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王一】自宇樹人形機器人今年春晚火爆出圈以來,中美兩國的科技公司近來越來越頻繁地提及人形機器人,這一領域正成為投資者眼中的「香餑餑」。
隨著特斯拉、英偉達等美國科技巨頭加大對人形機器人的投資,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在3月28日卻發出警告稱,他們可能已經面臨著輸給中國公司的局面。分析師表示,就像比亞迪等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開始超越特斯拉一樣,類似的趕超之勢可能會在人形機器人領域再次上演。
人形機器人競賽,中美引領
人形機器人是外觀和動作都像人類的人工智慧(ai)機器。cnbc稱,目前美國做人形機器人做的最好的是特斯拉的optimus項目,其首席執行官馬斯克3月20日在一次員工會議上宣布,optimus今年計劃生產5000台,到2026年將增加到生產5萬台。
3月18日,英偉達在其年度技術峰會gtc上發布了包括全球首個開源人形機器人基礎模型isaac gr00t n1在內的一系列增強人形機器人開發的技術,為通用機器人的發展提供了完整的「英偉達方案」。公司的首席執行官黃仁勛斷言,「通用機器人時代已經到來」,「世界各地的機器人開發人員將開拓ai時代的下一個前沿」。
黃仁勛在2025年美國拉斯維加斯消費電子展(ces)上帶著14款人形機器人向觀眾們揮手致意,其中8款由美國公司製造,而剩下的6款全是中國製造。
香港《南華早報》3月20日稱,近期的一些事件凸顯出2025年的一個重要趨勢——人形機器人大規模生產的競爭愈演愈烈,中美兩國將引領這場競賽。
報道稱,儘管人形機器人尚未實現量產,但幾家公司似乎即將突破這一障礙。美國人形機器人初創企業figure ai在3月18日推出了一條自動化生產線,據稱每年可以生產1.2萬台人形機器人。同日,中國家電巨頭美的集團發布了其自主研發的第一台人形機器人樣機。
在中國春節聯歡晚會完成扭秧歌表演的宇樹人形機器人,其g1型號3月19日完成了原地側空翻,是全球首次完成側空翻的人形機器人。
宇樹人形機器人g1完成了全球首次原地側空翻。 視頻截圖
cnbc指出,有跡象表明,中國在人形機器人領域走在前面。根據美國摩根士丹利銀行今年2月發布的一份報告,過去五年,中國涉及「人形機器人」的專利申請數領跑全球,達5688項,而相比之下,美國僅1483項。電動汽車製造商比亞迪、奇瑞和小鵬,以及小米等各個領域的中國公司都開始涉足人形機器人。
摩根士丹利的報告稱,「我們的研究表明,中國在人形機器人技術領域將繼續取得最令人矚目的進步,初創企業將受益於該國成熟的供應鏈、本地機會以及國家政府的大力支持」。
「這是美國無法比擬的」
中國工信部2023年印發了《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簡稱《意見》),按照謀劃三年、展望五年的時間安排做了戰略部署。《意見》明確:到2025年,人形機器人創新體系初步建立,「大腦、小腦、肢體」等一批關鍵技術取得突破,確保核心部組件安全有效供給;到2027年,人形機器人技術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形成安全可靠的產業鏈供應鏈體系,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生態,綜合實力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這些優勢也正是助推中國電動汽車崛起、步步趕超特斯拉的「法寶」。半導體和人工智慧行業研究機構semianalysis分析師雷克·克努森(reyk knuhtsen)表示,中國有可能在人形機器人領域複製電動汽車行業的顛覆性變化,但這一次顛覆的可能遠不止單一行業,甚至可能改變勞動力本身。
克努森指出,得益於規模經濟和製造能力的優勢,中國企業製造的人形機器人的價格已經低於美國競爭對手了。宇樹的g1人形機器人售價為1.6萬美元,而摩根士丹利估計,特斯拉optimus gen2人形機器人的售價可能在2萬美元左右,這一售價還是在特斯拉能擴大規模、縮短研發周期並使用來自中國的、性價比更高的零部件的基礎上估算出來的。
cnbc指出,而宇樹g1人形機器人作為「市場上唯一可行的人形機器人」,完全沒有使用美國零部件。
美國《華爾街日報》3月29日分析稱,與ai領域一樣,美國在半導體、軟體等領域上仍佔有優勢,比如英偉達在驅動人形機器人大腦所需的先進晶元市場上佔據主導地位,特斯拉、波士頓動力在ai驅動的人形機器人上處於領先。
在路面打滑和外部推力干擾下,雲深處dr.01人形機器仍能穩定行走。 杭州雲深處科技有限公司官網
但中國具有明顯優勢的地方在於:中國擁有大量工廠,這些工廠中的人形機器人可以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吸收外部世界的數據。中國機器人初創企業杭州雲深處科技有限公司的銷售總監程宇航對該報表示,「中國今天之所以進步如此之快的原因在於,我們將其與實際應用相結合,並在真實場景中快速迭代和改進」,「這是美國無法比擬的」。
美國高盛集團去年預測,到2035年,人形機器人的潛在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380億美元,屆時人形機器人出貨量將更多、成本將更低、盈利速度將更快。《華爾街日報》分析指出,美國和中國如今正在競相打造真正有用的人形機器人,無論誰勝出,都將在無數行業中獲得巨大優勢。
因此,深感危機的美國人形機器人公司也開始遊說美國政府,尋求政府支持。特斯拉、波士頓動力和敏捷機器人等多家美國機器人公司的代表3月26日到訪美國國會山,以「如果得不到美國政府支持,美國機器人產業將落後於中國等競爭對手」為由,懇請美國議員推出發展機器人的「國家戰略」。
美國先進自動化協會在一份聲明中稱,中國等國家已經制定了類似方針,「如果沒有這樣的領導,美國不僅會輸掉機器人競賽,還會輸掉ai競賽」。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