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戈壁,時間就像長了腿,很容易在遼闊蒼茫的荒漠與藍天之間悄悄溜走。
趕駱駝很花時間。牧民孟根其木格養了200多峰駱駝,18萬畝的牧場上,她常跨著摩托車找駱駝、趕駱駝,「句句句句」地喊。有時找得困難,一晃就從白天到了黑夜。
更花時間的是日復一日地在此堅守。十九年前初來戈壁,朝樂蒙花一身黃裙、踩一雙高跟鞋。如今,快六十歲的她坐在小帳篷里守著羊群,一口一口吃著用小鍋做的麻婆豆腐,時光爬上了她被風吹日晒的臉。
她們是牧民,也是邊民。邊陲小鎮馬鬃山鎮,這座位於河西走廊邊緣的小鎮,北與蒙古國接壤,是甘肅省酒泉市肅北蒙古族自治縣的一塊「飛地」,距酒泉市中心有4小時車程。全鎮面積3.2萬平方公里,相當於5倍上海市面積大小,但鎮村常住人口僅500多人。
廣闊的戈壁灘上,牧民在此放牧、守邊,歲月淬鍊出他們的堅韌。而這些年,隨著通路、通電、通網,「興邊富民」的建設,新的變化在這片原始的土地悄然發生。與外界互通的時間和生活順著網線逐漸被搭起。
飛地深處的游牧牧民
每年三到五月是養駝大戶孟根其木格正忙的時候:要換季了,她得給駱駝剪毛,幫助它們適應高溫,還要惦記把駝毛賣出好價錢。
她和丈夫找了四個工人,一起給駱駝剪毛。風一吹,黃沙四起往臉上撲來。44歲的孟根戴著帽子,用頭巾、口罩把自己的臉包裹得嚴實。
一般情況下,駱駝是溫順的,人靠近,它們會垂著長睫毛,用一雙大眼睛看著你,跟著你行進的方向慢慢晃自己的腦袋。吃起草來,它們的下頜一左一右來回擺動。它們總是低眉,一副與世無爭的樣子。
一峰峰駱駝走進孟根為它們設置的護欄里。在那裡,它們排隊站著望向前方,任人用長剪刀順著它們皮毛的肌理「咔嚓咔嚓」。淺棕色的駱駝伏在孟根身前,頭扭到後面。孟根單膝蹲下,黑白色的運動衛衣下,一副紫手套麻利地揮舞著剪刀。
遇到脾氣大的、犟的駱駝,剪毛就沒這麼輕鬆。它們會踢會跪,踢你一褲腿塵土,或朝你吐一口唾沫。
▲牧場里,工人正在給駱駝剪毛。胡弘彪|攝
太陽一點點移下山崗,戈壁被照出暖調的金色,快要21點,孟根和工友們即將結束一天的勞作。圍欄鐵絲上留著一縷一縷的駱駝毛,風一吹,毛就像蘆葦一樣順風而晃。
孟根是在牧區長大的蒙古族人。六年前從母親手中接管牧場後,她打理著母親和弟弟名下的駱駝,六年來從80多峰養到了200多峰。除此之外,她還放馬放羊,養貓養狗。
小時候,孩子們被父母問及將來誰去上學、誰去放羊,她主動請纓放牧,被母親拒絕,說她是家裡老大,該去上學。但孟根很想放牧,她覺得放牧開心,也覺得父母需要幫手,讀書到四年級便停下了。
她有好多話要和動物說,小小的她騎著馬問馬,「背著我你累嗎?」太陽落下又升起,她看著家裡的馬和駱駝一日日長大、繁衍後代。
▲孟根悉心照顧著牧場里的駱駝,日復一日。胡弘彪|攝
她家有一峰駱駝是元月產的,和普通的二三月產的不一樣。孟根很寶貝它,在它出生後,怕它凍著抱到了房子里。孟根的母親給它做了藍白色的小馬甲,讓小駱駝的四個蹄子露出來。現在這峰駱駝已有七八歲,很親近人,身上哪都讓人摸。
孟根是18萬畝牧場的主人,日常戴著頭盔騎摩托車駛過戈壁,在石礫、黃沙上飛馳,每天最記掛的就是自己的動物們,在戈壁上數駱駝,數量對了,心也安了。
快六十歲的牧民朝樂蒙花,她的生活也有著如此原始的生命力,和孟根一樣逐水草而生,一年四季待在馬鬃山鎮不同的牧場。不過和原住民孟根不同,她從內蒙古來。
打小在牧區長大的朝樂蒙花,在內蒙古縣城讀書、工作後,九十年代了解到肅北縣也有蒙古族,很是好奇,先在肅北縣縣城做手工藝品、做馬頭琴,2006年,她來到了馬鬃山鎮。蒼茫的黑戈壁、草場留住了她,她想在這片人煙稀少的地方闖蕩、放羊。
▲在戈壁上哼著歌放羊,是朝樂蒙花每天最喜歡做的事。胡弘彪|攝
她還記得自己第一次在戈壁上見到狼,嚇得半邊臉都麻了;也記得有天下雨,她怕打雷,抱頭坐在地上,很多羊圍著自己轉。狼追著她的羊,羊到處跑,她哭著鼻子找羊。但困難沒有打倒這個有著鐵一般意志的女人。
朝樂蒙花還是喜歡游牧,覺得自由自在,放牧十幾年,她說夏天是放羊最好的時候,騎著摩托吹著風,走得快快的,「唱個歌多舒服啊」。她喜歡遠離紛擾,在戈壁上安靜地自發記錄蒙古族的俗語、歇後語。
在戈壁守望遠方
馬鬃山鎮這些年的變化,朝樂蒙花都歷歷在目。2014年,馬鬃山蘇木(來源自蒙古語сум,屬鄉級行政區)通鄉油路正式開工建設。通路後通電又通信號,她的夏季牧場旁矗立著高高的信號塔。2017年,國家西部大開發交通要道京新高速公路通車。2021年,馬鬃山鎮被正式列入國家第一批「興邊富民行動中心城鎮」建設試點單位。
人為建設為牧民安家立業提供保障。然而,自然的挑戰依然嚴峻。馬鬃山在蒸發量高達3000多毫米的同時,年降水量不到100毫米。這裡屬於荒漠氣候,缺水。
孟根說,尤其這五年來愈發乾旱,缺水也缺自然草。缺草就要人工買苜蓿,這些草料比不上自然草的營養價值,駱駝這些年生病比以前多了,拉肚子、憋尿、不吃草,牧民只能請大夫,了解更多的信息以適應外界環境的變化。
而牧場上駱駝和人的用水需求,需要靠掘井。孟根的牧場挖了三口井了,只有兩個水泵。6月的一天,孟根的新水泵到了,她騎著摩托車去鎮上取來快遞。
▲孟根正拆開從拼多多上網購回來的發電機。陳蕾|攝
孟根記得,自從2016年左右,馬鬃山鎮通了信號,能用上微信,她開始學會網路購物。在這之前,她只會原始的方式,生活用品去鎮上買,大概離牧區半小時路程。如果是駱駝飼料這種鎮上買不到的東西,得乘車去玉門,路上行程3到5個小時。
現在牧場需要的一些工具,比如發電機、繩子、袋子,她都可以直接網上買了,而且更便宜。新水泵是在拼多多上買的,拼多多包郵的商品會送到鎮上的代收點,她有空就可以去拿。
這樣的便捷背後得益於拼多多近年來大力推動的「電商西進」行動。2024年9月,拼多多在此前首創中轉集運模式,大幅降低物流成本的基礎上,又率先宣布所有商家在西藏、甘肅、寧夏、內蒙古等偏遠地區產生的物流中轉費由平台「買單」。
今年4月,拼多多又推出「千億扶持」計劃,未來三年內擬投入資金、流量等資源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加碼高質量電商生態建設,全力構建用戶、商家及平台多方共贏的商業生態。其中,引領更多優質商品加快向西部地區供應是「千億扶持」重點傾斜資源支持的專項之一。
也正因如此,像孟根一樣的牧民們的生活需求正一步步被看到、被認真對待。公開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3.5%,西藏、寧夏、內蒙古、甘肅等省份均超過全國平均水平。拼多多平台數據顯示,過去一年,西部地區訂單實現雙位數增長。
▲牧民正用摩托將駱駝趕回牧場。何惠子|攝
在拼多多的支持下,孟根的一次次實惠網購實現了。隨著她對新水泵的一通操作,水管的水向外湧出。她先清洗了駱駝的水槽,潔白的水花湧向水槽時,清涼的生命力也向乾旱的戈壁湧來。
相近的時間內,朝樂蒙花在馬鬃山鎮拿到了她的快遞,一頂綠色帳篷。日薄西山,羊該迴圈了,她騎著摩托把羊趕了回來,撐起在拼多多購得的帳篷,坐在裡面唱起了歌。悠揚的歌聲回蕩在山頭。她看向遠方,鬢角的頭髮被風拂起。
▲拼多多引領電商西進讓朝樂蒙花網購生活用品變得簡單。陳蕾|攝
不用掏高昂的運費,不用坐車去玉門去酒泉,不用等待十天半個月,在茫茫的黑戈壁上,物流通達提高了時間的使用效率。孟根和朝樂蒙花更方便地觸及到了生活所需,也觸及到了馬鬃山鎮以外的世界。
孟根自己未踏足過甘肅、青海以外的地方。她對馬鬃山鎮的土地和駱駝懷有深厚的感情,「城市偶爾去一趟,有新鮮的感覺,待兩三天就很著急想回家。」
她對外界的期冀寄托在女兒身上。她24歲的女兒,從小被帶出馬鬃山鎮讀書,即將畢業想考軍隊文職,孟根期待女兒如願。
而孟根還要在這裡照顧她的駱駝。戈壁是孟根的家,只有在家,她才感覺心裡「寬寬的」。對她來說,守在家鄉的每一天,都印證著馬鬃山站站台外那句醒目的藍色標語:只有荒涼的戈壁,沒有荒涼的人生。
(註:此文屬於央廣網登載的商業信息,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網觀點,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