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蒙智行「第五界」要來了?
近日,有消息傳出,華為與上汽的合作模式已確定將使用智選車模式,從上汽註冊的商標來看,該品牌名初步為「尚界」。據了解,「尚界」的首款車型將基於飛凡汽車的現有產品開發,外觀改動不大,主要集中在與華為電子電氣架構和智能技術的融合上,「車型售價會從17萬元、18萬元起,做到25萬元左右」,新車預計將於2025年四季度推向市場。
關於上汽和華為的合作,早在2024年11月就有傳聞雙方在接觸,上汽集團總裁賈健旭親自帶隊。當時,市場普遍認為雙方的合作或將打造一個全新模式,以區別智選車和hi模式。
此前,余承東曾表示,由於資源有限,只能承擔鴻蒙四界。這給到市場一個錯誤信號。然而,現在尚界成功「擠進了」智選車的陣營,不得不說上汽集團的威力所在。
另外,上汽集團大乘用車板塊目前正在進行組織架構的調整,預計在今年一季度完成。調整結束之後,必然是產品層面的調整。我們可以期待華為在其中能夠起到關鍵的作用。
對上汽另眼相看
從產品規劃來看,華為拿出了相當大的誠意。這主要體現在,問界、智界、尊界、享界主攻的細分市場都是高端市場,普遍定價策略覆蓋25萬-100萬元區間,而此次推出的尚界車型,新車售價的區間或17萬元起,最高在25萬元左右,更接近主流消費區間。
這顯然是一個更走量的市場。華為這塊大蛋糕給了上汽,也從側面證明了華為確實對上汽是另眼相看。
當然,上汽集團也有這樣的底氣。2024年,上汽集團零售數據實現463萬輛,為國內第一。自從引領中外合資模式以來,上汽集團憑藉其龐大的體量、優秀的產品和成熟的鏈路,在過去40年間一直都是國內車企的頭部。在自主品牌方面,上汽集團同樣成績斐然。去年下半年,上汽謀劃打造「大乘用車板塊」,將上汽乘用車公司(榮威飛凡、mg)、上汽國際、創新開發研究總院、零束科技、海外出行5大業務板塊進行整合,這樣的調整為接下來引入技術創新和夥伴合作創造了條件。
可以說,上汽用雷霆手段為自己和華為的合作掃除了障礙,表達了極大的誠意。當然,華為也是投桃報李,把問界都不曾下探到的細分市場給到了和上汽合作的尚界品牌。
目前飛凡只有兩款車型在售,上汽把飛凡拿出來和華為合作,從中能看出上汽的試水態度。對於鴻蒙智行來說,其在2025年的首要任務就是幫助上汽把車造好賣好。只有把尚界這個品牌立起來,華為無論是通過智選車還是hi模式,未來才能在上汽集團開展更深更廣的業務。
華為接下來的動作
此前,上汽集團曾拒絕與華為等第三方進行合作,靈魂論的說法一時興起。然而,隨著新能源車市的內卷加劇,上汽集團在新管理層上任後,開始轉向開放合作策略,以應對智能化與電動化的雙重挑戰。
2024年下半年以來,上汽集團整合了旗下的自主品牌業務。這一點,我們在前文已經說過。具體來看,智己和飛凡的新產品從立項到整體開發,均由研發總院統一負責;動力電池、智能駕駛、底盤等技術項目也會集中到研發總院來統籌,同時為智己、飛凡、榮威、mg等品牌提供基礎開發。
這樣做的好處不言而喻,向上集權可以更快、更有效地應對市場變化。有消息稱,首批已有40位華為方面的技術人員進駐上汽,計劃在飛凡汽車內部代號為es37的純電suv上引入華為的全套方案。
話說,以上汽的製造實力加上華為的智能方案,造出來的車不比那些一有風吹草動就傳暴雷的新勢力產品要來得靠譜?
對於鴻蒙智行來說,選擇上汽合作,把產品定位到17~25萬這個區間,有助於華為在更廣泛的市場區間展開競爭。前不久,比亞迪宣布全系車型將搭載高階智駕,首批上市的21款車型覆蓋了7萬元到20萬元的價格區間。未來2-3年,高階智駕將成為影響車市發展的重要因素。
在這樣的市場大趨勢下,尚界的推出也算是應運而生,幫助上汽和華為在15~25萬這個中端市場區間佔據有利的生態位。當然,華為的智駕肯定還要往10萬級、乃至10萬以內更低價位的市場區間下探。屆時,是選擇一個新的合作夥伴,還是在上汽內繼續尋找合作的機會,就要看尚界品牌能否立起來。
從賽力斯的經驗來看,當初名不見經傳的尾部品牌,如今卻成了令人仰慕的頭部玩家。2022年賽力斯僅為13.51萬輛,2024年累計銷量達到42萬輛。
智界也表現出強勁的上升勢頭。今年1月的銷量數據顯示,智界累計銷量為25510輛車,環比增長接近44%。其中智界r7銷量為23044輛。
在華為的加持下,憑藉上汽集團本身的底蘊,我們有理由期待尚界品牌的未來。
百姓評車
最近一段時間,中國車市大事不斷。東風和長安汽車啟動合併進程,比亞迪宣布全系搭載智駕,再加上上汽和華為合作,這預示著中國車市進入新一輪的發展周期。
如何在這個周期內,搶佔什麼樣的生態位最有利,將成為各家品牌思考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