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DeepSeek國產大模型火爆全球到春晚人形機器人驚艷亮相,從「獨角獸」「瞪羚企業」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到各地密集出台新質生產力發展規劃,中國正以技術突破和場景創新重構產業競爭格局。
新質生產力加速釋放 搶先機競逐新賽道
今年以來,各地爭先搶佔產業發展新賽道,產業發展迎來了黃金期。
在江蘇南京高新區,記者看到,一家生產激光雷達的企業正開足馬力生產。受益於我國新能源產業和低空經濟的快速發展,他們開發生產的多款測風激光雷達及智能監測設備,今年第一季度產品產量翻了一倍。

南京牧鐳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楊亞麗:過去國外同類產品在中國年銷量僅約百台,2024年,我們年銷量已接近2萬台。
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企業正研發適用於低空經濟的空間三維探測設備,相關產品已在多個重點城市建設並投入使用。

南京牧鐳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楊亞麗:低空經濟對氣象數據的微尺度要求極高,我們通過多模型融合技術和硬體升級,構建了高解析度的立體三維低空氣象服務系統,將氣象從傳統的公里級別解析度降到了10米級,為低空經濟活動提供切實可用的氣象數字底座。
江蘇正通過「5個100」行動,也就是100項重大前沿技術攻關、100家未來科技創新示範企業、100家未來產業科創園區、100個前沿技術應用場景、100項未來產業標準規範,系統布局新賽道。

江蘇省科技廳廳長 徐光輝:先進技術研發與孵化,重大業態的培育,重點場景的開發,在一些重點領域和重點賽道進行布局,使技術、業態、場景能夠統籌起來布局,及時地捕捉一些重點的方向,加大研究和攻關力度,率先取得突破,率先推廣應用,真正使新質生產力有策源力和驅動力。
江蘇省日前印發《關於支持和推動高新區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行動方案》提出,到2027年,全省高新區開闢20個國內領先的新賽道,培育80家獨角獸企業、3.8萬家高新技術企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比達65%。
西部打造人工智慧機器人產業高地
東部地區加速推進新業態快速落地,我國的西部地區人工智慧產業同樣風生水起。四川綿陽等地一季度以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速持續領跑,成為當地正逐步培育壯大的新質生產力。
這些天,在四川綿陽,一家機器人企業的生產車間內,技術人員正調試即將交付的人形機器人。

天鏈機器人市場部經理 范毅文:目前我們正在趕製未來兩個月的產品訂單,產品將發往華東、華南,主要用於教育科研等領域。
作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這家企業從事機器人核心技術研究,研發的核應急處置機器人、智能檢定系統等填補了國內空白。

天鏈機器人市場部經理 范毅文:過去的一年,我們銷售業績突破3000萬,今年我們將繼續加大研發力度,預計在上半年會推出兩款新的人形機器人,預計全年實現5000萬元的銷售目標。
從2024年開始,人工智慧被列入四川省「一號創新工程」。作為「三線建設」時期重要工業城市的綿陽,科研實力雄厚,工業基礎紮實。近年來,當地搭乘鼓勵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東風,大力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加速產業轉型升級,加快布局以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新興產業。

綿陽市科技局副局長 陳光明:綿陽大力推進人工智慧產業發展,組建人形機器人創新聯合體,為技術攻關、人才培養提供支撐。推動人工智慧技術和產品加速賦能千行百業,警用機器狗、球形機器人等30餘項成果實現應用,2024年全市人工智慧產業同比增長超30%。
2024年,綿陽新簽約人工智慧產業項目31個、投資金額255.2億元,人工智慧企業總數突破100家。
我國產業數字科技新賽道加速裂變與擴容
從長三角到成渝雙城經濟圈,新賽道的崛起標誌著中國在產業經濟方面正從「跟跑」邁向「並跑」和「領跑」。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1—2月份我國智能消費設備製造業利潤增長125.5%,以人工智慧、新能源、高端裝備為代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增長,新質生產力加速崛起,成為穩經濟、促轉型的核心引擎。
新賽道以技術突破為核心牽引,是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聚變、煥新裂變生成的精銳代表,也是新質生產力最活躍的先導力量。除了在一些特定賽道「單兵突進」,我國整體的新賽道發展也漸成體系,覆蓋到產業領域的方方面面。日前發布的《中國新賽道體系發展報告2025》顯示,2025年我國新賽道體系已形成6大方向、28個主賽道和103個新賽道。其中,產業、數字、科技方向的新賽道裂變與擴容正在加速。

北京市長城企業戰略研究所所長 武文生:我們看到硬科技這個方向的新賽道正在快速地發展。人工智慧賦能千行百業,產生了很多新賽道,傳統產業的數字化轉型升級也有很多新賽道,科技創業的企業和民營的創新型企業,是新賽道主力軍。
新賽道發展得到了各大城市的重視。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正圍繞「賽道名片」展開差異化競爭,杭州「六小龍」企業集群、南京未來網路試驗網等成為區域創新標杆。政府、企業、投資機構的匯聚,使我國新賽道總體呈現爆髮式增長的趨勢。

北京市長城企業戰略研究所所長 武文生:各地各個城市根據它的資源稟賦的特點,因地制宜參與新賽道競爭,將進一步提升新賽道的發展水平。優化創新生態,進一步加強對新賽道先行先試的制度供給,吸引全球的創業者、科學家到中國來加入新賽道發展的過程中,我們在新賽道就能夠在全球進一步引領式發展。
(總台央視記者 張偉 唐高林 綿陽台)
(央視新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