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國產化信創向縱深推進,中國企業正面臨雙重命題:既要保證自主安全,不被技術封鎖裹挾,又要把握AI和大模型技術帶來的智能化轉型機遇。這場變革的本質,是加快構建從晶元到軟體、從算力到生態系統的完整自主技術閉環。
而算力作為信息技術產業的重要基礎設施,和盤活技術生態的核心支點,是構建「可用、可控、安全」的國產化信息技術體系的關鍵。因此國產化算力的突破,無疑代表了整個信創產業的突破。
從「能用」到「好用」,國產算力的技術突圍
根據億歐智庫《2024信創產業新發展趨勢及百強報告》顯示:伴隨信創產業的發展,國產化推進逐步由政策驅動轉向政策+市場雙驅動,整體市場規模有望突破萬億。而從產品層面,包括伺服器在內的整機佔據了整體市場的30%,是信創產業發力的重點。
市場這個新的驅動力的產生,源自國產算力的快速發展,同時也代表著國產算力產業從早期的「能用」逐步邁向「好用」,並在生態、性能和性價比上形成獨特優勢,其中,海光技術路線憑藉生態兼容性、研發迭代、性能優勢和安全性,成為國產算力崛起的重要代表。
首先,在眾多國產技術路線中,海光的策略最具生態優勢,它既保持了x86生態的兼容性,又在微架構和安全可控層面實現自主創新,有效解決了國產晶元長期面臨的生態壁壘問題。
特別是金融、電信等大行業對代碼兼容性敏感度極高,並不願意承擔業務系統遷移過程中存在的改造風險。而C86體系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通過x86生態的完整兼容設計,實現業務系統平滑過渡。某金融行業和某三甲醫院的實際案例顯示,將x86業務遷移至海光C86架構硬體的代碼修改量不到5%,這種平滑遷移能力使其在金融、電信、互聯網、醫療、交通等強生態依賴領域快速打開市場。
其次,國產算力走向質變,既要在性能上逼近國際主流水平,更葯在技術長期演進上保證自主迭代性。
以海光處理器為例,其基於x86架構的深度優化,使得SPECint性能達到國際同類產品的95%以上。同時海光通過交叉授權,永久擁有x86指令集的完整源代碼,為持續的自研迭代提供了保障。目前海光已通過獨立微架構設計實現核心IP完全自主,這種「開放兼容+自主迭代」的模式,也為國產CPU探索出一條可規模複製的突圍路徑。
最後,國產化創新同樣要注重安全合規與業務效能的匹配。
對此,海光通過「三層防護」構建安全體系:硬體層內置集成國密演算法加速引擎,系統層支持可信啟動鏈,應用層提供內存加密擴展指令。同時,海光C86系列處理器在載入安全模塊的情況下將性能損耗控制在1%以內,並保持每代至少15%-30%的性能提升,在國產晶元中率先實現性能與安全的雙重達標,完成了安全基線達標與商業價值存續的平衡。
客觀地說,海光路線的成熟與崛起,標誌著國產算力已從「替代者」向「引領者」轉變。
全棧國產化,構建安全可控的算力底座
以中科可控推出100%全國產化伺服器R6250H0為例,作為一款高端2U雙路機架式伺服器,構建了高效計算、安全可靠、靈活擴展的三重技術保障體系。
在性能方面,R6250H0搭載2顆國產處理器,滿足高並發、低延遲的業務需求。通過全閃NVMe SSD配置,搭配PCIe 5.0高速通道,實現內存帶寬與IO性能的雙重突破。這些技術能力,證明了國產伺服器的性能已經達到能夠比肩國際先進水平的能力,也彰顯了頂級的國產伺服器,必須能夠靈活適應不同行業的多樣化算力需求,R6250H0正是在這一方面樹立了標杆。
而R6250H0最大的亮點是全棧國產化理念,實現從核心部件、通用部件、軟體等全棧100%國產,在降低成本的同時顯著提升應用體驗。目前,R6250H0的系統主板、BMC管理板、硬碟背板及風扇板等核心板卡的國產化率達到100%。不僅各介面完美兼容,板卡間的協同優化也使伺服器性能、可靠性得以大幅躍升。
特別是在通用部件層面,國產化部件已全面應用於存儲、內存、網卡等關鍵模塊。
比如自研的存儲設備控制器可以高效調配硬體資源,優化了讀寫策略,有效提升了設備壽命和性能。其中,HBA卡、RAID卡實現從固件到驅動實現100%代碼自主化;
內存方面,通過信號調優,R6250H0實現了國產內存的高頻穩定運行,並與伺服器其他國產化硬體保持良好兼容性;
網卡方面,採用全自主架構設計,實現100%國產化,在架構創新實現性能與能耗兼顧,虛擬化場景下,端到端傳輸時延低至8μs,性能指標全面突破行業水準,同時功耗低至5.5Kw,遠低於主流產品。
客觀地說,這種全棧國產化能力,從根本上擺脫外部技術依賴,構建自主可控的算力體系。並通過自主研發與優化帶來性能突破,實現硬體高效協同,滿足複雜場景需求,切實推動算力服務從「可用」向「好用」進階。
賦能千行百業,打造數字經濟的「中國芯」
事實上,國產化算力到底能否承擔起數字經濟建設的重擔,除了在核心技術上追趕和彌補差距,在行業場景中落地,並為大行業提供源源不斷的高效算力,才是國產化算力崛起的標誌。
目前,海光已經構建起完整的整機產品覆蓋全場景應用,已經廣泛應用於政務、電信、金融、互聯網、教育、交通、醫療、企業等重要行業領域。
其核心邏輯就在於,讓核心技術在場景中不斷「磨鍊」,並由場景反饋到需求,進一步提升技術在場景中的適用性。
比如在金融行業,數據安全與交易效率是核心訴求。仍以R6250H0為例,其支持SM2/SM3國密演算法,並通過CSV 3.0加密技術提升數據處理效率,能夠滿足金融系統對高頻交易和實時風控的需求。同時,其低至8μs的網路傳輸延遲,確保了支付、清算等業務的流暢性,全國產化的架構也徹底消除了因海外技術限制導致的潛在風險。
再比如電信與雲計算領域,高並發處理和能效比是關鍵挑戰。R6250H0的雙路處理器設計與PCIe 5.0通道,使其能夠輕鬆應對5G核心網、邊緣計算等場景的海量數據調度需求;同時其虛擬化優化能力進一步降低了端到端延遲,提升了雲服務的響應速度。此外,R6250H0的功耗低至5.5Kw,遠低於行業平均水平,這對於數據中心的大規模部署至關重要。
而在能源與智能製造領域,設備的穩定性和長周期運行是剛需。R6250H0通過RAS特性和多維故障診斷方案,實現了「零停機」的高可靠性,非常適合電力調度、工業控制系統等關鍵場景。
一面是以海光為「軸心」建立起來的國產化算力生態,另一面則是由海光生態下成長起來,擁有全棧國產化能力的優秀產品。
國產化算力的崛起,不僅是一場技術攻堅的勝利,更是一場生態信心的重建。以海光為代表的自主技術路線,通過兼容開放的生態策略、持續迭代的性能突破和全棧安全的體系設計,正成為算力國產化的中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