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劉曦 每經編輯:程鵬,孫磊
北京時間1月7日晚間,美股三大指數集體高開。其中,英偉達開盤漲超2%,股價再創歷史新高。然而好景不長,隨後英偉達股價開始迅速走低,一度跌超6%。截至發稿,英偉達股價下跌4.76%,報142.31美元,最新總市值為3.48萬億美元。
近日,英偉達ceo黃仁勛在拉斯維加斯舉辦的ces2025展會上宣布了一系列重要的技術創新,包括新的rtx50系列gpu、ai超級計算機、下一代汽車智能駕駛晶元thor以及新推出的cosmos世界基礎模型等。黃仁勛在演講中提到,「ge force讓ai走進了千家萬戶,而現在ai也將回到ge force。」
另外,在ces 2025展會開幕首日,英偉達創始人兼ceo黃仁勛公布了英偉達在汽車領域開展合作的廠商,包括特斯拉、比亞迪、捷豹路虎、理想汽車、賓士、豐田、rivian、小米汽車、沃爾沃、lucid、極氪等整車企業,還有不少l4自動駕駛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宣布自研智能駕駛晶元的蔚來和小鵬汽車,此次並未出現在英偉達的合作名單中。作為英偉達早期orin晶元的客戶,目前小鵬的p7及蔚來的es8等車型均搭載有英偉達的晶元。對此有觀點認為,上述車企或許自研晶元已在上車階段,逐漸減少對英偉達晶元的依賴。
英偉達與多家中國企業
建立了合作關係
美國當地時間1月7日,黃仁勛在2025年ces上發表開幕主題演講。在長達兩個小時的演講中,黃仁勛先後發布了英偉達新款gpu rtx系列、下一代汽車處理器「thor」等產品。同時,英偉達通過其omniverse平台和cosmos模擬引擎,提供了從虛擬到現實的全鏈條解決方案,加速自動駕駛系統的開發和測試進程。
在合作方面,英偉達宣布豐田汽車將在英偉達drive agx orin平台上打造下一代汽車,並運行經過安全認證的英偉達driveos操作系統。此外,自動駕駛技術公司aurora、大陸集團和英偉達宣布建立長期戰略合作夥伴關係,計劃大規模部署由英偉達drive提供支持的無人駕駛卡車。其中,driveos系統將集成到aurora driver中,後者是大陸集團計劃於2027年量產的sae l4級自動駕駛系統。
此外,在ces展會上,極氪宣布全球首家oem量產自研的英偉達nvidia drive agx thor智駕域控制器平台正式發布。據官方介紹,該平台由極氪團隊自主研發設計,具備2倍超高算力、低功耗設計、具備豐富的通信及感測器介面,能更好適配英偉達drive agx thor,帶來更加強大的ai智能駕駛體驗。首款量產原生自動駕駛汽車極氪rt將於2025年開啟大規模交付。
作為汽車晶元領域最重要的供應商之一,英偉達佔據著不少的市場份額。根據蓋世汽車研究院的數據,2023年中國市場智駕域控晶元裝機量排名中,排名第一位的是特斯拉的fsd晶元,出貨量約120.8萬顆,佔比為37%;排名第二位的是英偉達的orin-x晶元,出貨量為109.5萬顆,佔比為33.5%。因為特斯拉fsd晶元是專供特斯拉使用,因此多數國內車企都以英偉達晶元為主。
實際上,除去比亞迪、理想汽車、小米汽車、極氪,以及小鵬和蔚來,英偉達還與多家中國車企和自動駕駛公司建立了合作關係。例如,英偉達在2024年1月還與長城汽車達成了合作,將基於drive orin集中計算平台打造自主研發的高端智能駕駛系統coffee pilot。coffee pilot可以支持泊車、高速和城市場景,實現全場景智能導航和輔助駕駛功能,無需高精度地圖。此外,自動駕駛企業方面,包括國內的元戎啟行等也是英偉達合作夥伴。據悉,雙方計劃在2025年採用英偉達的drive thor晶元來適配公司的端到端智能駕駛模型。
對於為何小鵬汽車、蔚來不在英偉達車企朋友圈,有觀點認為,一方面是兩家自研晶元成效顯著,另一方面因為英偉達thor晶元多次跳票及出口等因素。
在北方工業大學汽車產業創新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紀雪洪看來,像英偉達這樣的公司,其晶元利潤毛利率高達90%,這意味著車企在採購時需要承擔較高的成本。如果車企能夠自主研發晶元,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成本。
車企加大晶元自研能力
公開資料顯示,thor晶元由英偉達在2022年的gtc大會上發布。該晶元算力達到2000 tflops,是altan的2倍,orin的8倍。原本計劃在2024年實現量產,2025年上車,而極氪是使用thor的首批客戶。除極氪之外,理想汽車、比亞迪、小鵬汽車也是英偉達thor的客戶。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小鵬p7+上市後,小鵬汽車p系列及g系列的產品負責人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原本小鵬p7+在研發時計劃直接使用英偉達thor晶元,但由於這款晶元一直延期,所以最終採用了雙orin-x的配置。
事實上,thor晶元此前已被傳多次延期。據悉,thor晶元原計劃在2024年年中量產,但很快又修改為2025年4月至5月大規模量產並交付。根據最新消息,英偉達thor晶元將於2027年量產。
「若智能駕駛晶元供應緊張,會影響到汽車製造商的研發和生產計劃。」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這種情況將促使汽車智能駕駛晶元行業加速洗牌,推動行業向更加自主可控的方向發展。實際上,在thor晶元延期的背景下,不少車企的新品投放節奏也受到了影響,並加快了自研的步伐。
去年11月6日,小鵬汽車董事長兼ceo何小鵬在「小鵬ai科技日」上展示了公司自研的「圖靈ai晶元」。這款晶元擁有40核處理器,專為ai大模型定製,具備在ai汽車、ai機器人、飛行汽車等多個領域的應用潛力。2023年9月,蔚來汽車也公布了其自研的智駕晶元「神璣nx9031」,並在去年的7月份宣布流片成功。理想汽車也在推進自研晶元項目。
除了這些新興的造車勢力,傳統車企如比亞迪和東風汽車集團也在積極自研或投資晶元產業,他們的產品線覆蓋了車身控制晶元、智能座艙晶元、自動駕駛晶元等多個領域。從當前車企布局來看,自研智駕晶元已成為了不少企業的選擇。
(文章內容和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記者|劉曦
編輯|||程鵬 孫磊 杜波
校對|盧祥勇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 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複製及鏡像等使用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