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星新聞網(記者 李婉清)4月2日報道 成都是熊貓的家園,也是創意的熱土。2025年4月2日上午,由成都市人民政府主辦的「熊貓家園·大熊貓文化創意大賽」新聞發布會在天府國際金融中心舉行。
13854件原創作品角逐!熊貓文創大賽迎關鍵節點
記者從發布會現場了解到,本次大賽自2024年9月啟動以來,已在國內外舉辦了27場推介活動,吸引來自美國、日本、德國、法國、義大利、韓國、澳大利亞、瑞士、荷蘭等國家創意力量參與,共收到13854件原創參賽作品,經過嚴格篩選,其中210件優秀作品,將於4月19日至20日進行線下終評,並同步通過大賽官網、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官微及「pandaful」熊貓社區平台開啟網路投票,最終由公眾票選出十大「最佳人氣作品」。
大賽將以三大路徑,推動創意成果落地轉化。一是構建具有長線生命力的「熊貓家園ip矩陣」。從1.3萬餘件作品中精選一批優質原型,培育像「哪吒」一樣具有生命力的國民級熊貓ip;二是攜手熊貓家園生態夥伴,變「大賽」為「產業」。留住「設計夥伴」,加快熊貓家園數字資產聚合平台建設,實現作品確權交易全周期服務,據悉,目前大賽已推動5000多件原創參賽作品陸續進行在蓉版權登記;攜手「營銷夥伴」,創新推出具有爆款潛質的ip授權產品,極具收藏價值的貴金屬產品等;招引「研產夥伴」,持續提升成都熊貓文創的科技含量和產業邏輯,以前沿技術重塑文創產業競爭格局。三是聯合創意研產頭部企業拓展產業生態。邀請騰訊遊戲、泡泡瑪特、可可豆動畫等頭部企業,加入「熊貓家園生態夥伴」大家庭,推動「賽事—產品—產業」升級,構建文創產業鏈生態,創意價值產業轉化有望突破10億。
同時「熊貓家園全球共賞聯名特展」也會於當日在 「熊貓藝術中心·熊貓家園文創中心」啟幕,展出本次參賽的大量優秀作品,並特邀法國策展大師馬修·施納德打造沉浸式藝術空間,融合吉尼斯紀錄創作者現場互動、ar數字體驗等跨界元素。
210件初評作品3大看點,熊貓金竹獎評委團揭曉
熊貓金竹獎評審委員會聯合主席、著名國際雕塑藝術家、中國《雕塑》雜誌編委傅榆翔介紹,成功通過初評的210件作品呈現出三大顯著特點。在國際化多元視角方面,眾多海外參賽作品憑藉獨特的創意語言和新穎的設計形式實現突破,打破文化界限,展現出大熊貓在全球視野下豐富多樣的形象。ai時代技術賦能也十分明顯,在人工智慧蓬勃發展的當下,相當一部分作品藉助ai輔助設計,為大熊貓這一古老的 「活化石」 物種賦予科技感與未來感,體現文創領域對新興技術的積極應用。而在產品轉化成熟思維上,幾乎所有進入終評的作品都預先考量了設計工藝和量產可能性,具備成熟的落地轉化思維,為大賽成果轉化築牢根基,有望為大熊貓文創市場注入全新活力。
此外,熊貓金竹獎線下終評的評委陣容也十分強大。熊貓金竹獎評審委員會專職主席、藝術家、清華大學文科資深教授韓美林;熊貓金竹獎評審委員會聯合主席、義大利拉古納國際藝術獎及義大利國家現當代藝術協會創始人勞拉·加侖;熊貓金竹獎評審委員會聯合主席、北京電影學院美術學院教授、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中國電影美術學會會長霍廷霄;熊貓金竹獎評審委員會聯合主席、著名國際雕塑藝術家、中國《雕塑》雜誌編委傅榆翔、熊貓金竹獎評審委員會聯合主席、著名設計藝術家、成都許燎源現代設計藝術博物館館長許燎源;以及英國知名設計師、世運會會徽創作者約翰·費爾利;中國文化產業協會會長張斌先生、北京電影學院教授、中國電影家協會動畫工作委員會副會長曹小卉、中國玩具、嬰童用品協會會長梁梅等。
他們將為「最佳雕塑作品」「最佳繪畫作品」「最佳視頻作品」「最佳視覺設計作品」和「最佳潮流玩具設計作品」五大獎項分別評選出1件最佳作品和5件優秀作品,為「最佳數字作品」和「最佳科幻創意作品」兩大特別獎項分別評選出3件最佳作品,再加上網路投票選出的10件最佳人氣作品,共計46件作品在4月22日的成果發布會上正式亮相。
一個logo,串起全球熊貓夥伴的交流
發布會現場也同步揭曉了本次大賽的logo及「熊貓金竹獎」獎盃造型。
大賽的logo設計融合了熊貓形象與「panda」中的字母p和d,熊貓的頭部化作創意的靈光與交流的氣泡,不僅代表了設計創意的源泉迸發,也象徵著與全球熊貓夥伴的交流對話,在全球範圍內傳遞著和平、友好溝通、共建的價值。「熊貓金竹獎」獎盃造型夜以熊貓和金竹為核心元素,向上生長的竹節環繞著晶瑩剔透的熊貓頭,意喻著有關大熊貓文化創意的靈感生生不息,時刻準備著孕育出新的熊貓ip。
值得一提的是,獎盃基座部分通過吸收太陽能可使獎盃頂部呈現光亮效果。在獎盃的設計中,結合新能源應用,強化環保意識,同時體現「熊貓家園和諧共生」的美好理念。
現場還發布了熊貓文創大賽產業聚集地「熊貓家園文創中心」的相關情況。據介紹,該中心佔地約32.9畝,總建築面積3.4萬平方米,位於成都熊貓國際旅遊度假區北湖生態公園核心區,作為大賽文創產業聚集地,中心未來將承擔國際會客、文化交流、ip轉化體驗等核心功能,構建「創意設計—研發生產—版權保護—成果轉化」全鏈條生態,助力成都以熊貓為紐帶,向世界傳遞開放包容與創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