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
在數字浪潮席捲全球的今天,人工智慧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經濟版圖。年初春潮湧動,杭州「六小龍」橫空出圈,一時風光無限。其以數字基因驚艷全球之際,太原——這座曾以「煤與鋼」定義中國工業底色的城市,也正以人工智慧為支點,悄然孕育著屬於自己的創新密碼。從智慧礦山到高端裝備製造,從工業互聯網到數字孿生技術……人工智慧正在為這座承載千年文明的老城注入新的「數字靈魂」。
太原「六小龍」在哪裡?帶著這樣的思考,一場對標杭州、紮根本土的科技「尋龍記」拉開帷幕。在市工商聯和市人工智慧行業協會的鼎力支持下,連日來,本報記者深入探訪城市創新腹地,走進實驗室、步入生產線,尋找中國AI版圖上的「北方坐標」,解碼太原創新生態的突圍密碼。
在工業革命的浪潮中,傳統製造業曾憑藉機械化、電氣化和自動化書寫了輝煌篇章。然而,面對全球競爭加劇、勞動力成本攀升和消費者需求多元化,傳統生產模式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AI技術的崛起,如同一把「數字鑰匙」,正在打開智能製造的新紀元,徹底顛覆工業生產的底層邏輯。正因如此,在杭州「六小龍」以消費級AI驚艷全球時,太原的眾多科創型企業也選擇了一條差異化路徑——深耕工業智能化賽道。
從「西湖基因」到「晉陽路徑」
當下,以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洶湧澎湃,深刻重塑生產模式,極大提升生產效能。在時代浪潮中,杭州「六小龍」橫空出世,風光無限。其崛起得益於「不叫不到、隨叫隨到」的政務生態,依託的是民營經濟活力與互聯網基因,而太原選擇了一條更契合自身稟賦的路徑:以工業智能化為主戰場,將人工智慧技術與傳統製造業深度融合。
「北方工業轉型需要『新柴』,而科創企業就是最好的火種!」太原市人工智慧行業協會自2017年8月成立以來,便致力於推動太原市人工智慧產業的發展。現有會員單位600餘家,從業人員近萬人,業務範圍涵蓋了數字經濟、雲計算、物聯網、平台研發等人工智慧前沿領域。協會副會長王寶平直言,目前,太原人工智慧行業,有不少科創型企業正在深耕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領域,通過融合AI技術賦能核心產品,推出的工業互聯網網關和數據中台系統等,已經在工業製造、農業生產、醫療等不少傳統行業中應用落地,為行業智能化轉型帶來更多可能性,尤其是將AI技術與工業場景深度融合,更是為太原這座老工業城市注入了新質生產力。
「我們從『數據搬運工』升級為『智能決策者』,靠的是AI與工業場景的深度咬合。」在位於山西轉型綜改示範區太原學府園區產業路新島科技園的山西中維信息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展廳,大屏上實時跳動著山西一焦化廠的能耗數據:碳排放下降15%、年省電費超500萬元——這是AI動態優化演算法交出的「成績單」。中維研發中心總監秦利軍表示,過去幾年,公司從信息化服務商向智能化解決方案商跨越,核心就是依託AI技術重構工業場景。
從「數據搬運工」到「智能預言家」
作為一家在太原成長起來的科技型高新技術企業,山西中維信息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自2013年成立以來,便深耕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及信息安全領域,形成了覆蓋政府、司法、工業製造等多行業的數字化服務能力。目前,其依託多年在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及智慧城市領域的技術積累,正加速從「信息化」向「智能化」戰略轉型,通過融合AI技術,適配DeepSeek大模型賦能核心產品,比如,在工業互聯網網關中嵌入邊緣AI,實現設備預測性維護與自然語言交互;在能耗系統中應用AI動態優化能源分配,支持「雙碳」目標;在數據中台中通過智能數據治理與分析提升決策效率。
太原市人工智慧行業協會黨支部書記張躍峰表示,中維信息的轉型之路,藏著北方工業的「智變密碼」。礦山裝上「AI雷達」:在煤礦設備中植入邊緣AI,故障預警準確率飆至92%,硬生生把冒頂塌方變成了可預測事件;城市長出智慧神經:政務數據中台秒級響應安防事件,效率提升60%,大家笑稱,「現在連井蓋破損都能被AI盯梢」;能耗戴上「緊箍」:焦化廠能源分配系統像精算師,實時調節煤氣、蒸汽流量,把「黑金」產業硬逼成了「綠金」樣板……
「公司致力於成為AI技術的領先者,尤其是在工業互聯網、能耗管理和數據處理等領域。通過持續的研發投入和技術創新,中維信息希望能夠推出更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和服務。」秦利軍介紹,隨著AI技術的發展,公司將轉型為提供全方位智能解決方案的服務商,不僅限於硬體產品,還包括軟體服務、數據分析等增值服務。未來,中維信息將打造一個開放共贏的AI生態,構建起覆蓋設備、工藝、環境、管理的智能決策系統,特別是在工業領域,將以AI之「智」重塑工業筋骨,力爭成為「AI+工業智能化」領域的標杆企業。
當杭州「六小龍」以互聯網速度狂奔時,太原選擇了一條「重」賽道——用AI重塑工業根基。中維信息的案例,像一柄重槌敲響北方轉型的戰鼓:沒有互聯網的快錢模式,卻有十年磨一劍的定力;不造噱頭滿滿的消費級產品,專攻「傻大黑粗」里的硬科技。正如採訪結束時,企業負責人所說:「我們不做『風口上的豬』,只當『礦井裡的穿山甲』!」
記者 武永清 梁 丹 張秀麗 太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