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立法會議員、商湯科技顧問尚海龍(左二)
香港立法會議員、商湯科技顧問尚海龍表示,大公司和小公司之間一定是一個生態系統的伴生關係,就如同樹蔭之下一定是綠草叢生才是比較健康的,既要有頂天立地的頭部企業,也要有鋪天蓋地的中小企業、初創企業,這樣總體創科生態才能夠比較健康,才能夠不斷地向前推進。大公司、小公司一定要相互支持,共同營造一個向上加速的生態。
尚海龍表示,今年深港河套也要發展以人工智慧、生物科技為主要代表的高科技的行業方向,如果沒有香港與內地城市,特別是廣東省的9個灣區城市之間的珠聯璧合,就沒有更好的創新鏈,光有大學優勢和演算法優勢,不能落地到硬體,落地到場景當中,還是不行的。所以我們相信大與小之間有它的和諧,同時香港與內地之間也有它珠聯璧合的必然性。
此外,尚海龍認為,生成式的人工智慧產生了以後,讓科學界或者產業界都增強了信心,由弱人工智慧向強人工智慧已經打開了一道大門。關於人工智慧的擔憂和監管的問題,作為一個立法會議員需要兩邊看,既要發揮人工智慧提升生產力、促進生產關係融合的優勢,同時也需要引導科技向善。要把優勢發揮出來,也要把它的弊端或者未來隱憂的部分規管住,上個月已經出了《生成式人工智慧服務的管理暫行辦法》,既有服務又有管理,非常的藝術。
以下為尚海龍圓桌發言實錄:
鳳凰衛視主持人金小菲:非常感謝。時隔一年又是在這個地方討論這個美好的話題,我的同事們看到今天論壇議程之後跟我講,說你怎麼主持的這場,所在的全都是你的好朋友們,其實他只答對了一半,不僅是我的好朋友,還是我的老師,我的經濟學老師,我的人工智慧老師。尤其是馬上中秋節就要到了,可以跟大家共聚一堂來探討屬於現在以及屬於將來的一個話題,尤其是我們身處在粵港澳大灣區這個全球的創科中心,我們比任何一個地方更加有優勢,更加有責任來探討人工智慧這樣一個話題。
在座各位有沒有看最近正在杭州舉行的亞運會,有嗎?有看。我覺得不僅是在開幕儀式上人工智慧煙花,還是在場館或者是運動員村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機器人,以及雲計算、雲直播等等,都讓世界驚嘆於原來在中國人工智慧、大數據已經是發展的如此先進,更加讓人讚歎的原來應用的場景是如此的廣泛。所以首先跟海龍聊一聊,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一則新聞,最近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在跟以色列總理見面的時候他就說,中國有潛力成為人工智慧領域的全球第一,但是另一方面我們看到目前在這個領域美國是第一,中國暫時是第二,美國對中國實行了層層的封鎖,會不會覺得在這樣一個環境之下讓中國在發展人工智慧方面的路會變得艱難一些呢?
尚海龍:首先我很同意馬斯克先生所說的目前中國和美國是世界上排名靠前在人工智慧領域領先的兩個國家,怎麼看領先概念呢?我相信要通過多方面的數據去比較。比如比較客觀的來看這個數據就是論文數量,特別是高引用率、高質量的論文數量,科學家的人數、創科企業的數目,以及它真正落地場景的多少。我相信這四個指標裡面,論文的數量中國已經開始超越美國了,科學家的數量我相信不分上下的,包括場景的概念,中國是有比較好的落地案例,我相信西方不像中國一樣有這麼多的落地成功案例,像亞運會直接展示的這樣。從原始創新方面,我們不得不承認目前從最初的深度學習是在美國提出的,到現在大模型,所謂的生成式智能概念也是從美國發生的。但是我認為差距不是很大,就屬於有兩年以內的一個差距,這是一個客觀的判斷。所以不是說完全追及不了的一個差距。
美國對中國,特別是對人工智慧這個行業的一些限制、打壓,我相信人工智慧的路和競爭還很遠。目前階段性的一些困難和迂迴不能阻礙中國發展人工智慧的決心,也不能去阻礙我們通過人工智慧來改善我們生活或者造福人類社會這樣一個決心。所以我對於中國未來人工智慧的發展是非常看好的,就如同華為在秋季的發布會上出了這麼多的新產品,其中肯定背後支持力量是什麼?是半導體的支持力量,是生態的支持力量,也是人工智慧的支持力量,我們說2019年以前華為如果還用一部手機5000多件都是來自於海外零部件的時候,到今天基本可以完成國產化替代,這就是在人工智慧發展路程上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中國一定可以,加油!
鳳凰衛視主持人金小菲:在生成式人工智慧GPT出現的時候我非常擔心我的工作會被人工智慧所取代,我當時就有問海龍,海龍跟我說不用擔心,如果你會大模型、大數據的話,你還可以擁有這份工作,我當時就在想天啊,現在做新聞需要學習大模型嗎?
尚海龍:我的原話是ChatGPT不會替代你,但是會ChatGPT的其他主播就會替代不會ChatGPT的主播。
鳳凰衛視主持人金小菲:我們的主題是放眼全球,論道灣區。我們將視線從全球角度再重新聚焦到大灣區,海龍在做立法會議員之前就是商湯公司的高級總經理,現在也是商湯的顧問,大灣區在發展人工智慧方面到底有哪些優勢?之前我們也探討過一個實例,將人工智慧跟傳統養殖業結合的例子,那個例子當中給我一個非常大的感觸就是人工智慧的頭部公司跟初創企業的有效結合,您怎麼看這樣一個合作模式?如何發揮大灣區這些公司的協同效應呢?
尚海龍:大公司和小公司之間一定是一個生態系統的伴生關係,就如同樹蔭之下一定是綠草叢生才是比較健康的,既要有頂天立地的頭部企業,也要有鋪天蓋地的中小企業、初創企業,這樣總體創科生態才能夠比較健康,才能夠不斷地向前推進。我們現在所在地是科技園公司,這也是香港的矽谷。在2018年5月21號由商湯科技、阿里巴巴、科技園公司三家一體努力創建的香港人工智慧實驗室,到今天為止我們總共孵化了接近110家人工智慧相關的初創企業,這個過程當中使我們感覺到人工智慧可以賦能的行業領域非常多,而且香港的青年通過AI來創業,他們的思路非常靈活,像農業相關的、工業質檢相關的,還有各種各樣服務業,從我們的經濟學,到會計等等都有很多的落地案例。那就使我們感覺到大公司、小公司一定要相互支持,共同營造一個向上加速的生態,這是我們的一個觀點。
當然粵港澳大灣區的優勢剛才孫局長已經講過不少了,今年深港河套也要發展以人工智慧、生物科技為主要代表的高科技的行業方向,如果沒有香港與內地城市,特別是廣東省的9個灣區城市之間的珠聯璧合,就沒有更好的創新鏈,光有我們的大學優勢和演算法優勢,你不能落地到硬體,落地到場景當中,還是不行的。所以我們相信大與小之間有它的和諧,同時香港與內地之間也有它珠聯璧合的必然性。這就是我的一個看法,謝謝。
鳳凰衛視主持人金小菲:我們剛才聊了很多,都是關於人工智慧的發展,人工智慧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改變,同時目前人工智慧的發展也有令我們非常擔憂的一面,所以引起了另一個話題,就是關於如何有效監管人工智慧,在兩個星期之前馬斯克、扎克伯格、比爾蓋茨這些矽谷的大佬們,以及人工智慧倫理學家們在美國參議院進行了一場論壇叫做「人工智慧洞察論壇」,聚焦生成式人工智慧所帶來的一個倫理的問題,先請教一下海龍,在論壇上馬斯克有一些言論,比如他認為生成式AI出現對人類文明會產生非常深刻的作用,甚至預測機器計算的能力將遠遠領先生物計算的能力,未來機器數量比我們人類都多,從而人工智慧就會取代人類你怎麼看這個趨勢?你覺得真有那天發生嗎?
尚海龍:首先生成式的人工智慧產生了以後,讓科學界或者產業界都增強了信心,什麼樣的信心呢?就是由弱人工智慧向強人工智慧已經打開了一道大門,大家對於強人工智慧能早日到來開始了新型之旅。
關於人工智慧的擔憂和監管的問題,作為一個立法會議員需要兩邊看,既要發揮人工智慧提升生產力、促進生產關係融合的優勢,同時也需要引導科技向善。要把優勢發揮出來,也要把它的弊端或者未來隱憂的部分規管住,上個月已經出了《生成式人工智慧服務的管理暫行辦法》,既有服務又有管理,非常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