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Q1葯企併購TOP10

2024年04月16日10:22:46 科技 3300

來源:葯智頭條公眾號

2024 Q1葯企併購TOP10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攝圖網

未來5年,多款重磅炸彈級藥物的關鍵專利將到期,涉及幾乎所有主要製藥公司,包括默沙東的k葯(keytruda)、bms的o葯(opdivo))和eliquis、再生元的eylea(阿柏西普)、輝瑞的ibrance和prevnar13、拜耳/強生的xarelto等重磅單品。大葯企將有更多m&a(併購)需求。

另一方面,adc、rdc、rna療法等new modality新型療法)逐步得到商業化驗證,在醫藥領域引起新一輪的競爭,並推動了併購活動的增加。

據葯智頭條統計,2023年製藥行業超過10億美元的併購有26筆,總金額約1500億美元。進入2024年,這一趨勢仍在繼續。僅在第一季度,就已有9筆超過10億美元的併購交易達成,總金額約340億美元。

表1. 2024q1製藥行業併購top10

2024 Q1葯企併購TOP10 - 天天要聞

資料來源:各企業公告、葯智頭條整理

從治療領域來看,腫瘤、炎症疾病、罕見病、心臟疾病是併購的熱門領域。

從企業來看,諾和諾德、阿斯利康、諾華都進行了多筆併購交易,吉利德、賽諾菲、強生、gsk都有十億美元以上的交易。

165億美元,諾和諾德收購catalent

2月5日,諾和諾德大股東諾和控股(novo holdings)宣布將以165億美元全現金交易收購cdmo巨頭catalent。作為交易的一部分,諾和諾德將以110億美元收購義大利、比利時和美國印第安納州的三個灌裝工廠。

諾和諾德的司美格魯肽在全球範圍內主要靠catalent灌裝,如果交易完成,有助於緩解產能壓力。不過catalent作為一家cdmo公司,為眾多葯企供貨,包括禮來、阿斯利康等大葯企,引發了其他企業的擔憂,因此所以這筆交易能否順利完成還是未知數。

43億美元,吉利德收購cymabay

2月12日,吉利德宣布將以每股32.5美元或總股本價值43億美元的價格收購cymabay therapeutics。cymabay核心管線seladelpar是一種口服選擇性過氧化物酶體增殖物激活受體δ(pparδ)激動劑,用於治療原發性膽汁性膽管炎(pbc)。目前該葯的上市申請已獲fda受理,並授予優先審評資格,pdufa日期定為2024年8月14日。

27億歐元,諾華收購morphosys

2月5日,諾華宣布將以每股68歐元或總計27億歐元(約212億人民幣)現金收購morphosys。此次收購,諾華將獲得bet抑製劑pelabresib (cpi-0610)和ezh2/ezh1抑製劑tulmimetostat,進一步加強諾華在腫瘤領域的布局。

24億美元,阿斯利康收購fusion

3月19日,阿斯利康宣布將以每股21.00美元的價格收購fusion pharmaceuticals的所有流通股,首付款項約20億美元,外加在實現特定監管里程碑時支付的每股3.00美元的不可轉讓或有價值現金權,總計達24億美元。

fusion是一家專註於開發下一代放射性偶聯藥物(rdc)的臨床階段腫瘤公司,進展最快的是一款基於同位素錒(actinium-225)的靶向psma的放射偶聯藥物fpi-2265,目前處於臨床Ⅱ期。近兩年核葯領域交易頻繁,bms 41億美元收購rayzebio,禮來14億美元收購point biopharma,阿斯利康24億美元收購fusion,相繼加入核葯競爭。

22億美元,賽諾菲收購inhibrx

1月23日,賽諾菲宣布與inhibrx達成最終協議,同意在將非 inbrx-101資產分拆併入新上市公司(new inhibrx) 後收購 inhibrx。根據協議,這筆交易的總價值為22億美元,包括17億美元左右的預付款、2.96億美元的或有價值權益cvr、以及新inhibrx還將獲得2億美元現金。

inbrx-101是一款的重組人aat-fc融合蛋白候選治療物,有望使 α-1 抗胰蛋白酶缺乏症(aatd)患者在減少用藥次數(每月一次與每周一次)的情況下實現血清 α-1 抗胰蛋白酶水平的正常化。目前處於臨床Ⅱ期研究階段。

20億美元,強生收購ambrx

1月8日,強生宣布達成對ambrx biopharma(安博生物)的最終收購協議,將以每股28.00美元的現金收購所有的流通股,總股本價值約為20億美元。ambrx擁有專有的合成生物技術平台,用於設計和開發下一代抗體偶聯藥物(adc)。

14億美元,gsk 收購aiolos bio

1月9日,gsk宣布將以10億美元的預付款和4億美元的監管里程碑付款收購aiolos bio。

aiolos bio成立於2023年,其唯一的管線tslp單抗aio-001來自恆瑞醫藥。2023年8月,aiolos bio與恆瑞醫藥達成協議,引進aio-001(shr-1905)除大中華區以外的全球範圍內開發、生產和商業化的獨家權益,恆瑞獲得首付款和近期里程碑2500萬美元,以及研發及銷售里程碑款10.25億美元。如果aio-001達成規定的獲批要求,aiolos bio向恆瑞承諾的里程碑款和銷售提成將由gsk支付。

10.25億歐元,諾和諾德收購cardior

3月25日,諾和諾德宣布將以10.25億歐元的價格收購cardior pharmaceuticals,加強其心血管領域布局。cardior核心候選產品正是一種靶向mir-132(一種非編碼rna)的aso藥物cdr132l,目前正在開展治療心衰的Ⅱ期臨床(hf-revert)。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11月,諾和諾德以33億美元收購的dicerna也是一家rna療法公司,其首個rnai療法rivfloza(nedosiran)已於2023年10月獲得fda批准上市。

10.5億美元,阿斯利康收購amolyt

3月14日,阿斯利康宣布,已與amolyt pharma達成最終收購協議,其將以高達10.5億美元的總價收購amolyt的全部流通股,包括8億美元預付款以及2.5億美元特定里程碑付款。amolyt核心產品eneboparatide(azp-3601)是一種治療性多肽,可靶向作用於特定構型的pth1受體,通過安全、有效地維持血液中的鈣水平,從而控制甲狀旁腺功能減退;並通過恢復腎臟對鈣的重吸收作用來限制尿中鈣的排泄,從而預防慢性腎臟疾病,目前處於Ⅲ期臨床階段。

8.35億美元,諾華收購ifm due

3月14日,ifm therapeutics宣布,諾華(novartis)已行使其選擇權,將對ifm子公司ifm due進行收購。ifm due將獲得 9000 萬美元預付款,並有資格獲得高達 7.45 億美元的里程碑付款。諾華將獲得ifm due的sting拮抗劑組合的全部權利,擬開發用於治療一系列炎症性疾病。

小  結

併購浪潮也卷到了中國,2023年12月,阿斯利康12億美元收購亘喜生物,獲得多個car-t管線。今年一季度又有兩家國內biotech被併購:

2024-01-05諾華收購信瑞諾醫藥,獲得腎臟疾病在研藥物atrasentan和zigakibart。

2024-03-25,nuvation bio以全股份交易方式收購葆元醫藥,囊獲其ros1抑製劑、idh1抑製劑。

併購在全球製藥行業中是非常常見的交易形式,它能夠推動企業的快速擴張、優化資源配置。隨著多個重磅藥品專利即將到期,這兩年大葯企可能會有更多併購的需求,而小的biotech公司則可能選擇「賣身」來實現資金退出和戰略轉型,全球製藥行業併購大潮已然到來。

商務合作|王存星:19922864877

聲明:本文系葯智網轉載內容,圖片、文字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葯智網立場。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本平台留言,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科技分類資訊推薦

大愛之聲:HI與AI共舞,奏響未來創新華章 - 天天要聞

大愛之聲:HI與AI共舞,奏響未來創新華章

未來已悄然降臨,AI深度賦能,開啟全新時代篇章。當下,高階創新成為時代的最強音,迫切呼喚HI(人類智慧)與AI(人工智慧)展開戰略對話,實現和諧共生。HI憑藉其方向感、賦予的價值及導航般的價值觀,為創新之路指引方向;AI則以強大動力、驚人速
早期Prime Day蘋果熱銷好物 - 天天要聞

早期Prime Day蘋果熱銷好物

#夏日生活打開季#快速導讀Engadget 自 2004 年以來一直在消費科技評測領域處於領先地位,評測涵蓋了蘋果的筆記本電腦、智能手錶、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雖然蘋果產品性能卓越,但價格較高。
雷軍:沒有出紅米汽車的打算 小米汽車計劃2027年出海 - 天天要聞

雷軍:沒有出紅米汽車的打算 小米汽車計劃2027年出海

站長之家(ChinaZ.com)7月3日 消息:昨日晚間,小米董事長雷軍開啟返場直播活動,在直播過程中,雷軍不僅詳細介紹了小米YU7的訂單及交付情況,還積極回應了網友們的諸多提問。其中,網友們頗為關注的小米是否會推出紅米汽車這一問題,雷軍明確表示:「我們確實是沒有這樣的打算。」值得一提的是,此前Redmi品牌總經理王騰也...
雷軍自曝買Model Y:進行對標學習 希望小米汽車超越特斯拉 - 天天要聞

雷軍自曝買Model Y:進行對標學習 希望小米汽車超越特斯拉

站長之家(ChinaZ.com)7月3日 消息:昨晚的直播中,雷軍再次深情回顧了小米YU7開啟大訂後自己的內心感受,直言「我其實是愣住了」。當「3分鐘20萬訂單」這一驚人數據擺在眼前,不僅讓雷軍本人感到意外,更足以震撼全球汽車產業。要知道,創造這一輝煌成績的小米,進入汽車行業僅僅一年零三個月,這無疑創造了中國汽車工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