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晚7點整,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準時開啟了第5次年度演講,主題是「勇氣」。
圖片來源:雷軍微信公眾號
這場長達3小時的演講和新品發布會中,雷軍先用了1小時15分鐘來講述小米造車的來龍去脈和這三年多跌宕起伏的故事。為了小米造車,雷軍不僅學了賽車駕照,還在演講中展示了漂移視頻。
在發布會最後,雷軍發布了為賽道而生的巔峰性能純電轎車——小米SU7 Ultra 原型車。一個更讓人振奮的消息是,這款車將在今年10月,正式挑戰紐博格林賽道北環賽道。
「三年多前,我站在造車的十字路口,十分猶豫與糾結。那時的小米,正處多事之秋、內外交困。小米造車,勇氣從何而來,如何衝出重圍?最終決策的時候,我想了整整一周。」
發布會前,雷軍在社交平台推薦了一本他書架上的書——《人類群星閃耀時》。「一個人對奇蹟的信念,永遠是一個奇蹟能夠產生的首要前提。」雷軍說,正是書中的這句話,讓他下定了最後的決心。
「造車三年多,每當我遇到挫折和彷徨時,都會想起書中記載的那些命運降臨的時刻,那些勇氣閃耀的瞬間。」
猶豫過,糾結過,最終找到「勇氣」
2021年1月15日,小米遭遇了美國制裁。
下一步究竟該怎麼辦?危機中,多個聲音建議雷軍造車。
小米要不要造車,首先以一場特種兵式的調研開始。雷軍特意提及了當時兩個力勸他造車的人——李斌和何小鵬。「我當時也納悶,小米造車究竟對李斌與何小鵬有什麼好處。」
經過70多天,10多個城市,85場調研,訪談200多人,4次高管會之後,雷軍決定再次投身時代的洪流,開啟「人生最後一次創業」。
雷軍年度演講截屏
小米決定造車時,汽車賽道已經擠滿了競爭者。但雷軍相信,「汽車是百年賽道,只要真心想干,任何時候開始,都是最好的時機。」
2021年3月30日,小米發布公告:正式決定造車,雷軍牽頭,未來10年全資投入100億美元。
雷軍認為,想要造好車,就要愛這一行。三年來,雷軍試駕了170多輛車,筆記資料有20多萬字。他甚至還把自己逼成了「賽車手」。「到目前為止,管理團隊,加上工程師,已經有100多位同學拿到了賽車駕照。」雷軍說。
雷軍漂移(雷軍年度演講截屏)
雷軍直言,「小米第一次造車,質量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2022年12月,雷軍親赴黑河參與了車輛冬測。在2023年8月,他又前往吐魯番參與了車輛夏測。雷軍介紹,小米576輛樣車,300多個城市,總測試里程達到了540萬公里。
2023年8月16日,小米第一輛試產車下線。
雷軍年度演講截屏
「幾乎所有人都認為賣不動。」雷軍回憶過往仍然唏噓,小米SU7的到來,似乎不被大多數人看好。
「我既怕賣不動,又怕不夠賣。」雷軍坦言,扣掉爬坡期,小米SU7在上市前就定下了月銷一萬輛的目標,而純電動轎車那時只有特斯拉Model 3實現了這一成績。
2024年3月28日,小米SU7正式上市。雷軍談及那一天,「就像十年寒窗的學子在參加高考。」
首戰告捷,「後勁」如何?
雷軍說,如果不是遭遇「美國制裁」這樣巨大的衝擊,小米肯定不會貿然進軍汽車這樣複雜的行業,也不會有今天的小米SU7。
小米SU7上市後,給出了一份出色的成績單。僅4分鐘就實現大定突破10000台的成績,27分鐘實現了大定突破50000台的成績。
4月3日,小米SU7開啟交付。交付數據顯示,小米SU7今年4月交付量為7058輛,5月8646輛,6月首次交付超過萬輛,達到14296輛。
圖片來源:小米汽車APP
目前,小米仍有大量積壓訂單尚未消化。小米汽車APP顯示,小米不同版本車型提車周期均超過半年。小米SU7標準版的等待周期為26至29周,Max版本的等待周期達到28至31周。
小米工廠也在加快生產節奏。小米汽車工廠位於北京亦庄,除了傳統的衝壓、焊接、塗裝、總裝四大工藝之外,還自建了大壓鑄和電池車間。工廠內建有29個研發實驗室,建有長2.5公里、設計時速120km/h,涵蓋18種測試路況的測試跑道。工廠產能跑滿後,每76秒就能有一台嶄新的小米SU7下線。小米汽車方面表示,近期將進行新一輪的產線調優維護,以進一步提升產能。同時,他們也強調,產線調優維護不會影響7月份交付量持續破萬的目標。
與此同時,小米汽車門店數量也在增加。小米汽車6月份新增17家門店,目前全國30城,87家門店已開業;7月計劃新增17家門店,將覆蓋四座新城市:濟南、常州、長春、貴陽。
不過,SU7在交付完目前的訂單後能否繼續維持銷量快速增長,後續車型又能否持續熱銷,目前還是未知數。按照計劃,小米汽車的目標是確保今年交付10萬輛新車,並衝擊12萬輛。
雷軍此前表示:「現在汽車行業特別特別卷,同行很厲害,小米汽車先把目標定位成純電豪華轎車前三,和銷量相比更關心用戶的使用體驗,希望小米SU7能成為口碑最好的純電轎車,小米汽車長期目標是,用15到20年時間成為全球前五。」
走上「獨立造車」之路
值得注意的是,在雷軍進行第五次年度演講前一周,小米汽車剛剛獲得了獨立造車資質,這意味著尾標為「北京小米」的第一批交付車型即將「絕版」。未來,「北京小米」將變為「小米」。
「有人勸我,找個企業代工就行了。」雷軍說,但小米過往的經歷告訴他,走捷徑雖在初期容易,但在長遠發展中會有很多問題。「再次創業的時候,我們決定不走捷徑。小米造車錢全部自己出,風險全部自己扛。」
而十倍投入也促使小米汽車的發展進程按下快進鍵。7月12日,工信部官網披露第385批《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新產品公示,四款「小米牌」純電動轎車在列,其生產企業名稱為小米汽車科技有限公司。
在去年11月15日,工信部發布的《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第377批)中,「小米牌」純電動轎車的申報企業顯示為「北京汽車集團越野車有限公司」,產品車尾標則為「北京小米」的字樣。
也就是說,從藉助北汽越野生產資質,到擁有獨立的生產資質,小米汽車的獨立之路僅僅用了半年。
北京合生匯小米門店(劉珊珊/攝影)
汽車生產資質,是指企業在生產汽車時必須具備的合法證明。按照由工信部和國家發改委2015年聯合發布的《新建純電動乘用車企業管理規定》要求,新建車企要想獲得純電動汽車生產資質,首先須獲得國家發改委對該項目的審批核准。在國家發改委審批之後,獲批企業還要通過工信部的相關考核,並列入《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才能正式獲得純電動汽車的生產資質。企業只有具備了國家發改委的批准和工信部的考核,擁有「雙資質」後,才能進行汽車生產。
一般來說,造車新勢力取得生產資質的方式有三種:與有資質的車企合作代工生產、收購有資質的企業、自己獨立申請資質。
相較於代工模式,獲得獨立造車資質意味著公司可以自主生產和銷售汽車,不再需要依賴其他企業的代工。企業在產品開發、生產計劃和市場策略上擁有更大的自主權和靈活性。此外,獨立造車資質還可能帶來品牌認知度的提升,有助於吸引更多消費者、建立良好品牌形象。但是,獨立申請資質時間周期更長,難度相對更大。
「蔚小理」在發展早期,走的都是代工路線,理想的代工廠為力帆汽車,蔚來代工廠為江淮汽車,小鵬的代工廠為海馬汽車。不過到了2023年年底,「蔚小理」已全部通過「購買」的方式具備了獨立造車的資格。但一個全新的汽車品牌獨立申請取得生產資質,在近幾年並不多見。
近年來,我國對於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的管理,經歷了鼓勵-收緊-調整的發展過程。
在2016年-2018年期間,包括北汽新能源、長江汽車、前途汽車、敏安汽車、萬向集團等18家企業獲得發改委新建純電動乘用車項目批複。其中,有13家進入了工信部《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目錄,取得了「雙資質」。不過,這些取得「雙資質」的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有相當一部分的發展不盡如人意,甚至還沒量產便走到破產邊緣。這也讓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的審批進一步收緊。
2019年1月10日,國家發改委頒布的《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正式實施。取消汽車投資項目核准事項,全面改為地方備案管理,其中整車類投資項目由省級發展改革部門備案。
2022年10月工信部發布的《道路機動車輛生產准入許可管理條例(徵求意見稿)》中,此前允許代工模式的表述不再出現,這意味著代工模式的路子也已經被堵死。
小米汽車能夠以如此快的速度獲得獨立生產資質,可以說創造了一個新的紀錄。造車不易,但對於「真造車,有實力」的企業,仍有巨大機會。
正如雷軍在演講中所說:「就這樣,小米汽車成功擠上了牌桌,但我深知,我們離真正的成功還很遠,我們的長徵才剛剛開始!」
作者:劉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