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關於企業家ip化與直播帶貨的議題被推上輿論前台。農夫山泉董事長鍾睒睒公開表態「看不起直播帶貨的企業家」,這一言論戳中了當前商業模式創新的敏感神經,也引發廣泛討論。實際上,企業家做ip與直播帶貨並不能被粗暴理解為「洪水猛獸」,而是在某種程度上體現了產業升級與企業家責任的協同關係。
企業家的職責不僅是研發、生產優質產品,更在於將產品價值傳遞給消費者。這一過程是品牌建設的重要環節。作為企業家,為自家產品代言是天經地義的行為。更重要的是,現代商業邏輯已經從「酒香不怕巷子深」轉變為「好產品也需要被看到」,而企業家為自家產品直播帶貨則是這一邏輯下的自然產物。
以360集團創始人周鴻禕為例,其短視頻推廣行動不僅直接帶動了360ai搜索應用的用戶增長,還節省了巨額市場推廣成本。這種企業家直接參与推廣的方式,不僅經濟高效,更因企業家個人ip的背書而提升了用戶信任度。可以說,這種「自帶流量」的傳播方式,不僅是企業家責任的延伸,更是企業適應數字經濟時代的新探索。
企業家ip化:賦能產業的價值創新
企業家ip化的背後,是對當下產業環境和市場需求的深刻洞察。以周鴻禕、雷軍為代表的一批企業家,正通過個人影響力實現技術普及、市場教育和產業推動的多重目標。作為國內ai領域的領軍人物,周鴻禕不僅用自身ip為產品代言,更通過技術理念的傳播促進了行業整體認知的提升。
比如,周鴻禕提出的「大模型慢思考」理念並推出了360的coe(專家協同)技術架構,在國內乃至國際ai領域處於領先地位,並已成為大模型廠商間技術合作的重要支撐。這一切,都源於周鴻禕將個人專業能力與企業發展需求深度結合,藉助ip化的方式進行廣泛傳播。可以說,這種ip化不僅帶來了產品推廣的成功,也推動了技術和理念的社會化普及,為行業發展注入了更多活力。
而在賣掉自己的邁巴赫後,周鴻禕連續購買了十餘輛國產新能源車,通過試乘體驗、探廠探店的形式為國產新能源車行業助威,給這一行業帶來百億流量的同時,也向公眾和新能源車企業傳遞了一系列智能網聯汽車的安全理念。
面向未來:創新路徑與責任擔當
企業家是否需要ip化,抑或走直播帶貨道路,本質上取決於市場需求和企業發展階段。對於小米、華為等已經建立強大品牌效應的企業,創始人的個人影響力依然是品牌溝通的重要橋樑;而對於更廣泛的中小企業,企業家親身參與帶貨和推廣,則可能是品牌突圍的唯一機會。
然而,這並不意味著所有企業家都需要盲目追逐熱點。相反,這種選擇應基於企業發展戰略和長遠目標。有些企業家選擇遠離直播帶貨,更多專註於產品和企業經營本身,這也是一種值得尊重的經營哲學。在360集團的案例中,周鴻禕則利用ip化的方式,讓更多消費者了解和信任360ai搜索等產品,這不僅節省了營銷成本,更體現了企業家對產品和技術的信心。
產業升級的背景下,企業家的角色正在從單純的管理者,轉變為品牌建設者、技術推廣者乃至社會責任的承擔者。無論是通過直播帶貨直接參与市場競爭,還是通過ip化為產品和技術賦能,企業家都在用不同的方式回應市場需求和社會期待。
正如周鴻禕所示範的那樣,企業家的個人ip不僅是企業發展的助推器,更是社會化創新的橋樑。在技術驅動變革的時代,這種擔當與創新值得更多企業家學習與借鑒。
上游新聞 馬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