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在過去幾年時間裡,隨著互聯網,尤其是社交網路的持續發展,汽車行業也在悄然發生變化,其中一個之前不曾有過的新情況就是,很多廠商喜歡在新車上市之前搞預售,在發布會上公布預售量數據,以展示這款車的受歡迎程度,讓消費者在價格還沒有確定的情況下,就「迫不及待」地下單購買。當然很多也有很多品牌和車企,在新車上市之後,也會公布一段時間內的訂單量,以顯示這款車的價格和產品表現,迅速吸引了很多消費者購買。

但是大家可能也都知道,這些預售數據和短時間內的訂單量,本質上都是非常水的,因為這些數據是廠商自己發布的,因為沒有交付用戶,所以也無所謂是真是假,所以很多廠商和品牌報出的訂單量數據就非常高。比如恆大汽車當初宣布新車上市一個月,訂單突破了3.7萬輛,結果至今只交付了1000多輛,恆大汽車也將大概率成為歷史。

由於汽車廠商和品牌虛報訂單量數據,很多時候就是為了吸引更多消費者購買,因為很多消費者購車,尤其是購買一些全新車型,看更多人的購買意願,的確是也是一種方式。但是我相信絕大多數用戶,並沒有在事後去追究訂單量數據真偽,所以很多廠商至今還在發布一些虛假的訂單數據。
最近一段時間,網上有一種新的說法,大概意思是年少無知時做出的決定或者犯的錯,將在數年之後,像迴旋鏢一樣,擊中自己。於是當我們看到問界M7的銷量數據時,我們決定回過頭,去尋找這枚「迴旋鏢」。
我記得問界M7在2022年7月上市時,不管是華為的余承東,還是問界品牌自己,對於這款車非常之自信,認為銷量一定會非常優秀,會超越很多競爭對手。於是在新車上市的48小時後,我在朋友圈看到了這款車48小時訂單過5萬的海報,同樣,在3天後看到了72小時訂單過6萬輛的海報。我對這兩張海報的印象特別深刻,因為當初上市的時候,問界M7的售價是31.98萬元起步,對於一款接近32萬元起步的車型,三天訂單就超過6萬輛,這車得火成啥樣,完全不能想像,甚至突破了我對中國汽車市場消費者購買能力的認知邊界。

所以在2022年7月份之後,我們就特別關注了問界M7的銷量走勢,倒不是說我們對這款車的興趣有多大,而是我們想看一看,72小時6萬輛的新車訂單,問界品牌多長時間能消化完!因為按照這個訂單數量,問界M7月銷量過萬肯定是沒有問題的。
截止6月份,問界M7上市正好12個月,也就是一年時間,問界M7這款車的銷量是多少呢?2022年7—12月,問界M7的銷量為17807輛,2023年1—6月,問界M7的銷量為8048輛,上市一年,合計銷量25215輛!很明顯,問界M7上市一年的銷量,勉強超過了新車上市48小時訂單的一半,和72小時訂單6萬輛相差甚遠。

所以結果就很清楚了,當初問界品牌在問界M7新車上市之後,對外公布的訂單數量,嚴重「注水」了。可能有小夥伴說了,說不定當時的訂單,是不需要繳納不可退訂金的,所以訂單量特別高。但問題是,不需要承擔任何後果的訂單,也就是不繳納訂金的訂單,公布出來有啥意義呢?難道是說,72小時里,有超過6萬人對問界M7這款車「感興趣」?

在剛剛過去的6月份,問界M7的銷量僅為432輛,而且現在這款車的官方價格已經降低至28.98-37.98萬,但是銷量依然非常差,甚至可以這麼說,相比於銷量尚且可以的問界M5,問界M7這款車已經涼了,可能用不了多久,這款車也就完成歷史使命了。當然,更加重要的是,這款車在它的產品生命周期,大概率總銷量也不可能超過6萬輛了。

當然了,我們只是討論了問界M7這款車上市1年的銷量數據和當初訂單量「注水」的問題,關於這款車的銷量不好,到底是因為產品力不行還是消費者不識貨,不在我們討論範圍之內,希望廠商和品牌不要過度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