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小米們加速「圍攻」Meta,AI眼鏡打響「持久戰」

2025年05月20日10:32:10 科技 1436
阿里、小米們加速「圍攻」Meta,AI眼鏡打響「持久戰」 - 天天要聞

「智能眼鏡,將會是遠超VR的產品。」

Meta創始人扎克伯格在日前的一次訪談中指出,VR是未來的電視,但眼鏡會是未來的手機。

2024年以來,藉助Ray-Ban Meta的成功,Meta一舉成為XR行業中最受關注的企業,更是帶動了AI眼鏡的快速爆發與崛起。相關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全球AI智能眼鏡銷量60萬台,同比增長達216%。

值得注意的是,對比VR的下跌,以及AR的持平表現,AI眼鏡的高速增長,正在成為創業公司和科技巨頭們都看好的下一個萬億市場。一個很明顯的現象是,除了Meta之外,蘋果和谷歌也在加速AI/AR眼鏡的研發,而在大洋彼岸的中國,更是從去年就已經開始了「百鏡大戰」。

「這半年看了好多AI硬體標的,綜合來看AI眼鏡是目前最為靠譜的,這是大勢決定的。」一名AI硬體投資人對作者說道。在他看來,眼鏡是AI最佳的載體,AI+AR會是未來,但就目前的技術和商業化轉化來看,AI眼鏡會是中間承托的關鍵。

不過,在這一波熱潮中,仍需要清晰的認識到一點,AI眼鏡的八成增量都是Meta貢獻的,中國市場雖然熱鬧,但目前由於產能等多方面的問題,導致很多已經發布的產品仍處於「PPT」的狀態。

據作者得到的信息,在618到來之際,將會是國產AI眼鏡密集開賣期。而這,也將是中國AI眼鏡迎來的第一次大考。

VR持續走低,AI+AR搶佔C位

「我們顯然不會走到哪裡都帶著電視,但普通人每天花幾個小時看電視,我們未來同樣希望這個體驗能變得更加沉浸和吸引人。」

作為擁有MR和AI眼鏡產品的品牌,扎克伯格對VR和AR未來的發展做出了自己的判斷,二者會長期共存,但使用場景的不同,導致眼睛才會是未來。

從當下的市場數據表現來看,也正如扎克伯格所說,AI/AR眼鏡正在跑向舞台的C位。

作為發展更為成熟、時間更長的VR,在過去的第一季度中銷量為133萬台,但是同比下滑了23%。對於VR市場的下跌,背後的原因也不難理解,主要就在於體驗內容受限,加上售價較高,導致用戶購買慾望不足。並且,在AI變革各個終端的當下,其與VR並沒能找到一個默契的點去實現新價值的共創,這點也是VR形態以及硬體支撐不足的情況下導致。

「VR或許會取代電視,但是其產品屬性導致其成為不了像手機那樣的超級終端,它是有上限的,而這個量級大概也就是千萬級別,離億級還有著較大的距離。」某AR創業品牌負責人對作者說道。

對比VR的「平淡」表現,當前,AR眼鏡行業正在加速從「概念驗證」邁向「日常應用」,並逐步走向規模化增長。第一季度,全球AR銷量為11.2萬台,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預計2025年全球AR銷量為65萬台,同比增長為30%。

阿里、小米們加速「圍攻」Meta,AI眼鏡打響「持久戰」 - 天天要聞

而在國內市場,AR的發展更是早已超越了VR。早在2023年下半年開始,在線上市場,AR的銷量開始超過VR。

根據研究機構艾瑞諮詢發布的數據顯示,2025年中國AR眼鏡將迎來下一個銷量高峰,眾多品牌新品集中入局,推動整個市場不斷向更廣闊的消費級應用領域邁進。微光科技CEO戴照恩指出,伴隨關鍵技術突破、AI大模型加速推進及供應鏈成本下探,AR眼鏡產業正迎來爆發前的關鍵節點。

不過,由於技術等多方面的原因,AR眼鏡距離大眾消費品還有一定距離。而在AI新時代下,其與眼鏡的融合,帶來了更多的選擇,沒有顯示的AI眼鏡,成為承接AI+AR成熟落地之前的最佳選擇。中信證券研報指出,具備AI功能的眼鏡在整個市場的滲透率或將衝擊60%。

最新的市場數據也在證明,相比較傳統的AR眼鏡,能讓更多人戴出去的AI眼鏡已經在銷量上抬頭,增速也一騎絕塵。數據顯示,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AI智能眼鏡銷量60萬台,同比增長達216%。伴隨著供應鏈的成熟,加上入局品牌的增多,預計2025年全年AI智能眼鏡銷量為550萬台。

相關消息指出,谷歌和蘋果也都在加快布局AI眼鏡品類,其中蘋果的產品或將在明年發布,類似於Ray-Ban Meta的設計,拍攝、AI、音頻等功能會是主要的賣點。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所說的AI眼鏡有帶顯示的和不帶顯示的,帶顯示的通常是指有AI功能的光波導AR眼鏡,今年以來的銷售也不錯。但是,由於目前光波導技術的受限,整體體驗達不到能夠持續佩戴的要求,因此市場波動性較大。而不帶顯示的AI拍攝眼鏡,則是各大品牌布局的戰略重點。洛圖科技發布的研究報告指出,在電商平台,AI拍攝眼鏡的銷量份額已迅速攀升至28.1%。

作為當今AI眼鏡市場的絕對領頭羊,扎克伯格更是不止一次在訪談中表達對其未來的看好。「眼鏡將是實現AI的最佳載體,目前世界上已有十億到二十億人佩戴眼鏡,對我來說,十年後,每一副現有的眼鏡,至少會是AI眼鏡。」

阿里、小米們「圍攻」Meta,國產AI眼鏡加速崛起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產品牌中,雷鳥、閃極等已經正式開賣了AI眼鏡,不過閃極後續下架了相關產品,稱在做軟體端的優化,之後還會推出新品。Rokid、百度、聯想等則是還未上市開售。

日前,Rokid創始人祝銘明透露,過去三個月以來,帶顯示的AI眼鏡全球已交定金訂單已超25萬台,其中在線訂單超4萬台,今年內有望全部交付。祝銘明還透露,Rokid一次鎖定約20萬台的供應量,支付資金已超幾億元。

除了上述提到的品牌,據作者了解,這個月雷鳥還將發售最最新旗艦產品雷鳥X3 Pro,後續小米、華為也都將發布AI眼鏡新品,阿里的AI眼鏡則是到年底大概率會開售,集體「圍攻」Meta。相關供應鏈人士對作者表示,「阿里應該是找了外部的合作,華為的AI眼鏡會比較複雜,因為要用鴻蒙的話,晶元和系統都會比較麻煩。」

阿里、小米們加速「圍攻」Meta,AI眼鏡打響「持久戰」 - 天天要聞

可以看到,趕在618之前,國內會有一大波AI眼鏡上市開售,一方面是為了趕上上半年最大的購物節,也是賣貨的最好時機。另一方面,AI眼鏡集中上市的核心原因,還是在於供應鏈的成熟。對於某些品牌來說,為了加快上市的步伐,直接用的供應鏈現成的方案,AI上會做一些定製的優化和服務。

一個比較有趣的現象和事實是,不同於國外企業熱衷於在上半場定義,中國企業更習慣於在下半場市場成熟後再進場,當我們看到小米、華為、聯想這些品牌入局後,也證明AI眼鏡的供應鏈已經較為完善了。而中國的市場足夠大,在供應鏈成熟後,巨頭有的是資源去打市場戰,等到那時,多數創業公司都會被取代。就拿手機行業來說,新興的創業公司,也就小米真正的從0到1走了下來。

存在即合理,「雖然看起來悲壯一些,但施工隊(巨頭)可能有更高優先順序的事來做。對於創業公司來說,下半場當華為、小米這樣的巨頭進來後,自己基本上沒啥勝算,汽車行業已經印證這一切」,XREAL創始人徐馳曾對作者表示,「華為肯定是未來路上遇到的一個非常強勁的競爭對手,我們能做的就是跑得更快,要站在價值鏈的頂端,才有可能從行業里衝出來,甚至是唯一有可能存活的方式。」

談及當下的AI眼鏡競爭,星紀魅族高級副總裁、XR事業部總裁盧勇則指出,未來兩到三年會是一個十分關鍵的競爭期,大量品牌湧現的同時,也會有不少品牌被淘汰。最終能走下來的企業,一定要能平衡好「技術火熱」與「市場冷靜」之間的張力,只有提供真正能打動用戶的體驗,才能長久留在這一市場並繼續發展。

「虛假」的繁榮?國產AI眼鏡真正的大考來臨

對於消費電子產品,最重要的不是說紙面數據多麼強大,實驗室成果多麼先進,而是要能賣出去,要讓終端消費者用起來。現在,國產AI眼鏡市場就有些這樣的情況,也被一些人認為是「虛假」的繁榮,同質化程度較高,找不到一家能直接與Meta抗衡的。

上述投資人對作者表示,「現在很多創業者拿著AI的PPT就來要錢了,都說自己比肩Meta,但一問何時能售賣就都打馬虎眼。」今年第一季度,在全球60萬AI眼鏡的銷量中,Meta佔據了近九成的份額。國產品牌中,雖然雷鳥V3已經賣了小半年,但是整體的銷量也還未到10萬。

「雷聲挺大的,但是我們知道在供應鏈裡面已經有很多大廠在預定的時間會出來,當然我們今天也看到在不停的delay。」INAIR創始人黃海認為,Meta Ray-Ban的誕生有它的技機緣巧合,這個土壤未必適合今天國內的土壤。國內也的確有人做,有很多做廢的也不少,很多樣本已經在證明這件事情了。

在作者看來,AI眼鏡是大模型最容易落地並實現突破的智能硬體形態,也可以簡單理解為「TWS耳機的眼鏡版本」。更低的成本和售價,以及接近於傳統眼鏡的佩戴體驗,讓其率先火了起來。對比Ray-Ban Meta眼鏡的銷量已經超過了200萬,國產AI眼鏡需要儘快從PPT中走出來。即便目前供應鏈已經較為成熟了,也不意味著消費者就一定買單。

對於AI眼鏡來說,市場叫的熱鬧,但是真正做得好的很少。拆分來看,AI和眼鏡這兩個屬性都很重要。其中,AI要能有深度的定製化方案,這種方案和演算法是基於眼鏡的使用場景和視角去優化和改進,而不是接入一個通用大模型就萬事大吉。比如翻譯的速度、準確性,AI眼鏡攝像頭的拍攝能力和對拍攝物體的理解能力等。

至於眼鏡的部分,就很考驗品牌的設計能力,也是和AR眼鏡邏輯不一樣的地方。一般來說,普通的傳統眼鏡重量在20g左右,而AI眼鏡則是翻倍,現在能做到的最輕的也要40g左右。AI眼鏡首先必須是一款佩戴舒適、可靠的眼鏡,其次才是一款具備AI功能的智能設備。

可以看到,為了在眼鏡設計上儘力做到滿分,大家都找到了傳統眼鏡廠商合作。不過,即便是這樣,作者從產業人士得到的消息是,現在的SKU仍不能滿足大眾的選購需求,而且長時間佩戴的舒適性會大打折扣。如何去平衡AI眼鏡SKU較少與消費者個性化之間的平衡,這是品牌商需要思考和解決的。

另外,產能也是國產AI眼鏡競爭的一大關鍵因素。目前,已經開售或者即將開售的部分品牌,都宣稱產能沒有問題,但是當巨頭下場以及需求集中爆發後,產能能否跟上、能否優先拿到晶元交付,這些都是疑問。

阿里、小米們加速「圍攻」Meta,AI眼鏡打響「持久戰」 - 天天要聞

今年的618購物節,將會是國產AI眼鏡證明自己的一次大考。如果借著大促都沒能交出一份及格的答卷,那麼必然會對國內的AI眼鏡市場造成打擊。「考慮到產能,可能交付沒那麼快,但是反映到終端的訂單量一定要達標,這決定了AI眼鏡的上限是否真的有那麼高。」上述投資人表示。

作者認為,Ray-Ban Meta的成功有它的偶然性,也有必然性。考慮到國內外市場的差異,中國AI眼鏡市場的競爭將會是一場「持久戰」,中間會有著各種各樣的變數,不能太樂觀,但也沒必要悲觀。供應鏈上的優勢,註定中國品牌會是主桌的一員,但更重要的是,希望在這一輪AI終端革命中,上半場規則的制定者會是國產廠商。(本文首發於鈦媒體APP,作者|杜志強,編輯|鍾毅)

科技分類資訊推薦

新款特斯拉 Model S 實車曝光,細節升級,年內有望發布 - 天天要聞

新款特斯拉 Model S 實車曝光,細節升級,年內有望發布

新款 Model S 的前包圍造型進行了細微的調整,左右兩側的導風槽更深,提升了視覺效果。此外,該車還採用了全新的藍色車漆,這種顏色與新款 Model Y 所使用的冰河藍車漆較為相似,給人一種清新而時尚的感覺。同時,新款 Model S 還配備了全新樣式的半封
微軟 Win11 系統將推自適應節能模式 - 天天要聞

微軟 Win11 系統將推自適應節能模式

IT之家 6 月 16 日消息,微軟正在為 Windows 11 中的節能模式進行優化,該公司已經引入了幾個新功能,包括用於台式計算機的能源節省功能,現在,移動設備的更多優化正在進行中。Windows 愛好者發現,Dev 和 Beta 渠道的最新 Windows 11 預覽版本中隱藏了一個「Adaptive Energy Saver(自適應節能)」功能,預計
系統不同也能跨屏辦公:銀河麒麟桌面操作系統支持「多端協同」 - 天天要聞

系統不同也能跨屏辦公:銀河麒麟桌面操作系統支持「多端協同」

IT之家 6 月 16 日消息,麒麟軟體今日發文介紹了自研應用「多端協同」,其支持多個終端跨越操作系統限制進行協同操作,包括同時訪問不同設備、編輯和共享數據等,實現工作流程無縫流轉。IT之家附銀河麒麟桌面操作系統「多端協同」應用安裝、連接和使用教程如下:安裝據介紹,安裝銀河麒麟桌面操作系統 V10 SP1 2303 及以上...
築牢網路安全防線,賦能智慧醫療發展 - 天天要聞

築牢網路安全防線,賦能智慧醫療發展

江西‬民生‬新聞‬訊‬ 為進一步提升全縣衛健系統網路安全防護水平,推動人工智慧新技術在衛生健康行業的規範應用,6月13日下午,湖口縣衛健系統網路安全培訓會在湖口縣中醫醫院舉行。縣直三家醫院信息科全體成員、各鄉鎮衛生院信息化工作分管領導及相
聯發科新旗艦天璣9500曝光,單核性能暴漲35% - 天天要聞

聯發科新旗艦天璣9500曝光,單核性能暴漲35%

全大核架構無疑是近年來聯發科天璣旗艦平台的標誌性設計,基於這一設計,最近幾年的天璣9000系列旗艦SoC的性能表現也相當亮眼。日前有消息源透露了聯發科下一代旗艦SoC天璣9500的相關信息,並稱其單核性能提升接近35%,Geekbench6單核成績超過3900分。據悉,聯發科或將為天璣9500帶來更激進的全大核CPU架構,或升級為1*Tra...
相關人士透露,京東物流將在沙特採取自營模式 - 天天要聞

相關人士透露,京東物流將在沙特採取自營模式

繼不久前有消息稱京東物流或已進入沙特市場,並組建千人團隊後。日前有京東物流方面相關人士對此回應稱,將在沙特採取自營模式,「不論何時何地,以用戶為中心的理念都將不變。」據了解,近年來京東物流持續加快國際化探索。例如此前在2024年12月,京東物流方面宣布了「全球織網計劃2.0」,並明確了全球一體化供應鏈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