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刷醫保卡可購買華為智能手錶的消息衝上熱搜,多地藥房的華為智能手錶被搶購一空。
2月10日,第一財經記者來到位於上海南京西路的國大藥房,了解華為智能手錶通過醫保卡購買的情況。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目前無貨,今年1月初已經到過一批貨,十來只左右,預計本月還會再發一批,在顧客登記了電話號碼後會陸續通知。
記者登記了電話,並詢問目前排在第幾位,工作人員稱:「前面還有四五十個人。」
同樣是在南京西路上的另一家華氏大藥房,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由於該藥房不是醫保定點藥房,暫不提供華為手錶。
記者隨後在一街相隔的華為南京西路門店看到了這款型號為華為watch d2的智能手錶,售價為2988元,通過「國補」還能再打八五折,而醫保支付的華為手錶價格為3088元。
國大藥房工作人員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為了防止有人套用醫保購買手錶再轉賣的情況,每隻手錶在售出後需要顧客當場使用激活,且一個醫保卡賬戶僅限購買一隻。
根據國家葯監局官方網站信息,華為watch d2於2024年8月5日獲批為二類醫療器械。華為門店工作人員告訴第一財經記者,該手錶支持測量血壓、血氧、心率以及睡眠監測等多項健康體征。據記者了解,華為手錶的血壓測量功能,也是同類產品中首款可測血壓的醫療級智能手錶。
根據醫保局發文,自2023年7月起,醫保個人賬戶資金可用於在定點零售藥店購買醫療器械及醫用耗材,血壓計、血氧儀、血糖儀等器械均在可支付範圍內。不過具體到哪些品牌、型號被納入醫保購買,各地情況並不相同,名錄也並未公開。
例如,第一財經記者在南京西路的國大藥房看到,該藥店專門設有一個醫保專櫃,其中包括多個國產和進口品牌的電子血壓計和血氧儀等,價格從200多元到1000多元不等。此外,售價高達五六千元的助聽器設備也可以使用醫保卡支付。
對於售價超過3000元的智能手錶使用醫保支付,有網友評論稱:「智能手錶並非剛需產品,在醫保資金緊張的情況下,已有數百元的血壓計可以選擇,不理解為何還要將數千元的手錶納入醫保。」
對此,也有網友表示,買手錶刷的醫保也是「個人賬戶」,而非「統籌賬戶」,相當於是「花自己的錢」。
第一財經記者向華為方面了解情況,相關人士表示:「我們也是在熱搜上才看到智能手錶被納入醫保支付的消息。」
北京浩天(長沙)律師事務所律師鄧憶敏認為,可穿戴設備作為服務於健康醫療的科技產品,被納入醫保支付範圍,在做好監管的前提下,不失為一種積極的探索,可以盤活更多的個人賬戶結餘資金。
而作為醫療級的健康監測設備,智能手錶等可穿戴設備的精準性也備受消費者關注,因為這意味著這些設備所收集的數據將能夠為醫生的臨床診斷提供醫學參考建議。
多位醫學工程專家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類似的可穿戴設備測量的血壓等數據一般來說不如專業的醫療儀器測得的準確。「可穿戴設備的核心是小型化和集成化,當血壓檢測儀這樣的設備集成到了智能手錶上後,給出的血壓測量值可以提供一個參考,能否獲得醫療器械註冊證,取決於是否能達到誤差允許的範圍。」同濟大學醫療機器人研究員齊鵬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針對可穿戴設備的心率監測功能,一位心內科專家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由於手錶腕帶等可穿戴檢測設備檢測的是脈搏而不是貼胸,因此肯定會有一定的誤差,只能給醫生提供輔助參考,而無法作為臨床診斷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