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AI晶元差距被拉大?問題出在英偉達這裡,中國該如何應對

2024年04月14日15:35:13 科技 1881

文 春公子

在說今天的主題之前,我們先來認識一下美國人的精明!

美國立國才200多年,卻能成為全球首屈一指的國家,這與美國人的精明是分不開關係的。

都知道美國現在製造業處於空心化,很多國家將製造業看作「立國之本」!為何美國要反其道而行之呢?

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美國製造業在GDP中的佔比從約50%下降至30%,同時製造業就業人口比例也從30%下降至不足10%。

上世紀70年代開始,為了追求更高的利潤,美國本土企業開始將生產線轉移到勞動力成本更低的亞洲地區,這使得美國本土的製造業逐漸減少。

在製造業與科技行業中,美國人把寶押到了科技行業中。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科技實力成為國家競爭力的重要體現。通過大力發展科技行業,美國能夠吸引全球頂尖人才和資源,提升國家的創新能力和綜合國力

美國形成了一套國家發展科技的制度體系,明確了科技發展對國家利益的意義,規划了科技發展的戰略方向,並規定了資源分配和使用方式。

通過發展科技行業,美國能夠保持在全球科技領域的領先地位,從而推動產業升級和經濟發展。說白了,全球那麼多產業,科技產業的附加值是最高的。

所以美國人的精明之處就在於,自己乾的都是能賺取大量利潤的活,一些累活苦活都交給了其他國家。


中美AI晶元差距被拉大?問題出在英偉達這裡,中國該如何應對 - 天天要聞

在互聯網時代,美國的微軟蘋果IBM谷歌高通等科技公司迅速崛起,不僅引領了全球科技創新的潮流,也進一步鞏固了美國在科技霸權上的地位。這些公司憑藉強大的研發實力、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和卓越的創新能力,推出了一系列顛覆性的科技產品和服務,深刻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商業模式。

在互聯網時代,美國依靠一眾科技公司的崛起而嘗到了甜頭。所以我們看到美國那些科技公司每年在研發上的投入,佔比全球前十的公司,美國獨佔了7家。


中美AI晶元差距被拉大?問題出在英偉達這裡,中國該如何應對 - 天天要聞

在互聯網時代之後,下一個科技浪潮必然由AI行業開啟。這也是全球大國爭相發力的焦點。

馬斯克曾經談過一次中美AI的差距,他認為中美AI之間還存在一定的差距,現在來看差距在12個月左右,但是差距在持續縮小中。

目前美國的AI格局呈現出一種多元化和競爭激烈的態勢。谷歌和OpenAI作為閉源領域的雙龍頭,憑藉強大的技術實力和創新能力,引領著全球AI技術的發展潮流。而美國的Meta公司則選擇了開源路線。

看到這裡大家是不是有一種很熟悉的感覺?那就是在AI大模型領域,美國人又搞了當年移動互聯網操作系統那一套。

相對於美國的開源生態,中國頭部的AI企業大都是閉源,開源這塊可以說是是一片「荒漠"!雖然現在也有一些開源項目和社區在推動AI技術的發展,但與美國相比,整體上還顯得相對薄弱。


中美AI晶元差距被拉大?問題出在英偉達這裡,中國該如何應對 - 天天要聞

中美AI大模型差距越來越大?

工信部前部長苗圩毫不避諱地指出,由於閹割版顯卡的束縛,中美的大模型算力差距正在拉大。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因為我們目前在算力領域有點力不從心。

人工智慧的三要素包括演算法、算力和數據,這三者缺一不可。在這三個要素中,算力被認為是最為重要的,因為它是承載和推動人工智慧走向實際應用的決定性力量。

算力的發展推動了人工智慧技術的創新和進步。隨著硬體技術的不斷突破,如GPU、TPU等專用計算晶元的應用,算力得到了大幅提升,這使得人工智慧能夠在更大規模、更高效率下運行,從而推動了人工智慧技術的廣泛應用和落地。

美國在算力領域裡的強勢,得益於美國英偉達公司的驅動。英偉達目前是全球最有實力的AI晶元公司。

其在在2024年的GPU技術大會上發布了基於Blackwell架構的B200和GB200伺服器,這些產品專為提供強大的AI算力而設計。它們通常用於加速機器學習模型的訓練和推理過程,以及支持複雜的科學計算任務。例如,DGX GB200伺服器集成了多達36顆NVIDIA Grace CPU和72塊Blackwell GPU,展現了其卓越的計算能力。

中美AI晶元差距被拉大?問題出在英偉達這裡,中國該如何應對 - 天天要聞

中國應該盯防英偉達

由於美國晶元禁令的存在,英偉達並不能將高端AI晶元賣到中國。可英偉達創始人黃仁勛卻表示英偉達不願失去中國市場。

我們不要看他怎麼說,而是要看他怎麼做。前段時間美國在AI晶元領域的制裁再度升級,正如工信部前部長所說,我們現在連英偉達的閹割版顯卡都買不到。

事實上,從2019年開始,到2024年,美國對於中國半導體產業的制裁措施從未停止。據記者不完全統計,核心的措施數量在20條左右,尤其是2022年以來,從《2022年晶元與科學法案》,到出口管制的次次調整,都是成體系的輸出壓力。可以預見,接下來還會有新的限制措施。對此,近年來中國企業也一直在囤積GPU、突圍AI晶元。

人工智慧的一個形態就是汽車的自動駕駛。英偉達對汽車業務關懷備至,將其視作未來頂樑柱,按照黃仁勛的規劃,汽車業務的收入佔比應該達到30%。

可又有什麼用呢?如今美國全方位阻擊中國電車進入美國市場,難道我們還妄想英偉達會真心實意在汽車自動駕駛領域與我們完成深度合作嗎?



中美AI晶元差距被拉大?問題出在英偉達這裡,中國該如何應對 - 天天要聞

中國在AI晶元領域,該如何應對?

中國敢於讓英偉達進入中國市場展開自由競爭!可美國政府至今都不敢對華為比亞迪開放美國市場,所以在AI晶元領域,我們的法寶還得是依靠華為的AI晶元。

如果沒有點硬實力,黃仁勛憑什麼說華為將成為英偉達最為強勁的競爭對手?

華為始終堅持「硬體開放、軟體開源、使能夥伴、發展人才」的戰略方針,將研發創新作為公司發展的核心動力。華為每年的研發投入超1000億元,且多年保持在這個水準,這種敢於真金白銀投入的公司,放眼全球科技圈,也是相當炸裂的存在。

根據英偉達公開發布的財報,幾乎所有主營業務,主要競爭對手都有華為的身影。

華為通過其昇騰系列晶元,如昇騰910,已經在國內AI晶元市場中佔有一席之地。昇騰系列晶元自2018年推出以來,主要面向數據中心和AI計算場景,旨在提供強大的計算能力。

有國產GPU廠商銷售人員指出,國內許多大模型廠商仍然傾向於使用英偉達的A100或A800晶元,因為轉換到其他生態系統可能會增加學習成本、試錯成本和調試成本。

雖然英偉達AI晶元還具有先發優勢,但華為公司的後勁之力不容忽視。華為有望通過晶元設計、代工、通信連接、系統體驗形成組合拳。

或許有網友會們會說,我們不可以像在汽車產業里那樣實行「彎道超車」嗎?其實這個方法可行性極低,因為AI行業是新生科技,在科技領域裡的最好打法,就是努力奮鬥,不要妄想走什麼快捷路線。

中美AI晶元差距被拉大?問題出在英偉達這裡,中國該如何應對 - 天天要聞

大家需要明白的是,華為公司的過往的歷史戰績已經證明!華為在歐美一種科技公司交鋒中,從未落於下風!

何況如今我們是舉全國之力,努力攻破高科技產業難題!我們有什麼理由質疑華為?我們需要做的是,支持國產,是你我的責任!

科技分類資訊推薦

科技以民為本,上汽通用五菱發布四大板塊多項技術成果 - 天天要聞

科技以民為本,上汽通用五菱發布四大板塊多項技術成果

4月7日,「向上·超越」上汽通用五菱2025技術進化日活動在中國杭州電競中心成功舉行。立足電智化新時代,堅持以民為本,上汽通用五菱不斷向上超越,在神煉電池、靈眸智駕、靈語座艙和靈犀動力四大板塊發布多項技術成果,全面進化人民的電智神車。同時,寶駿品牌旗下首款「智
小米SU7讓「智駕平權」徹底泡湯 - 天天要聞

小米SU7讓「智駕平權」徹底泡湯

上一周車圈最熱門的事件就是小米SU7的事故,身邊人藉此次事故問我小米汽車如何,我說非常好,至少在所有新能源車之中是最靠譜最安全的。因為這個事故不賴小米,或者說這次事故源於對智駕「無腦依賴」的人群。
25款賓士S級發布,能比蔚來ET9強? - 天天要聞

25款賓士S級發布,能比蔚來ET9強?

賓士日前於官方網站上正式公布了 2025 年款 S-Class 車系的車型更新,內容包含了 Drive Pilot 主動輔助駕駛機能的強化、Manufaktur 特別訂製增加了新車色及內飾訂製選項,同時亦強化了信息娛樂系統的科技智能表現,藉此持續提升 S-Cl
2代氫燃料電池新車發布,現代放棄電動車了? - 天天要聞

2代氫燃料電池新車發布,現代放棄電動車了?

現代於 2024 年 10 月舉辦的於韓國首爾 Clearly Committed 活動上,曾首度發表了 Initium 氫燃料電池(FCEV)概念車,不僅揭露品牌全新設計語言,亦預告 2025 年上半年將推出的新一代 FCEV 量產車。UCAR 採訪團隊亦前
大改款森林人發布,還是熟悉的味道 - 天天要聞

大改款森林人發布,還是熟悉的味道

第 6 代大改款斯巴魯森林人最早於 2023 年洛杉磯車展首演,美規車型先後透過自然吸氣、Hybrid 動力與市場進行溝通。近日斯巴魯原廠透過日本官網揭露全新日規森林人的上市信息,預告將推出 2 種動力、6 種車型,以及 STI Sport 等豐富套件。
4月新車扎堆,有快有大又有便宜實惠的! - 天天要聞

4月新車扎堆,有快有大又有便宜實惠的!

2025年第一季度已經過去了,馬上又迎來了新一季度,從各大車企公布的信息來看,多款新車會來,適逢兩年一度的上海車展將開幕,相信各大車企都會把自家今年的重磅新車放在這個時候。那事不宜遲,馬上跟老司機來看看4月有哪些重磅新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