敏 5月19日,天眼查顯示,上海卡谷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卡谷電商」)完成6.5億日元(約合人民幣3000萬元)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日本球星本田圭佑創立的X&KSK基金和金沙江創投(朱嘯虎)聯合領投。據悉,本輪融資資金將用於團隊建設、履約體系優化、本地化服務升級及日本以外市場拓展等。此前,卡谷電商於2...
光帆科技三個月完成1.3億融資:小米早期員工創辦,寧德時代入局 - 天天要聞

光帆科技三個月完成1.3億融資:小米早期員工創辦,寧德時代入局

瑞財經 吳文婷 5月21日消息,據「暗涌Waves」報道,小米早期初創團隊成員、89號員工董紅光離職創辦的光帆科技,在三個月內迅速完成兩輪累計1.3億元人民幣融資,投後估值超5億元。 據了解,投資方包括柏睿資本、韶音、歌爾旗下同歌創投、兆易創新朱一明旗下清輝投資及零以創投等,幾乎集齊了當下可穿戴領域最頭部終端硬體、...
首度表態!鍾睒睒回應「代工」傳聞:農夫山泉所有產品無法代工 - 天天要聞

首度表態!鍾睒睒回應「代工」傳聞:農夫山泉所有產品無法代工

瑞財經 吳文婷 5月20日,據媒體報道,農夫山泉在杭州總部召開年度股東大會,農夫山泉董事長鍾睒睒對業績波動、產品策略、代工爭議等敏感話題一一回應。面對近期農夫山泉產品代工的傳聞,鍾睒睒在會上給予回應:「不反對代工,但農夫山泉目前的所有產品是無法代工的。」 據其指出,在工業體系中,代工是普遍存在的協同方式。...
長木谷ROPAHIP獲批上市:專註國產AI骨科手術機器人,創始人張逸凌為哈佛學霸 - 天天要聞

長木谷ROPAHIP獲批上市:專註國產AI骨科手術機器人,創始人張逸凌為哈佛學霸

瑞財經 劉治穎 據北京亦庄微信公眾號消息,近日,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北京亦庄)企業北京長木谷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木谷」)宣布,其自主研發的ROPAHIP人工智慧髖關節手術機器人正式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三類醫療器械註冊證。這是全球首創搭載人工智慧輔助骨科治療系統的創新醫療器械,標誌著我國在骨科...
史上最強Model Y要來了:煥新Model Y性能版更多細節披露 下半年上市 - 天天要聞

史上最強Model Y要來了:煥新Model Y性能版更多細節披露 下半年上市

特斯拉正在準備推出高性能版的Model Y,這款被稱為有史以來最強的Model Y將在今年下半年進行發布,而最近這台車正在紐博格林的賽道上進行測試,那麼有哪些細節值得披露呢?由於Model Y的銷量持續疲軟,所以最近特斯拉通過推出價格更加親民的後驅長續航版本來進一步佔領市場,但顯然,高性能版本更能激發這台車的潛在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