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劉艷美 每經編輯:楊歡

圖片來源:攝圖網_501309731
近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官網發布《關於支持人工智慧創新發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提出到2027年,初步形成可持續發展、領跑發展格局,培育若干具有全球競爭力和影響力的人工智慧企業,全省規模以上人工智慧核心產業營業收入超1萬億元。
《若干措施》指出,打造高能級萬億產業生態,加快構建以杭州市、寧波市為核心,其他地區特色化差異化發展,覆蓋晶元、伺服器、系統軟體、雲平台、大模型、智能終端等全產業鏈的人工智慧發展格局。布局省級人工智慧產業平台(園區),大力引育處於產業鏈關鍵環節、擁有自主核心技術的高成長性企業。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對企業研發費用按比例給予財政補助。研究大模型前沿問題的保護策略,推動從「技術主導」向「規則主導」轉變。
解讀:當下,全球人工智慧技術加速迭代,成為推動科技跨越式發展、產業優化升級和生產力整體躍升的驅動引擎。而今年以來,「杭州六小龍」爆火出圈,讓浙江人工智慧實力備受矚目。
去年11月發布的《2024年浙江省人工智慧產業發展報告》(以下簡稱《發展報告》)顯示,浙江人工智慧綜合發展水平居北京、廣東、上海、江蘇之後,位列全國第五,人工智慧產業年產值已超5700億元。
從區域格局來看,浙江人工智慧產業已初步形成以杭州為核心,向寧波、嘉興、紹興等環杭州灣地區集聚發展的態勢。其中,杭州人工智慧發展水平居全國第一梯隊,人工智慧企業數量共計569家,利潤總額佔全省超七成,形成涵蓋「基礎層-技術層-應用層」的完整產業鏈條。
早在去年初,《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快人工智慧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就提出,力爭到2027年,成為全球重要的人工智慧產業發展新高地。
而根據最新部署,浙江已進一步明確「加快打造人工智慧創新發展高地」的目標。今年4月,浙江召開深化「數字浙江」建設推動人工智慧高質量發展大會。會上提出,要聚力「強創新」「強主體」「強應用」「強產業」「強生態」,舉全省之力打造人工智慧創新發展高地。據公開報道,這是浙江第一次高規格部署人工智慧發展。
不過,此前《發展報告》也指出,浙江人工智慧產業在資本運作、開放合作、算力規模等方面尚有不少提升空間。
對此,此次《若干措施》指出,依託省科創母基金三期(人工智慧)等基金,打造100億元以上人工智慧基金群。同時,還將全力爭取國家創投基金的子基金落地浙江。
而作為浙江人工智慧產業發展「領頭羊」,就在不久前,《杭州市建設人工智慧產業發展高地實施方案( 2025 年版)(徵求意見稿)》提到,目標到 2025 年,全市投向人工智慧的產業基金組建規模突破 1000 億元。
而在開放合作方面,《若干措施》也提到,加大頂尖人才引進力度、推動人工智慧人才流動共享等。
#動向
上海加強直播經濟技能人才培養
5月19日,《上海市直播經濟技能人才培養工作方案(2025-2027年)》發布。《方案》明確,2025—2027年,上海直播經濟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目標為:直播經濟技能人才培訓評價服務進一步擴容,全市開展直播技能培訓評價6萬人次;直播經濟技能人才規模和結構進一步優化,全市新培養持證直播技能人才5萬名,其中包含中、高級及以上4萬名,全市直播技能人才總量供給和整體素質與直播經濟發展需求基本匹配;直播經濟技能人才職業發展通道進一步拓寬,技能等級向上突破高級技師,逐步向特級技師、首席技師發展。
C919再添一條定期商業航線
央視新聞消息,5月18日,國產大飛機C919再添一條定期商業航線。當天上午9:28,由機號為B-657T的國產大飛機C919執行的MU5331航班,從上海虹橋國際機場起飛,歷經近2小時飛行,於11:31順利抵達深圳寶安機場。這標誌著國產大飛機C919正式投入上海虹橋—深圳直達往返航線運營。當日,往返首航航班均接近滿座。
廣州新開通8條自動駕駛專線
廣州日報消息,近日,廣州自動駕駛科技公司文遠知行WeRide宣布,在廣州核心城區開通8條自動駕駛出行服務示範運營專線,率先落成中國首個覆蓋超一線城市核心城區的24小時自動駕駛出行服務網路。廣州本次開啟的自動駕駛出行服務運營網路,不僅縱貫廣州塔、廣交會展館、花園酒店、珠江新城等廣州「心臟級」地標,更連接廣州白雲國際機場、廣州南站等國家級交通樞紐,直連五大核心區域,覆蓋了廣州人流、車流、物流最密集繁忙的區域。
湖北大規模推進「楚商回鄉」
湖北日報消息,5月17日,湖北省「抓創業促就業」系列行動之大規模推進楚商回鄉發布會在武漢舉行,會上發布《推進楚商回鄉工作行動方案》。活動期間,武漢市、黃岡市、仙桃市分別進行了楚商回鄉招商推介。89個重點楚商項目簽約,總簽約金額達1163.54億元。
#聲音
外交部:將持續便利中外人員往來 讓「中國游」金字招牌更加閃耀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外交部領事司副司長童學軍在新華社5月19日推出的「中國經濟圓桌會」大型全媒體訪談節目中表示,中國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外交部將持續便利中外人員往來,讓「中國游」的金字招牌更加閃耀,不斷促進民心相通、民意相知。
今年5月19日是第15個「中國旅遊日」。數據顯示,今年「五一」假期,入境游攜程訂單量同比增長130%,外國人入出境總人次達111.5萬,其中適用免簽政策入境38萬人次,同比增長72.7%。
童學軍表示,下一步外交部將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便利人員往來。加快推進各類互免簽證和簽證便利化協定商談,積極研究擴大免簽國家範圍,持續完善「智慧領事」建設,實現中國簽證全流程線上申辦,便利中國公民「走出去」的同時,幫助外國朋友「方便來」。
#數讀
2024年平均工資出爐
國家統計局16日公布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和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分別為124110元和69476元;規模以上企業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102452元,其中,中層及以上管理人員203014元,專業技術人員148046元,辦事人員和有關人員93189元,社會生產服務和生活服務人員77584元,生產製造及有關人員78561元。
分行業門類看,城鎮非私營單位和私營單位年平均工資水平前三位的行業仍是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金融業以及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年平均工資水平較低的行業主要集中在農、林、牧、漁業,住宿和餐飲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以及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等。


從位次變化情況看,19個行業門類中非私營單位12個行業,私營單位10個行業年平均工資的位次與上年相同;非私營單位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年平均工資位次下降3位,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上升2位;私營單位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年平均工資位次下降2位,批發和零售業上升2位。
#放榜
2024年度中小企業發展環境評估,上海蟬聯第一
我國企業中,90%以上都是中小企業。5月19日,中國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發布《2024年度中小企業發展環境評估報告》。評估結果顯示,東部參評城市各項一級指標得分均值領先其他區域,參評城市中綜合得分排名前10位均為東部城市,其中長三角地區城市佔據半數,上海蟬聯排名第一。其他地區城市則呈現明顯追趕趨勢,武漢、成都等城市得分排名位列前15,西安創新環境排名躋身前5,合肥市場環境和融資環境均進入前10。

報告選取了50個典型城市作為評估對象,對市場環境、法治環境、融資環境、創新環境、政策環境等指標進行評估。根據報告,從5大類環境看,各參評城市的市場環境得分離散度最低,反映出各城市在市場環境上的差距持續縮小。從不同區域、不同能級城市表現來看,東、中、西部及東北地區城市,以及副省級以上城市和地級市在市場環境上的得分最為接近,整體表現均衡。整體來看,隨著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持續深入推進,中小企業市場環境優化成效顯著。

在企業經營方面,2024年度中小企業營業收入水平整體保持穩定,反映上升或持平的企業數量達到六成,但企業盈利能力持續承壓。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體現出更強的經營韌性,64.69%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營業收入與上年相比有所增長或持平;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對未來的預期更好、信心更足,63.98%的企業未來一年有創新研發計劃,40.35%的企業有投資計劃。

此外,問卷數據顯示,用工成本上漲是大多數中小企業面臨的首要壓力和跨行業共性難題。與此同時,不同行業也面臨差異化挑戰。如工業中小企業受成本上漲(用工56.17%、原材料53.62%)和訂單減少(48.12%)影響較為明顯,生產經營持續承壓。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