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工智慧也已經是我們常談的話題了,它給我們帶來方便的同時,也開始進入到我們的各行各業,給我們帶來了一些壓力。
像之前在武漢鬧得沸沸揚揚的「蘿蔔快跑」無人駕駛汽車,還有一些高端酒店裡的機器人服務員,這些都是屬於人工智慧技術,但是這些人工智慧卻導致了一部分人失業。
所以不少人都不免感到擔憂,害怕自己有一天也會因為人工智慧的普及而丟了飯碗,甚至有些家長開始擔憂自己孩子的未來發展,那麼到底是什麼行業能夠在人工智慧普及的浪潮下得以倖存呢?
«——【·臨床類專業·】——»
要說第一個,肯定就是肯定就是臨床類的專業了。儘管人工智慧技術在醫學領域內已經開始應用了,諸如輔助分析各類醫學影像、在手術過程中通過醫用機器人等來減輕醫生的工作負擔。
雖然,人工智慧也開始「攻佔」臨床類的專業了,但是,這些人工智慧的根本目的還是在於減輕醫生的工作強度,輔助醫生做好本職工作,而不是直接代替。
更重要的是,病人的病情各異,心理狀況和體質特徵也是千差萬別。因此,即便是面對同一種疾病,不同患者的用藥劑量和種類也很可能大相徑庭。
而且,隨著病情的變化,藥物的配比也需要靈活調整,並且還需要持續進行監測分析,以確保治療效果。這些複雜並且高度個性化的醫療決策過程,是當前程序化的機器所難以代替的。
治病是一個綜合性的過程,它不僅僅是吃藥、打針做手術,可能還會涉及到非藥物的輔助,比如,通過耐心細緻的溝通來舒緩病人的情緒,從而促進康復,這也是當前的機器技術很難代替的。
但是,俗話說得好「勸人學醫,天打雷劈」,如果真的考慮學醫,那麼就需要讀研深造,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學歷和能力,畢竟醫生可是要為病人負責的。
«——【·教育行業·】——»
第二個就是教育行業,同樣也很難被人工智慧所代替。我們都知道人工智慧可以通過整合網上的信息,從而掌握著大量的知識,可以說是包羅萬象也不為過,更別說現在網路上各種教育APP層出不窮,這麼一看好像教育行業好像也快不行了?
其實不然,老師可不僅僅是只教知識這麼簡單。我們常說「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意思就是老師除了教授孩子們知識之外,同樣還要培養孩子們的品德,這一點也正是人工智慧苦手的一點。
學生也確實可以藉助人工智慧快速獲取大量的知識,並且利用它進行自我解惑,但人工智慧在這一過程中的角色應該並定位成學習的輔助,而不是代替核心的學習主題。
更為重要的是,人類的思維方式和機器的運算邏輯有著本質的區別。就好比之前網上的段子,一個女生讓她老公買水果,原話是「買5個蘋果,如果碰到賣西瓜的,就買一個」。
正常人如果碰到賣西瓜的,應該會買5個蘋果和1個西瓜。但是如果這件事情讓機器來做,那麼最終,可能只會帶來1個蘋果,這就是人類和機器邏輯上的差距。
人類擁有複雜的情感、直覺以及批判性的思維,這些都是當前人工智慧難以模擬的。因此,儘管人工智慧可以提供高效的學習資源和途徑,但是通過它進行學習的效率和效果,可能還比不過傳統的教學指導。
而且,老師完全可以根據學生的個性化需求,提供有針對性的指導和反饋,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在一開始學習的時候,學生更重要的是如何掌握高效的學習方法,而老師這個角色,就遠不止知識的傳授了,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提高創造力和開發探索精神。
當學生真的去探索這個世界的時候,他們需要的不僅僅是一個提供信息的資源庫,更是一位能夠引領方向、給予啟發和指導的引路人,這同樣也是機器所難以企及的。
它或許能夠無差別地展示各種知識,但是它缺乏對人類情感、價值觀以及道德標準的理解,因此無法對知識的優劣、價值的高低做出人性化的評判和引導。
«——【·創意行業·】——»
如果經常上網衝浪的人,應該會聽說過這個梗「我就說AI代替不了人類吧,AI沒人類那麼抽象」。人們經常以「腦洞大開」、「天馬行空」等辭彙,來形容一個人的思維跳躍,想法豐富。
實際上,這中「腦洞」正是許多創意行業所珍視並渴望的,因為這代表了無限的創新潛力和創造力。
這個一般和個人自帶的天賦和後期的培養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比如藝術類的音樂、畫畫;設計類的服裝、珠寶或者是文學創作等都是相關的領域。
這種能力在這些行業里,往往能夠得到具象化的體現。在這些領域總,人們得意充分施展想像力,創造出層出不窮的新穎作品和理念,甚至是經久不衰的傳世之作。
儘管人工智慧在某些方面展現出驚人的能力,但許多人堅信,在真正的創造力、情感共鳴及深層次的思考與創新方面,人工智慧尚難以完全替代人類。
創意的本質在於獨特視角的展現、情感的注入以及對未知世界的勇敢探索,這些特質都是人類作為創造者的獨特優勢。
雖然現在,只要扔給人工智慧幾個關鍵詞,就能夠生出歌曲和圖畫,但是這些東西並不能完全代替人類所創作出來的藝術。更何況現在人工智慧生成的圖片大部分都是靠融圖,而歌曲更是和真人創作的相差甚遠。
其實還有一些涉及到體力勞動和高度人際關係互動的職業也都展現出了人工智慧所難以替代的特質,比如美髮師等,這種職業不僅需要根據客戶的需求進行操作和整改,還依賴於和客戶的溝通。
«——【·結語·】——»
在人工智慧的時代浪潮中,我們應該以開放的心態擁抱變革,持續學習,不斷精進。無論是身為教育工作者、心理諮詢師還是創意領域的探索者,都應該緊跟時代的步伐,更新知識結構,強化個人技能,用來適應日新月異的技術環境。
信息來源:
澎湃新聞——AI 時代,我們會被取代嗎?
澎湃新聞——自動駕駛技術是對人類勞動的替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