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晚,央視曝光了ai技術被濫用進行批量營銷騷擾電話的產業鏈,侵犯公民隱私與生活安寧。該現象背後,涉及虛擬運營商違規提供「小號」、企業非法獲取個人信息等問題。晚會點名上海智優擎網路科技等企業,隨後工信部迅速行動,責令關停涉事線路並全面核查。
央視記者調查發現,ai外呼機器人已成為騷擾電話的主要來源。這些機器人通過真人錄音合成語音,能根據用戶回應自動切換話術,幾乎達到「以假亂真」的效果,大大提高了電話接聽率。其效率驚人,一台機器人日均撥打上千通電話,全年成本僅約1萬元,遠超人工客服的效率。智優擎公司是該行業的典型代表,為教育培訓、金融貸款等行業客戶定製ai外呼系統,後台預設話術庫,實時分析用戶回應並觸發對應推銷內容,實現了「高效」的騷擾營銷。
天眼查app顯示,上海智優擎網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21年9月,法定代表人為張秀芳,註冊資本100萬元,經營範圍包括互聯網銷售、專業設計服務、平面設計等,由田航、劉文濤共同持股。參保人數信息顯示,該公司2023年參保人數為2人。
央視「3·15」晚會曝光後,有媒體記者探訪了涉事的上海智優擎網路科技有限公司辦公地,發現該公司僅有一間60平方米的辦公室且大門緊鎖,平時僅3名員工且常不在場。物業表示,催繳水電費都困難。當晚,嘉定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嘗試聯繫企業負責人無果,只短暫聯繫到其家屬。目前,市場監督管理局正在進一步調查中。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民法典》明確規定,未經許可通過電話、簡訊侵擾他人安寧屬違法。天眼查數據顯示,我國現存超65萬家電信企業,廣東、江蘇、安徽數量最多,其中1.52%曾涉法律訴訟,16.22%曾經營異常,0.7%曾受行政處罰。更隱蔽的是「小號」產業鏈,外呼公司利用虛擬運營商提供的無須實名手機號,結合非法個人信息,形成騷擾電話產業鏈。虛擬運營商對實名制要求的漠視,為騷擾電話提供了保護。
面對這一問題,工信部迅速響應,連夜組織北京、上海、廣東等地通信管理局對涉嫌違法違規主體進行調查處置,責令基礎電信運營商立即關停涉事線路、對涉個人數據信息有關情況進行核查,督促互聯網平台企業全面清理違法智能外呼軟體銷售推廣信息。同時,工信部將強化對電信運營商、虛擬運營商及呼叫中心企業的監管,嚴打非法獲取個人信息、規避實名制等行為,並協同相關部門打擊網路黑灰產。
業內人士指出,ai技術的濫用暴露出監管滯後於科技發展的現實,無論是真人還是ai撥打營銷電話,未經用戶同意均屬違法。此次整治行動不僅要「堵」住技術漏洞,更要「疏」通個人信息保護機制,從源頭遏制騷擾電話的滋生。當ai成為侵擾生活的工具,如何平衡商業效率與公民權益,將成為數字化時代持續面臨的考驗。
主持人|潘亮
來源|羊城晚報•羊城派綜合央視新聞、工信官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