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日,有媒體報道,蘋果將與阿里合作,共同開發適用於國內用戶的Apple Intelligence,此消息經由阿里巴巴董事會主席蔡崇信確認後,瞬間引發社會熱議。
此前坊間盛傳,百度憑藉自研的文心大模型,早已獲得蘋果青睞,將成為為國行Apple AI智能的夥伴,不料事與願違,半道殺出個阿里,硬是把蘋果的訂單截胡了。如今,百度淪落為蘋果Apple Intelligence的次要合作夥伴,僅負責國行蘋果設備的視覺智能等輔助功能,而最核心的AI算力部分,如今都成了阿里的活。
近年來,百度掌舵人李彥宏幾乎預測了近十年來的每一個風口,但卻是次次搶佔先機,但回回落下後風,以至於百度接連錯失各種機遇,而蘋果訂單的流失,不過是其中的冰山一角。
風口預測無比精準,為何百度為何總是起大早趕晚集?
眾所周知,百度靠搜索引擎起家,憑藉著在中文互聯網領域的本土化優勢,以及更加貼合中國用戶的交互體驗,百度順利在中文搜索領域戰勝谷歌,一步步成為了國內一線互聯網大廠,並順利在納斯達克上市。
儘管在發展歷程中,百度也遭受了不少爭議,譬如最為人所詬病的競價排名商業模式,曾一度引發了全網對百度的口誅筆伐。但不可否認,百度對未來的每一個風口,都預測地無比精準。
當年社群團購興起,百度就率先推出了旗下的本地生活及團購APP百度糯米,而後又順勢布局了百度外賣,要知道,當時美團尚未成立,阿里尚在還在電商領域開疆拓土,李彥宏的眼光不可謂不超前。然而,現如今我們早已看不到百度糯米的身影,至於百度外賣,也於2017年被百度作價賣給了阿里旗下的餓了么。國內的本地生活服務市場,已然形成了美團和餓了么雙雄爭霸的格局。
而在線上內容領域,百度的百度貼吧,百度經驗堪稱中文互聯網內容平台的鼻祖,百度推出的媒體平台百家號,更是依託自身強大的公眾流量,一度給今日頭條和微信公眾號構成強勁挑戰。
然而,在內容形態從圖文向視頻演進的關鍵轉折點上,百度卻未能把握住時代機遇,並未像位元組跳動一樣,順勢推出像抖音這樣現象級的產品,錯失了短視頻時代的巨大紅利。
而說到AI領域,百度也早已布局良久,早在2010年,李彥宏就宣All in AI,彼時,美國的Open AI尚未成立,百度的起步不可謂不早。然而,當2023年,Open AI旗下的Chat GPT橫空出世,百度旗下的文心一言依然「聞其聲,不見人」。
更令人唏噓的是,等文心一言收費推廣後,DeepSeek等新一代AI產品,再次搶佔了行業焦點,使百度在AI領域的先發優勢未能轉化為持續的領導地位,以至於蘋果的巨額AI訂單也花落阿里。
雷軍曾言,「站在風口上,連豬都能飛起來」,可百度不止一次踩中風口,可始終被網友調侃「起大早,趕晚集」,作為國內互聯網大廠中的老牌勁旅,百度這是什麼了?
廣告+收費,或許是百度在大模型上的最大失誤
誠然,不論是在AI、自媒體平台,還是自動駕駛等領域,百度的投入都極具前瞻性,而且在技術上,百度在業內更是出了名的業界領先。然而,恰恰是過度追求技術的先進性,百度時不時忽視市場的實際需求,因而面臨產品的落地困境。
以AI領域為例,用戶打開百度的文心一言APP,首先看到的,就是滿屏的彈窗廣告,相比之下,DeepSeek的用戶頁面則是完全純凈無廣告的,但就在APP的交互體驗上,DeepSeek就更優於文心一言。
當然,這也不單單是文心一言一款產品的問題,長期以來,廣告一直都是百度重要的收入來源,為了維持收入增長,百度在搜索引擎中長期嵌入各類廣告,以至於引發了諸多類似醫療廣告的爭議。而百度旗下的其他產品,彈窗廣告也是應接不暇,嚴重影響了用戶體驗,導致不少用戶流失,也讓百度陷入了「收入下降—加廣告—用戶流失—收入下降」的循環。
再者,百度的文心一言在發布之初,定位就是僅次於ChatGPT的AI大模型,出於對自家技術的自信,百度也效仿ChatGPT,對文心一言4.0收費,而且收費還不低,一下子喪失了很多用戶。
殊不知,百度的這波收費,給了其他大模型機會,趁著這個窗口期,類似DeepSeek這類開源免費的AI模型迅速崛起,不斷吸噬著原本文心一言的用戶。
為了挽回用戶,百度近日也是緊急宣布,文心一言將從4月1日起全面免費,所有PC端和APP端用戶均可體驗文心系列最新模型。可是,頗為不解的是,百度沒有立刻宣布免費,要知道,在這個AI產品迭代如此迅速的時代,兩三個月後才免費的文心一言,還能引起多少人的興趣?
不得不說,在產品落地決策和用戶體驗方面,百度確實還得多下會功夫,如今在AI領域,百度已經開了好局,但時代已經變了,AI產品不是百度網盤,廣告和收費雖香,但吃多了這種紅利,不見得就是好事。作為國內互聯網行業的引路人之一,百度也已經能夠找到比廣告更好地業務增長點,為中國互聯網崛起燃起新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