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累計銷量47.06萬輛,同比下滑26.52%,新能源車型全年累計銷量僅1萬多輛。
這就是廣汽本田2024年交出的「答卷」。同時,這也是廣汽本田自2021年以來連續第四年年銷量下滑。要知道,2020年-2024年廣汽本田銷量分別為80萬輛、78萬輛、74萬輛、64萬輛、47萬輛。不難發現,雖然2021年、2022年廣汽本田銷量有所下滑,但幅度並不大。而2023年、2024年廣汽本田銷量卻呈現斷崖式下跌,下滑幅度不斷加大。

而2023年正是廣汽本田執行副總經理李進上任後的首個完整銷售年,廣汽本田2023年銷量就出現了13.5%的同比下滑。而2024年廣汽本田銷量更是跌破50萬輛,同比下滑了26.5%。對於廣汽本田銷量的持續大幅下滑,作為廣汽本田中方的一把手李進,壓力可想而知。
如果說2024年銷量大幅下滑,已使廣汽本田遭受重創,那2025年伊始,就有超50萬輛的問題車將被召回,再度使廣汽本田「元氣大傷」。

據國家市場管理監督總局缺陷產品召回技術中心1月24日發布消息稱,廣汽本田將召回2021年7月29日至2024年9月9日期間生產的部分國產型格、皓影、ZR-V系列汽車,共計509616輛。召回理由為,因轉向機內部蝸桿彈簧頂壓力設置過高,可能造成齒輪咬合部位的潤滑脂因壓力過大被擠出,滑動阻力增加,可能導致車輛轉向操作力增大,極端情況下,存在安全隱患。
暫且不考慮超50萬輛車輛的召回成本有多大,如此大規模的召回,暴露的是廣汽本田燃油車的品質問題,直接影響的是廣汽本田的口碑。要知道,新能源產品毫無競爭力,使得廣汽本田在新能源市場上存在感非常孱弱。目前廣汽本田主要依靠雅閣、皓影、型格這些燃油車來苦苦支撐銷量。而燃油車口碑的由好變壞,勢必會導致廣汽本田在消費者中進一步「失寵」,未來的銷量走勢愈加堪憂。

當然前幾年,廣汽本田經歷了「機油門」事件及「失速門」事件,受此影響,廣汽本田銷量曾經歷了很長時間的低迷期。產品品質的重要性,廣汽本田當然應該明白。而此次雖說是主動召回,但也反映的是其產品質量把控仍存在不小的問題。
而廣汽本田產品存在的問題不止這些,據相關投訴網站顯示,雅閣因車身附件及電器存在不小的問題,而多次登上轎車投訴排行榜前二十。皓影也因轉向異響、車身附件及電器存在問題,而多次進入SUV投訴排行榜前三十。面對車主的投訴,廠家應給予重視並給予解決,而不是等315晚會曝光後再給出解決方案。
在很多人看來,廣汽本田之所以銷量下滑如此嚴重,是由於自主新能源品牌的強大逐漸吞噬了廣汽本田的一部分市場。這樣的說法其實並不全面,一方面廣汽本田的燃油車型由於產品競爭力不足,導致其在燃油車市場失去了部分份額。

另一方面,廣汽本田的新能源產品個個「不爭氣」,雖有e:NP1及e:NP2兩款純電車型,但兩者2024年銷量分別為2694輛、1815輛,這樣的表現使得廣汽本田在新能源市場存在感幾乎為零。雖然廣汽本田在2024年又布局了全新新能源品牌「燁」,並喊出了「世界上只有兩種電動車,一種是燁,一種是其他」的口號,但其首款車型燁P7至今還未上市。而且因為品牌名字存在很大的爭議,很多業內人士也都不看好廣汽本田的「燁」品牌。
再者,廣汽本田在品牌及產品營銷方面全面潰敗,使得廣汽本田的品牌影響力進一步被削減。放眼2024年整個車市,營銷手段各式各樣,車企的高管甚至一些董事長都親自拍短視頻或者開直播為品牌拉流量,而再看廣汽本田的營銷聲量卻異常低。

劉朝明作為廣汽本田銷售有限公司營銷部部長,在去年6月份在廣汽集團的「高管入駐社交媒體策略」的指引下,開通了微博賬號。截止到去年11月底,其賬號總計發布20條內容,粉絲也僅1萬。先不說裡面是否有水分,僅1萬的粉絲量也有些「不及格」。而且其發布的20條內容中,雅閣一款產品便佔據了近半數,其他諸如飛度、皓影、冠道、奧德賽等產品均未出現在這位品牌營銷負責人的微博內容之中,可見廣汽本田的營銷似乎已經放棄了這些曾經的明星產品了。
寫在最後
2024年廣汽本田銷量連續數月下滑,市場份額嚴重縮水。2025年廣汽本田開局就不太順利,大規模的召回進一步削弱了其品牌力。面對這樣的情況,已臨近退休年齡的李進或許也無力來挽救廣汽本田的僵局了,這也讓廣汽本田的未來充滿了更多的未知數。
(本文由文武車道新媒體工作室原創出品,轉載請註明出處:文武車道,本文作者:夏沐,個人觀點,僅供參考,部分圖文源自網路,如有錯誤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