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國產AI公司DeepSeek深度求索無疑是市場上最火的話題之一。隨著DeepSeek現象級爆火,網上湧現出與之相關的操作培訓課程,有人賣課短短几天收入數萬元。不僅如此,甚至還出現了名字相同、賬號相似的網路平台,對公眾造成誤導和困擾。對此,DeepSeek首次進行公開闢謠。
官方闢謠:官網與正版App內
不含任何廣告和付費項目
6日晚,DeepSeek官方賬號發布一則聲明。聲明稱,該公司目前僅在微信公眾號、小紅書等三個社交媒體平台擁有唯一官方賬號,且DeepSeek官方網頁端與官方正版App內不包含任何廣告和付費項目。
滑動查看完整內容↓
超2000個仿冒網站出現
六成IP在美國
有網路安全實驗室統計,2024年12月1日至2025年2月3日期間,共出現了2650個仿冒DeepSeek的域名。大規模的仿冒域名註冊活動從2025年1月26日開始,並在1月28日達到高峰。
這些仿冒域名主要用於釣魚欺詐、域名搶注這些非法用途,其中釣魚欺詐主要通過竊取用戶密碼賬號,利用相似域名和界面誤導用戶、誘騙用戶下載一些惡意軟體,竊取個人信息或者騙取訂閱費用。
從當前仿冒DeepSeek域名解析結果來看,這些仿冒的域名中有60%解析IP位於美國,其餘主要分布在新加坡、德國、立陶宛、俄羅斯和中國,仿冒域名所呈現出的全球化特點,意味著用戶可能面臨來自世界各地不同類型的網路攻擊,潛在安全威脅更加複雜多樣。
個人如何甄別避免受騙?
安全工程師建議:
用戶在訪問DeepSeek相關的服務時,務必訪問其官方網站(deepseek.com及deepseek.cn);
手機DeepSeek App要從各品牌手機的官方應用市場下載;
在網站內容中遇到需要填寫用戶名密碼等敏感信息時,務必進行確認,以防信息泄露造成財產損失。
DeepSeek「網課」泛濫
專家:普通用戶不用花錢學
DeepSeek走紅,各種與之相關的所謂「培訓課程」隨之而來。學習人工智慧要付費嗎?消費者該如何甄別名目繁多的網課?
有消費者發現,所謂的培訓課程大多是互聯網信息拼湊而成,課程內容的質量參差不齊,甚至只是以「人工智慧」的名義賺取培訓費而已。
某「教程」聲稱:第一批人已經用DeepSeek搞到錢了,一位女博主通過演示如何用DeepSeek做定位、批量出標題文案等經營自媒體賬號,通過漲粉提高廣告報價,上個月就賺到了近5萬元。
打開各大社交平台,關於DeepSeek的相關教程層出不窮,從如何使用DeepSeek,到教授如何使用指令集、提示詞更好命令DeepSeek,再到如何用DeepSeek做電商運營賺錢。課程價格從幾元到幾百元不等,還有專門的AI訓練營。在一些網購平台上,不少商家打著「本地部署」的概念兜售DeepSeek接入教程。
對此,網路專家介紹,普通用戶不需要購買所謂教程,因為DeepSeek不需要再像之前一樣打磨提示詞,現在各大主流AI都可以直接用自然語言與其交流。同時,專家還提醒,即使人工智慧功能再強大,也難免會出現「幻覺」——也就是生成看似合理但實際有誤的內容,所以對其生成的內容,務必要加以鑒別。
「DeepSeek爆火,培訓課火熱」的類似情況並不少見。這背後既有市場需求的推動,也有一些人在追求短期利益,消費者需要仔細甄別課程質量和性價比,避免被誇大其詞的宣傳所誤導。其次,可以通過自學、參與開源社區等方式,來獲取DeepSeek相關知識和經驗。
專家:仿冒網站詐騙錢財行為將承擔法律責任
網路安全專家表示,仿冒域名給正常用戶及相關企業均帶來安全影響。用戶面臨個人隱私泄露的風險,可能面臨財產損失和法律風險。用戶對DeepSeek的信任度下降,可能導致用戶流失和轉向其他競品。
仿冒網站行為可能同時觸犯刑法、民法和行政法規,責任主體面臨刑事處罰、民事賠償、行政處罰三重法律後果。
對廣大群眾而言,需提高警惕,關鍵要留存證據;
對企業而言,建議主動監測網路侵權並依法維權。
聲明: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