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看過最沒意思的一屆蘋果發布會。」
「看困了。蘋果是打算縫縫補補又三年嗎?」
......
上周,iPhone15系列正式發布,引來無數吐槽。這背後的主要原因,是網友口中的「產品沒亮點」「創新沒誠意」。據南方+記者了解,iPhone15系列同比上一代產品,僅在影像配置、外觀設計這兩大領域進行了重點升級,其餘的都只是常規迭代,構不成重大創新。

蘋果「偷懶」,消費者不是「羊毛」,自然也會「用腳投票」。
南方+記者觀察到,9月22日,隨著iPhone15系列正式開售,「iPhone15和Plus破發」等詞條登上微博熱搜。廣州海珠區某手機供應商朱曉(化名)對記者表示,iPhone15系列手機「市場需求情況確實不理想。到現在現貨還是很多,基本沒什麼人搶。」
記者登錄蘋果官網發現,iPhone15、15Plus無論是何配色、型號,都是平均8個工作日即可取貨,這在以往新發售的iPhone手機中很難見到。相比之下,15Pro系列市場情況相對較好,排隊4-5周左右即可取貨,部分1T版本需要等候6周以上。

市場黃牛們的「一反常態」似乎也能說明問題。據媒體報道,在部分城市人流量集中區域的蘋果門店,iPhone15系列首銷當日,黃牛卻一反常態,早早「撤退」,原因是「加價收購的性價比不高,黃牛們預判iPhone15系列的溢價不會太多,也不會持續太久。」
某數碼博主的親身經歷證實了這種觀點——「iPhone15Pro Max溢價太大了,十分鐘前黃牛加價1000元,現在加價300元。」價格「跳水」速度之快令人驚訝。

不久前,瑞銀證券發布最新報告,表示出於iPhone15自身競爭力不足等因素,經綜合評估,決定將iPhone15系列新機的出貨量由8000-9000萬台下調至7800萬台。這也是第一家宣布下調iPhone15出貨量預期的專業機構。
「在高端市場,蘋果的壟斷地位在今年和明年仍將保持,但在價格範圍為600-800美元的市場中,由於華為和其他中國廠商的競爭,蘋果的份額可能會持續下降。」Counterpoint高級分析師Ivan Lam表示。
IDC中國高級分析師郭天翔也表示,隨著華為的回歸以及其他國內安卓廠商努力建立屬於自己的高端產品節奏和高端品牌形象,蘋果在中國高端手機市場將會遭遇更大的挑戰。
南方+記者 許雋
【作者】 許雋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