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的「萬億故事」

2025年02月15日16:33:13 科技 1443



小米的「萬億故事」 - 天天要聞

自2022年10月起,小米股價一路高歌猛進,從8.31港元攀升至如今的41.65港元,漲幅接近500%,總市值突破萬億港元大關。這波漲勢讓不少投資者直呼「坐上了火箭」,也讓一些錯失良機的人懊悔不已。

股價飆升背後,小米到底做對了什麼?有人說是市場情緒作祟,有人認為是基本面改善,也有人歸功於雷軍的戰略調整。就連雷軍也都表示,股票漲了很高興很激動,他也亞歷山大。

但也有人擔心小米股價漲得過快、估值過高,會不會有泡沫風險?

那麼未來,小米能否繼續演繹股價神話呢?

1、股價狂飆的小米

回顧2025年初,小米股價一路狂飆,1月3日衝上36.25港元,刷新了自2021年以來的新高;2月4日更是突破40.05港元,總市值一舉邁過萬億港元大關,達到10054億港元的高位。截止今日,小米股價報收41.65港元。看到這數字,估計不少人都在感嘆:小米這波操作,真是讓人「後悔沒上車」啊!

小米現在已經不是「手機廠商」那麼簡單了。看看全球市值排名就知道,小米在汽車行業也混得風生水起,僅次於特斯拉的8.63萬億和豐田的2.15萬億,全球車企中穩居第三,把賓士、寶馬這些老牌豪強甩在身後。

那麼,小米憑什麼做到這一點?有人說,是雷軍的野心;有人說,是小米的創新;也有人說,是市場的瘋狂。但我覺得,這背後是一場早有預謀的「生態戰」。

早在宣布造車之前,小米就已經把生態鏈布局得密不透風。從手機、智能家居、可穿戴設備,到AIoT系統,小米早已不是單打獨鬥,而是構建了一個完整的智能生態體系。試想,當你買了一台小米汽車,回家後自動連接小米電視、空調、音箱,連車庫門都能通過小米手機控制,這種無縫銜接的體驗,誰能拒絕?小米並不是單純地在賣車,而是在賣「智能生活方式」。

當然,光靠生態是遠遠不夠的。小米能走到今天,還在於它的商業模式:高性價比的產品策略加上極致的運營效率。和那些動輒加價、玩飢餓營銷的車企不同,小米一貫秉持「厚道」定價,再輔以互聯網式的高效營銷和渠道管理,這就讓它既能保持利潤,又能迅速搶佔市場。數據顯示,2024年第三季度,小米集團營收925.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0.5%;凈利潤53.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4%。這些數字,足以讓同行望洋興嘆。

但是,小米的萬億市值是光環,也是壓力。正如雷軍自己所說,「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但風停了呢?」如今,小米飛的很高,但它能否繼續穩穩地飛,甚至飛得更高,才是關鍵。

2、股價起飛的背後

2024年第四季度,小米在中國市場的份額躥升至第二,全球排名穩居前三。憑藉出色的性價比和不斷提升的品牌形象,小米手機在國內外市場如魚得水。但僅靠賣手機,市值可沒這麼容易破萬億。真正推動小米市值飆升的,是它的汽車業務。

要知道,智能汽車早已不是「造個車殼裝電池」那麼簡單,而是一場新舊力量的對決。從傳統車企到互聯網巨頭,再到新能源新勢力,各路玩家都在爭搶這個未來賽道。就在這場紅海廝殺中,小米以一款su7迅速殺出重圍。

回顧2024年3月底,su7一經交付就引發市場轟動。憑藉極具競爭力的價格和智能化配置,這款車不僅月銷破萬,還多次超越特斯拉Model 3,成為銷量冠軍。上市首年,su7交付量高達13萬輛,並且手握超十萬輛訂單,產能一旦進一步提升,銷量勢必再創新高。要知道,這可不是試水,而是真正的市場博弈。

更令人刮目相看的是,小米並不是「單槍匹馬」闖入汽車圈,而是帶著它的「智能家族」一起出擊。小米手機、智能家居、可穿戴設備,再加上汽車,共同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智能生態體系。當你坐進su7時,手機自動連接車載系統,空調提前調好溫度,甚至回家後電視、燈光都已為你準備妥當。這種無縫銜接的體驗,不僅提升了用戶粘性,還讓小米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不僅如此,小米還在加速布局智能家電業務。首座智能家電工廠已順利封頂,預計2025年11月投產,2026年大規模量產。這意味著,小米正在用「硬體+生態」的打法,不斷拓展市場邊界,為未來的業績增長注入新動力。

看到這裡,可能有人會問:小米的野心到底有多大?答案是,雷軍從來不掩飾他的「造車夢」。摩根士丹利在最新的研報中指出,小米2024年電動車交付量達到13.5萬輛,刷新行業認知。預計2025年目標交付量將翻倍至30萬輛。更有趣的是,小米的第三款SUV電動車已經在路上,業界普遍看好其成為爆款。正因為如此,摩根士丹利上調了小米目標價28.6%,從35港元提升至45港元,並維持「增持」評級。

在當今市場上,既能玩轉硬體,又能駕馭互聯網思維的公司屈指可數,而小米恰恰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小米從手機到智能家居,再到今天的汽車版圖,生態鏈不斷擴展和商業模式持續創新,市值過萬億也就不足為奇了。

3、「萬億故事」如何續寫?

如果說手機和智能生態鏈為小米奠定了基礎,汽車業務則幫助其突破萬億市值。那麼,接下來小米如何繼續演繹這一「萬億故事」?

首先,小米正在重新定義智能汽車的玩法。與傳統車企不同,小米不僅靠強大的產品硬實力取勝,更憑藉其獨特的互聯網基因和全場景智能生態,打出了一套「軟硬結合」的組合拳。小米所賣的,不僅僅是車,而是一種智能化、全方位連接的生活方式。這種生態粘性和用戶忠誠度將成為未來市值增長的重要動力。

然而,僅憑生態粘性還不夠。小米必須解決「高端化」的挑戰。從手機到家電,再到汽車,小米正在不斷努力從「性價比」向「高端」轉型。儘管su7的銷量可喜,但要真正站穩高端市場,小米還需要繼續提升品牌溢價和用戶認同感。畢竟,願意為高端車型支付30萬元的消費者,與購買3000元手機的消費者,決策方式截然不同。

雷軍顯然已經意識到這一點。根據相關報道,小米正在研發更高端的汽車產品,並計劃引入L4級別自動駕駛技術和超快充電技術。同時,小米還加大了售後服務的投入,提升用戶的整體體驗。高端化的成功與否,將直接決定小米在智能汽車市場的地位。

此外,小米的全球化戰略也將成為其未來增長的新引擎。雖然目前小米在印度和東南亞市場表現出色,但歐美市場的滲透率仍然較低。歐美消費者對智能生態系統的接受度較高,小米的互聯互通體驗將在這些市場大有作為。與此同時,歐美市場還意味著更高的品牌溢價和利潤空間。小米能否成功打入歐美高端市場,將是未來市值能否繼續攀升的關鍵。

儘管前路充滿挑戰,但小米的前景依然令人期待。憑藉強大的生態鏈優勢、快速的市場反應能力以及穩健的商業模式,小米正在重新定義智能汽車和智能生態的未來。萬億市值僅僅是開始,雷軍的野心顯然不僅僅停留在這裡。

萬億市值之後,小米的故事仍在繼續,接下來的篇章將更加引人入勝。

科技分類資訊推薦

特斯拉(TSLA.US)因外飾面板問題召回數千輛Cybertrucks - 天天要聞

特斯拉(TSLA.US)因外飾面板問題召回數千輛Cybertrucks

智通財經APP獲悉,特斯拉(TSLA.US)將在美國召回46,096輛Cybertrucks,原因是車輛外飾面板可能在行駛過程中脫落。此次召回涉及所有2024和2025款Cybertrucks,生產時間為2023年11月13日至2025年2月27日。Cybertrucks在車身外部配備了一種裝飾性部件,名為cant rail(側頂縱梁飾條),它是由經過電泳塗
氣溫開啟「倍速」模式 多地將提前拿到春天「入場券」 - 天天要聞

氣溫開啟「倍速」模式 多地將提前拿到春天「入場券」

今天(3月20日)正式進入春分節氣啦!常年來看,春分是二十四節氣中氣溫回升最快的,而今年的春分開場更是十分給力,各地氣溫直接開啟「倍速」模式,華北和東北南部將提前收到春天的「入場券」,江南、華南的小夥伴們甚至會搶先體驗初夏!不過,春天的天氣也是出了名的「變臉大師」。下周,一股實力不俗的冷空氣將會殺個回...
最具品價比的華為手環 10正式發布:科學管理睡眠與情緒,新增睡眠平均HRV - 天天要聞

最具品價比的華為手環 10正式發布:科學管理睡眠與情緒,新增睡眠平均HRV

隨著健康意識的提升,人們越來越關注主動健康管理,近期的全國兩會上更是告知大家:國家即將實施「體重管理年」三年行動計劃,引領全民關注體重健康。除了體重健康,當下睡眠問題日益突出、情緒壓力普遍存在,如何科學有效地提升睡眠質量、管理情緒,成為了每個人的必修課。3月20日,在華為Pura先鋒盛典及鴻蒙智行新品發布...
「年輕人的第一台徠卡」出圈背後:影石與徠卡全球戰略合作升級 將聯手推出創作大賽 - 天天要聞

「年輕人的第一台徠卡」出圈背後:影石與徠卡全球戰略合作升級 將聯手推出創作大賽

IT時報記者 林斐3月20日,影石Insta360與徠卡宣布成為全球專業影像合作夥伴,雙方將深化戰略合作,進一步探索百年光學積澱與影像技術創新的融合。近期,影石和徠卡也將聯手在國內推出創作大賽。百年光學碰撞智能影像 影石徠卡全球戰略合作再升級成立近10年,影石通過持續的產品創新能力,在全景相機和運動相機領域已經佔據...
神舟十九號航天員乘組將於近日擇機實施第三次出艙活動 - 天天要聞

神舟十九號航天員乘組將於近日擇機實施第三次出艙活動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自北京時間2025年1月21日圓滿完成第二次出艙活動以來,神舟十九號航天員乘組先後開展了交會對接在軌訓練及全系統壓力應急演練,穩步推進空間生命科學與人體研究、微重力物理和空間新技術等領域實(試)驗任務。同時,為穩妥做好此次出艙活動,乘組進行了站內環境監測與設備檢查維護、物資清...
臨清市全力打造國內最大、世界知名的高端軸承智能製造產業集群 - 天天要聞

臨清市全力打造國內最大、世界知名的高端軸承智能製造產業集群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陶春燕產業集群是產業發展的重要形態和產業升級的主要路徑。近年來,在各級大力支持下,臨清軸承產業集群實現了「從小到大」「從大到強」「從強到專精特新」的華麗蛻變,並成功獲評聊城市首個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軸承產業已經成
又一「界」,還是新玩法?廣汽投資成立華望,攜手華為打造新品牌 - 天天要聞

又一「界」,還是新玩法?廣汽投資成立華望,攜手華為打造新品牌

又一隻引人關注的車圈「靴子」終於落地。日前,廣汽集團對外宣布:由其投資15億元的華望汽車技術(廣州)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為:華望汽車)已正式成立,全新的高端智能汽車品牌也將在不久後公布。這既是廣汽在智能汽車生態及高端品牌方面的進一步布局,也是此前透露的「GH項目」之最新進展。上述消息一經發布,就引發了業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