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財經 作者:馮戀閣
2025年全國兩會,科技是其中備受關注的領域之一。企業如何發展和應用人工智慧成為社會各界關心的話題。
日前,全國人大代表,美的集團黨委副書記、副總裁兼首席財務官鍾錚在接受時代財經等媒體採訪時就表示,「我們把ai用到了包括視頻處理、文檔生成、翻譯以及軟體編程等場景在內的辦公領域。去年,通過ai技術的應用,我們節約了396萬個小時的工時,為企業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價值。」
鍾錚2002年加入美的,二十多年間,曾任金融中心、部品事業部財經總監,美的集團審計總監等職務。2022年2月,鍾錚開始擔任集團首席財務官,同年12月,她開始擔任集團副總裁。
(全國人大代表,美的集團黨委副書記、副總裁兼首席財務官鍾錚 圖源:美的集團)
2023年2月,鍾錚當選全國人大代表,如今已履職滿兩年。在受訪期間,鍾錚介紹了2025年兩會期間提出的完善人工智慧視頻傳播管理機制、卡牌盲盒亂象治理、加快構建國內貿易信用保險政策體系等多份建議,也與時代財經一起分享了她對美的發展人工智慧、機器人產業的看法。
已節約396萬個小時工時
問:你提出關於生成式人工智慧視頻傳播管理機制的建議,是基於什麼樣的背景?能否詳細介紹一下?你在這一建議中提出了哪些具體措施?
鍾錚:當前生成式人工智慧(ai)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視頻合成和製作門檻大幅降低。網路上出現了大量ai生成的視頻內容,包括模仿明星或專家形象聲音傳播、虛構人設推銷產品誤導消費者等,造成財產損失和信任危機。
基於這些現象,我認為有必要提出關於生成式人工智慧視頻傳播管理機制的建議,主要舉措包括完善法律法規、加強技術審核等。
例如,《著作權法》在界定ai生成內容的版權歸屬方面存在困難,隱私保護方面也存在空白。因此,建議修訂相關法律法規,明確ai生成內容的版權歸屬和隱私保護標準。
同時,生成式人工智慧視頻的審核技術還不夠健全。雖然已有一些ai技術用於視頻審核,但仍存在一定的差錯率。因此,需要進一步完善技術手段,提升ai審核的準確性和效率。
問:美的作為一家大型企業,在人工智慧應用方面有哪些具體的實踐?同時,你認為像美的這樣的企業在ai應用過程中面臨哪些挑戰?你對此有何建議?
鍾錚:美的集團在人工智慧應用方面起步較早,並且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前年openai發布大模型時,我們就已經完成了對該公司大模型的接入,目前deepseek也進入到我們的ai生態中。美的同時也自主開發了一些垂類大模型來解決專業領域的問題。去年,通過ai技術的應用,我們節約了396萬個小時的工時。
在不同的產品線上,人工智慧技術也在發揮作用。
美的在過去的數字化進程中,積累了大量生產數據,之前,這些數據仍需人工處理和決策。如今,我們通過ai技術打造的「factory agent」,為工廠裝上了「大腦」。系統能夠根據數據自主決策,顯著提升了生產效率。目前,已成熟應用於品質管理等領域。
在智能家居領域,我們開發了「home agent」,旨在實現無互動式的人機交互。通過ai技術,系統能夠自主發現和捕捉消費者需求並提供更好的服務體驗。
另外,ai技術也廣泛應用於美的的機器人、醫療產業的業務中,用以提升效率和精確度。
問:佛山作為全國製造業轉型升級的試點城市,擁有豐富的工業化應用場景。廣東省內的佛山及東莞等製造業城市要如何抓住人工智慧發展的機遇,推動「人工智慧+製造業」的發展?
鍾錚:佛山在機器人產業、人工智慧產業以及製造業的布局都走在全國前列,並且提出了「製造業當家」的主題。過去幾年,政府和企業共同努力,已經建立了完善的機器人產業鏈和人工智慧產業鏈,為產業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同時,佛山、廣東乃至整個大灣區都擁有豐富的應用場景,企業可以快速將技術和產品轉化為實際應用,並在實踐中得到驗證。
對於美的和廣東的其他製造企業來說,在這樣的產業環境下,人工智慧和機器人產業都有望實現快速發展。我們相信,通過政府、企業和科研機構的協同合作,佛山和東莞等製造業城市能夠抓住人工智慧發展的機遇。
未來將加快人形機器人設計開發
問:你提到,機器人領域仍存在一些「卡脖子」問題。請問,美的在突破這些「卡脖子」技術方面有哪些進展?
鍾錚:2022年,我們獲得了重載工業機器人領域國家實驗室的認證,這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重要的研發平台。通過這一平台,我們一方面加大自身投入,另一方面也結合社會力量,攻關重載工業機器人的三大核心零部件:減速機、電機和伺服控制系統。
截至目前,我們已經在控制、電機和諧波減速機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部分產品已經實現市場化。不過,我們在rv減速機方面的研發還需要一些時間,但我們相信,通過持續的技術投入、人才引進以及社會力量的協助,未來我們也能在這一領域實現技術突破。
(圖源:美的集團)
問:美的集團旗下的庫卡機器人,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請問,美的在機器人業務方面的未來發展規劃是怎樣的?是否有計劃涉足人形機器人領域?
鍾錚:美的集團在2017年收購了德國庫卡,正式進入工業機器人領域,並成為全球機器人四大家之一。
收購庫卡後,我們基於中國龐大的應用市場,優先發展本土化業務,致力於為中國客戶提供更高性價比的機器人產品。同時,我們也專註於解決重載工業機器人關鍵零部件的「卡脖子」問題,推動垂直領域的整合。未來我們將繼續結合德國的先進技術和中國的成本效率優勢,將庫卡的產品推向全球市場。
目前我們60%以上的產品仍聚焦於工業領域,這是庫卡的優勢。此外,我們還布局了協作型機器人,例如七軸協作機器人,其精度和協作能力更強,已廣泛應用於醫療、工業、消費電子等多個領域。同時,我們的中國團隊還自主研發了工業amr(自動移動機器人)。
事實上,我們幾年前就開始布局人形機器人的關鍵零部件的研發,如關節、感測、控制等。隨著人形機器人應用浪潮的興起,我們也會加快人形機器人本體的設計和開發,進一步拓展這一產業。
問:美的在機器人業務方面的降本方案有哪些具體案例?
鍾錚:價格確實是影響機器人產業化的重要因素。在庫卡的本土化過程中,我們採取了一系列降本措施。首先,在共性材料方面,我們藉助美的的產業鏈實現降本。其次,我們將美的在標準化和效率驅動方面的經驗應用於庫卡平台。此外,我們通過自主研發關鍵零部件,進一步降低了產品成本。去年,由庫卡中國團隊自研的「edition line」降本產品得到了市場的好評。
問:作為廣東省機器人重點產業鏈的「鏈主」,美的如何通過庫卡智能製造科技園吸引上下游企業集聚(如伺服電機、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企業)?這種集群化模式對提升廣東產業鏈韌性與國際競爭力有何作用?
鍾錚:本土化是我們在收購庫卡之後的一項重要戰略。在收購初期,庫卡90%以上的材料依賴海外採購,而如今,我們已經實現了80%以上的材料本土化採購。這一轉變主要通過以下兩方面實現:
首先,技術研發與本土化材料的應用:我們加強了本土化材料的研究和應用,確保這些材料能夠滿足庫卡產品的技術要求。這不僅降低了成本,還提升了供應鏈的穩定性。
其次,美的在順德建立了庫卡智能製造科技園,吸引了眾多零部件企業入駐,形成了產業鏈上下游的集聚效應。通過這一園區,我們與零部件企業緊密合作,共同推動技術創新和產品升級,實現了產業鏈的高效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