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漂」了

2024年08月04日17:00:19 科技 2671

7月19日晚7點整,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準時開啟了第5次年度演講,主題是「勇氣」。

雷軍「漂」了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雷軍微信公眾號

這場長達3小時的演講和新品發布會中,雷軍先用了1小時15分鐘來講述小米造車的來龍去脈和這三年多跌宕起伏的故事。為了小米造車,雷軍不僅學了賽車駕照,還在演講中展示了漂移視頻。

雷軍「漂」了 - 天天要聞

在發布會最後,雷軍發布了為賽道而生的巔峰性能純電轎車——小米SU7 Ultra 原型車。一個更讓人振奮的消息是,這款車將在今年10月,正式挑戰紐博格林賽道北環賽道。

「三年多前,我站在造車的十字路口,十分猶豫與糾結。那時的小米,正處多事之秋、內外交困。小米造車,勇氣從何而來,如何衝出重圍?最終決策的時候,我想了整整一周。」

發布會前,雷軍在社交平台推薦了一本他書架上的書——《人類群星閃耀時》。「一個人對奇蹟的信念,永遠是一個奇蹟能夠產生的首要前提。」雷軍說,正是書中的這句話,讓他下定了最後的決心。

「造車三年多,每當我遇到挫折和彷徨時,都會想起書中記載的那些命運降臨的時刻,那些勇氣閃耀的瞬間。」

猶豫過,糾結過,最終找到「勇氣」

2021年1月15日,小米遭遇了美國制裁。

下一步究竟該怎麼辦?危機中,多個聲音建議雷軍造車。

小米要不要造車,首先以一場特種兵式的調研開始。雷軍特意提及了當時兩個力勸他造車的人——李斌和何小鵬。「我當時也納悶,小米造車究竟對李斌與何小鵬有什麼好處。」

經過70多天,10多個城市,85場調研,訪談200多人,4次高管會之後,雷軍決定再次投身時代的洪流,開啟「人生最後一次創業」。

雷軍「漂」了 - 天天要聞

雷軍年度演講截屏

小米決定造車時,汽車賽道已經擠滿了競爭者。但雷軍相信,「汽車是百年賽道,只要真心想干,任何時候開始,都是最好的時機。」

2021年3月30日,小米發布公告:正式決定造車,雷軍牽頭,未來10年全資投入100億美元。

雷軍認為,想要造好車,就要愛這一行。三年來,雷軍試駕了170多輛車,筆記資料有20多萬字。他甚至還把自己逼成了「賽車手」。「到目前為止,管理團隊,加上工程師,已經有100多位同學拿到了賽車駕照。」雷軍說。

雷軍「漂」了 - 天天要聞

雷軍漂移(雷軍年度演講截屏)

雷軍直言,「小米第一次造車,質量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2022年12月,雷軍親赴黑河參與了車輛冬測。在2023年8月,他又前往吐魯番參與了車輛夏測。雷軍介紹,小米576輛樣車,300多個城市,總測試里程達到了540萬公里。

2023年8月16日,小米第一輛試產車下線。

雷軍「漂」了 - 天天要聞

雷軍年度演講截屏

「幾乎所有人都認為賣不動。」雷軍回憶過往仍然唏噓,小米SU7的到來,似乎不被大多數人看好。

「我既怕賣不動,又怕不夠賣。」雷軍坦言,扣掉爬坡期,小米SU7在上市前就定下了月銷一萬輛的目標,而純電動轎車那時只有特斯拉Model 3實現了這一成績。

2024年3月28日,小米SU7正式上市。雷軍談及那一天,「就像十年寒窗的學子在參加高考。」

首戰告捷,「後勁」如何?

雷軍說,如果不是遭遇「美國制裁」這樣巨大的衝擊,小米肯定不會貿然進軍汽車這樣複雜的行業,也不會有今天的小米SU7。

雷軍「漂」了 - 天天要聞

小米SU7上市後,給出了一份出色的成績單。僅4分鐘就實現大定突破10000台的成績,27分鐘實現了大定突破50000台的成績。

4月3日,小米SU7開啟交付。交付數據顯示,小米SU7今年4月交付量為7058輛,5月8646輛,6月首次交付超過萬輛,達到14296輛。

雷軍「漂」了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小米汽車APP

目前,小米仍有大量積壓訂單尚未消化。小米汽車APP顯示,小米不同版本車型提車周期均超過半年。小米SU7標準版的等待周期為26至29周,Max版本的等待周期達到28至31周。

小米工廠也在加快生產節奏。小米汽車工廠位於北京亦庄,除了傳統的衝壓、焊接、塗裝、總裝四大工藝之外,還自建了大壓鑄和電池車間。工廠內建有29個研發實驗室,建有長2.5公里、設計時速120km/h,涵蓋18種測試路況的測試跑道。工廠產能跑滿後,每76秒就能有一台嶄新的小米SU7下線。小米汽車方面表示,近期將進行新一輪的產線調優維護,以進一步提升產能。同時,他們也強調,產線調優維護不會影響7月份交付量持續破萬的目標。

與此同時,小米汽車門店數量也在增加。小米汽車6月份新增17家門店,目前全國30城,87家門店已開業;7月計劃新增17家門店,將覆蓋四座新城市:濟南、常州、長春、貴陽。

不過,SU7在交付完目前的訂單後能否繼續維持銷量快速增長,後續車型又能否持續熱銷,目前還是未知數。按照計劃,小米汽車的目標是確保今年交付10萬輛新車,並衝擊12萬輛。

雷軍此前表示:「現在汽車行業特別特別卷,同行很厲害,小米汽車先把目標定位成純電豪華轎車前三,和銷量相比更關心用戶的使用體驗,希望小米SU7能成為口碑最好的純電轎車,小米汽車長期目標是,用15到20年時間成為全球前五。」

走上「獨立造車」之路

值得注意的是,在雷軍進行第五次年度演講前一周,小米汽車剛剛獲得了獨立造車資質,這意味著尾標為「北京小米」的第一批交付車型即將「絕版」。未來,「北京小米」將變為「小米」。

「有人勸我,找個企業代工就行了。」雷軍說,但小米過往的經歷告訴他,走捷徑雖在初期容易,但在長遠發展中會有很多問題。「再次創業的時候,我們決定不走捷徑。小米造車錢全部自己出,風險全部自己扛。」

而十倍投入也促使小米汽車的發展進程按下快進鍵。7月12日,工信部官網披露第385批《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新產品公示,四款「小米牌」純電動轎車在列,其生產企業名稱為小米汽車科技有限公司。

在去年11月15日,工信部發布的《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第377批)中,「小米牌」純電動轎車的申報企業顯示為「北京汽車集團越野車有限公司」,產品車尾標則為「北京小米」的字樣。

也就是說,從藉助北汽越野生產資質,到擁有獨立的生產資質,小米汽車的獨立之路僅僅用了半年。

雷軍「漂」了 - 天天要聞

北京合生匯小米門店(劉珊珊/攝影)

汽車生產資質,是指企業在生產汽車時必須具備的合法證明。按照由工信部和國家發改委2015年聯合發布的《新建純電動乘用車企業管理規定》要求,新建車企要想獲得純電動汽車生產資質,首先須獲得國家發改委對該項目的審批核准。在國家發改委審批之後,獲批企業還要通過工信部的相關考核,並列入《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才能正式獲得純電動汽車的生產資質。企業只有具備了國家發改委的批准和工信部的考核,擁有「雙資質」後,才能進行汽車生產。

一般來說,造車新勢力取得生產資質的方式有三種:與有資質的車企合作代工生產、收購有資質的企業、自己獨立申請資質。

相較於代工模式,獲得獨立造車資質意味著公司可以自主生產和銷售汽車,不再需要依賴其他企業的代工。企業在產品開發、生產計劃和市場策略上擁有更大的自主權和靈活性。此外,獨立造車資質還可能帶來品牌認知度的提升,有助於吸引更多消費者、建立良好品牌形象。但是,獨立申請資質時間周期更長,難度相對更大。

「蔚小理」在發展早期,走的都是代工路線,理想的代工廠為力帆汽車,蔚來代工廠為江淮汽車,小鵬的代工廠為海馬汽車。不過到了2023年年底,「蔚小理」已全部通過「購買」的方式具備了獨立造車的資格。但一個全新的汽車品牌獨立申請取得生產資質,在近幾年並不多見。

近年來,我國對於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的管理,經歷了鼓勵-收緊-調整的發展過程。

在2016年-2018年期間,包括北汽新能源、長江汽車、前途汽車、敏安汽車、萬向集團等18家企業獲得發改委新建純電動乘用車項目批複。其中,有13家進入了工信部《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目錄,取得了「雙資質」。不過,這些取得「雙資質」的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有相當一部分的發展不盡如人意,甚至還沒量產便走到破產邊緣。這也讓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的審批進一步收緊。

2019年1月10日,國家發改委頒布的《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正式實施。取消汽車投資項目核准事項,全面改為地方備案管理,其中整車類投資項目由省級發展改革部門備案。

2022年10月工信部發布的《道路機動車輛生產准入許可管理條例(徵求意見稿)》中,此前允許代工模式的表述不再出現,這意味著代工模式的路子也已經被堵死。

小米汽車能夠以如此快的速度獲得獨立生產資質,可以說創造了一個新的紀錄。造車不易,但對於「真造車,有實力」的企業,仍有巨大機會。

正如雷軍在演講中所說:「就這樣,小米汽車成功擠上了牌桌,但我深知,我們離真正的成功還很遠,我們的長徵才剛剛開始!」

作者:劉珊珊

科技分類資訊推薦

清華專家破百年陳規!滬上論壇曝電力革新,陳磊構想太敢了 - 天天要聞

清華專家破百年陳規!滬上論壇曝電力革新,陳磊構想太敢了

聽說了嗎?清華大學的專家居然說要徹底打破電力系統運行了上百年的規矩!就在上海那場新能源論壇上,陳磊研究員拋出個重磅觀點 —— 以後用電不用再看頻率臉色,有功功率想咋調就咋調!這事兒要是真能成,咱們家裡的空調、電動車充電可就再也不會因為電網不
消費活力釋放,上海零售商業形態向「文商旅體展」融合演進 - 天天要聞

消費活力釋放,上海零售商業形態向「文商旅體展」融合演進

2025年二季度,在上海市政府經濟刺激方案推動下,上海商業市場消費活力逐步釋放,但零售物業租賃指標的復甦態勢仍顯平緩。核心商圈平均租金為1877元/平方米/月,平均出租率為94.71%,整體表現與去年同期持平,其中徐家匯、陸家嘴等商圈憑藉成熟商業生態,表現相對突出。但與非核心商圈相比,從存量、新增供應、凈吸納量等指...
OPPO K13 Turbo 系列真機曝光,7 月 21 日發布 - 天天要聞

OPPO K13 Turbo 系列真機曝光,7 月 21 日發布

IT之家 7 月 11 日消息,博主 @i冰宇宙 今日分享了一款帶保密殼的新機真機圖,配備 RGB 燈效以及主動散熱風扇,預計為剛剛官宣的 OPPO K13 Turbo 系列。IT之家注意到,OPPO K13 Turbo 系列將於 7 月 21 日發布,在 GeekBench 6.3.0 中單核成績為 2156 分,多核成績為 6652 分,預計搭載高通驍龍
醒醒吧!CEO猛吹AI寫95%代碼,績效考核卻還在拼程序員手速? - 天天要聞

醒醒吧!CEO猛吹AI寫95%代碼,績效考核卻還在拼程序員手速?

編譯 | Tina在 AI 工具席捲開發圈之後,一批技術老兵的工作方式悄然發生變化。Superhuman (原生 AI 郵件應用)工程負責人 Loic Houssier 正是這場轉型的親歷者之一。這位出身數學背景、擁有密碼學工程經驗的 VP,曾帶領團隊經歷了從大型 B2C 到核心底層架構的複雜挑戰。而當 ChatGPT、Claude Code 等工具走進日常
從領先到落後:英特爾正經歷「寒冬」 - 天天要聞

從領先到落後:英特爾正經歷「寒冬」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道】7月11日,據外媒報道,英特爾首席執行官陳立武近日在發表內部講話時直言英特爾已不再是領先晶元製造商,甚至不在前十。其市值如今僅約1000億美元,與18個月前相比大幅縮水,而英偉達市值卻一度突破4萬億美元,形成鮮明對比。「二三十年前,我們確實是行業領導者。可如今的世界已經變了,我們已不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