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隱匿在多個短視頻平台里的「封號圈」群體浮出水面。
近期,澎湃公眾互動平台「服務湃」(https://tousu.thepaper.cn)接獲大量關於短視頻平台惡意舉報、封禁他人賬號的投訴。多個受訪者稱,「封號圈」群體通過惡意舉報,封禁他人賬號,或獲得快感,或敲詐牟利,或提高名氣收徒獲利。
此前,快手和抖音均發布相關公告。快手在公告中表示,平台著重治理「封號圈」濫用舉報功能的違規行為。對違規用戶,平台會根據違規行為情節的嚴重程度作出處罰。抖音則表示,2023年已聯合各地公安共打掉3個惡意舉報窩點。「如發現平台上類似違規行為,可在站內舉報。」
有專家表示,偽造舉報材料進行舉報,導致他人賬號被封禁,這是一種侵權行為,情節嚴重者有可能涉嫌非法經營罪、詐騙罪、敲詐勒索罪等。有律師建議,短視頻平台應加強對惡意舉報行為的監管,完善用戶舉報和申訴機制。
不給錢就等著被「炸號」
小浩(化名)的快手賬號在前幾天被「打掉了」。
他的快手號此前發布了400多條視頻,有5000多個粉絲。那天,小浩突然發現自己的快手號沒了,他還收到一條賬號名「我是審判本人」發來的私信,對方告訴他,是他把號封了。
「說話特別狂。」小浩說,他並不認識對方,也不知道對方為什麼要封掉自己的賬號,「有點莫名其妙」。
「可能是封別人的號能找一些快感。」小浩稱,從那之後,他逐漸了解到「封號圈」。他的一個朋友此前刷短視頻時也看到相關信息,逐步了解到這個圈子並學會舉報封號後,通過惡意封別人的號,已經獲利了。「他告訴我,在這個圈子裡,要靠『打人』把自己的名氣搞上去,然後就會有很多人來找你『打人』。在互聯網『打人』,打他們的號,把他們打服。」
雖然也被推薦加入「封號圈」這個圈子,但小浩拒絕了。
和小浩的經歷類似,武良(化名)也莫名其妙被人封了號。他的快手號發了六七條遊戲視頻後,已經有了近一萬粉絲,有的單條視頻點贊量兩三千。一天,突然有陌生人私信他,讓他轉賬88元,否則要封掉他的快手號。
武良覺得對方莫名其妙,認為對方在吹牛,不可能封了他的號,就拒絕了對方的轉賬要求。
過了兩三天,武良的快手號真的被封了。而對方還給他私信,「發了個截圖,快手人工客服,說我詐騙,他舉報我的號詐騙,私下交易。」
魏高(化名)的多個快手號也莫名其妙地「沒了」。他說,從2024年7月開始,他的9個快手號被永久封禁,最近一次被封是在去年12月6日。談及賬號被封的原因,他回憶道,自己並沒有與他人起過爭執,也不知道舉報者是誰,「封號圈的人就是閑得沒事幹。」
「現在這個圈子有點泛濫。」魏高說,朋友曾經告訴他,「封號圈」的人會把想要舉報的快手用戶名片發到群里,由群友共同來舉報。
2024年12月14日,魏高收到一名陌生用戶的私信,對方說自己「最近沒錢花了」,要求他「給點錢花花」。被拒絕後,他「警告」魏高說:「你等著被我開戶吧,你的號也別要了。」魏高問原因,對方回復:「因為你不給我錢花。」
魏高收到某快手陌生用戶的私信截圖(魏高提供)
主要針對微信、qq、快手、抖音賬號
小軒(化名)此前與在網上結識的朋友起了爭執,沒過多久,小軒便發現自己的快手賬號被他人舉報,封禁了30天。
「舉報我的人就是他徒弟。」小軒說,該朋友加入了一個名為「封號圈」的組織,加入後便開始封別人的賬號,還向他炫耀此事。
「他(朋友)就感覺這樣很厲害,有很多徒弟,別人一旦招惹他,他就叫上他的一群徒弟去罵別人,或者去惡意封禁別人賬號,封禁完了還要發視頻炫耀。」小軒介紹,「封號圈」的人「想在網路上混出一片天空一樣,覺得自己很帥、很權威」,而且還能「收徒賺錢」。
小軒在這位朋友發的快手視頻中發現,對方在國內、國外的社交平台建了群聊,群成員有數百人,「他也曾邀請我一起玩,但我拒絕了。」
近日,澎湃新聞在抖音、小紅書、b站等平台檢索關鍵詞,均發現「封號」相關視頻。有的視頻點贊量在幾百至幾千不等,內容主要是展示封禁賬號的成果,或發布「預告」要封其他用戶的賬號。而評論區下方,有不少用戶想「拜師」。
澎湃新聞隨機在抖音某條「封號」相關視頻的評論區,留下「想學」的評論後,很快就收到多個賬號發送的多條私信,稱可以收徒教「炸號」。
全網600多萬粉絲的反詐博主川烈早在2022年,就關注到了「封號圈」這一現象。他告訴澎湃新聞,現在「封號圈」主要針對微信、qq、快手、抖音等賬號。
川烈介紹,針對微信、qq的封號,採取的是「抓包點號」的方法。「使用抓包軟體,抓取與對方的聊天記錄,再使用代碼將聊天記錄篡改為色情、暴力、詐騙等一系列違規內容,便可舉報成功。」他說,對抖音、快手等社交平台賬號,則是通過p圖偽造違規聊天記錄,或尋找用戶主頁、視頻內容、評論區的漏洞進行舉報。
「惡意舉報者還可通過調整違規辭彙的嚴重程度,來調控對方賬號的封禁時間,偽造的內容性質更惡劣,封號時間就越長。」他說。
或收徒牟利,但更多的是詐騙
調查中,澎湃新聞發現,掌握了所謂「封號技能」的人,通過「拜師收徒」牟利,但也因此衍生出一系列騙局。
川烈介紹,「封號圈」通過封禁他人的賬號來獲得「在網路上制裁他人的快感」,其內部按照等級從高到低依次分為t0、t1、t2……「師父」有償收徒,藉此牟利,「徒弟」還可以再收「徒弟」。
澎湃新聞以想「拜師」為由,向一個發布了「封號」內容的快手賬號發送私信。對方發來的「拜師」價格從88元至510元不等,並稱:「88元教自保和基礎,510元我會啥教你啥。」
在交了88元的「拜師費」後,澎湃新聞加上了對方的qq號。隨後,對方又表示如果再交180元,可以收為「內徒」,「88元學不了真本事」。
在後續溝通中,面對澎湃新聞多次稱要「學技術」後,對方發來了幾段封禁別人賬號時使用的「文本」:「快手管理員您好,我舉報該用戶頻繁發布作品詆毀他人,妄圖通過輿論壓力他人……」「此賬號發布的視頻中包含了互罵並發表暴力言論……」
當澎湃新聞詢問該如何使用這些話術時,對方並未回復。後續,雖澎湃新聞多次詢問,對方已經不再理睬。
川烈稱,現在的「封號圈」大多數是詐騙。「所謂的自保根本不太可能,只是一些申訴渠道,但這些渠道通過公開信息都可以查詢到。此外,平台一旦檢測到某段代碼被大量用於惡意舉報後,會採取措施封禁該段代碼,如果拜師學的還是這段代碼,那也相當於被騙了。」
他還稱,此前平台對「封號圈」進行過打擊,現在這個群體多是利用字母、諧音等方式,將「封號圈」改為「fh圈」「鳳凰圈」等,以躲避平台的監管。此外,有些用戶在被惡意封號或詐騙後,因無法得到合理解決,進而選擇去封禁他人賬號,即「別人對我怎麼樣,那我就對別人怎麼樣」,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這一群體逐漸擴大。
基本來自網路水軍團伙
澎湃新聞注意到,關於惡意舉報封禁他人賬號,快手及抖音均發布了打擊「封號圈」的內容。
快手平台發布的公告 (截圖)
2024年5月,快手管理員官方賬號發布視頻稱,近期,快手平台著重治理「封號圈」濫用舉報功能的違規行為,違規行為包括但不限於:一是發視頻炫耀自己的舉報截圖或成果,舉報截圖或成果很大部分是ps的,或是使用正常的舉報成功截圖,且被反覆使用;二是號稱能幫助他人封號或者解封賬號,並收徒教學,以此牟利;三是使用代碼或模板,惡意舉報他人賬號。
「這些違規行為嚴重影響到了快手的積極環境,讓舉報功能成為有心之人的牟利工具。」上述視頻內容還顯示,收費幫人封禁或解封賬號,有詐騙嫌疑。
快手管理員發布的這則提醒視頻還稱,這種違規行為不會帶來更多的流量和粉絲,也沒有實質的舉報效果,只會讓自己的賬號受到處罰,「希望大家可以退圈保平安」。對違規用戶,平台會根據違規行為情節的嚴重程度,採取限時封禁等措施。如果解封后仍不改正並繼續惡意舉報他人的,可能會受到更嚴重的處罰。
抖音平台發布的相關提示(截圖)
抖音也發布過此類內容。去年3月14日,抖音官方發布消息稱,近期,抖音在日常巡檢中發現,某些賬號多次舉報他人,且舉報理由高度相似,部分用戶也反饋自己在發布一些與他人觀點不同的內容後,被人用「舉報封號」威脅「抖音還要不要了」。
經核實,這類行為基本都來自網路水軍團伙,他們通過p圖偽造虛假證據,謊稱自己被欺詐,對受害人進行集中舉報,意圖達到封禁對方賬號的目的,甚至以此作為威脅受害者的「利器」,支付費用「保住賬號」。同時,這類團伙還在評論區發布自己能提供水軍服務等誘導用戶與其聯繫進而實施詐騙。
2024年1月-3月上旬,抖音無限封禁惡意舉報的水軍賬號超過3000個,持續運作惡意舉報過濾機制,自動過濾此類p圖舉報。此外,2023年抖音聯合各地公安共打掉3個惡意舉報窩點。
抖音安全提醒稱,如發現平台上存在類似違規行為,用戶可以在站內舉報或發送詳情至指定郵箱。
專家稱惡意「炸號」系侵權行為
對「封號圈」種種違規行為,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朱巍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表示,偽造舉報材料進行舉報,導致他人賬號被封禁,這是一種侵權行為,侵犯了賬號使用者的合法權益,行為嚴重者可能涉嫌非法經營罪、詐騙罪、敲詐勒索罪等。
北京大成(上海)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律師張笑聲表示,在被惡意舉報或被詐騙後,部分受害者或得不到有效救濟,或不了解如何通過正當途徑解決問題,可能會採取報復行為,這種「以惡制惡」的心態會導致網路暴力和惡意行為不斷蔓延。
對此,他建議,如果賬號遭遇惡意舉報,受害者應保存相關聊天記錄、截圖、錄音等證據,並收集原始聊天記錄等證據,同時要及時向平台申訴,說明情況並附上相關資料。如情節嚴重涉嫌違法犯罪的,受害者可向公安機關報案。
如何治理「封號圈」?張笑聲表示,相關短視頻平台應加強對惡意舉報行為的監管,完善用戶舉報和申訴機制,對反覆出現惡意舉報行為的賬號,平台應採取更嚴格的封禁措施。與此同時,要完善救濟機制,建立快速響應的投訴舉報渠道,對於小額詐騙,可以考慮建立簡易程序,提供援助,降低受害者的維權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