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DXO第一看移動影像的華為邏輯:移動影像先移動再影像

2023年05月10日19:51:10 科技 6439

伴隨著移動影像的探索,如今的影像旗艦正在不斷衍生各種全新技術,從演算法到感測器,再到鏡頭和光學結構,拉高刷新著手機影像能力的上限。

從DXO第一看移動影像的華為邏輯:移動影像先移動再影像 - 天天要聞

另一方面,智能手機之所以能取代相機在大部分消費者生活中的地位,靠著是便攜性、可分享性、高算力特性,只有先讓消費者願意拿起手機拍照,這才有談移動影像的前提,否則打折的只有拍照的興趣。

華為p60 pro基於消費者心理研究,致力於通過強大的自研能力,讓其擁有輕薄機身的同時,也擁有強大的影像能力,走出了全新的探索方向。

另外不得不提,5月9日晚間,華為在德國慕尼黑舉辦的華為歐洲旗艦新品發布會上,正式發布了華為p60系列和mate x3系列等產品,再度全面發力海外市場。

從DXO第一看移動影像的華為邏輯:移動影像先移動再影像 - 天天要聞

值得注意的是,在會上,華為宣布p60 pro斬獲dxomark手機影像全球第一獎項,以超過第二名3分的156得分穩居移動影像之巔。其中,華為p60 pro在照片、變焦、散景三個子項目,人像、暗光表現兩個應用場景,均達到了目前dxomark的最高分。

dxomark認為,華為p60 pro出色的影像表現,能夠在多種光線條件下拍攝各類照片,特別是暗光場景表現突出,精準捕獲動態瞬間、人像膚色,同時在變焦範圍內都能刻畫出豐富的圖像細節。

從DXO第一看移動影像的華為邏輯:移動影像先移動再影像 - 天天要聞

除此之外,此前也拿下了2023年度tipa世界大獎「最佳拍攝智能手機」獎,先後獲得兩大權威獎項認可,充分彰顯了華為p60 pro在移動影像領域強大的科技自研實力。同時,華為p60 pro出色的影像能力也證明了,大底不是唯一解,影像旗艦堆料不止是在感測器這一條路線。

影像旗艦不止超大底

近兩年影像旗艦因為對感測器、鏡頭等影像配置有非常高的需求,特別是1英寸感測器的加入,使其很難跟輕薄二字掛鉤,直到華為p60 pro的發布。這部手機作為影像旗艦有一個特別的地方就在於它有一個十分輕薄的機身。

從DXO第一看移動影像的華為邏輯:移動影像先移動再影像 - 天天要聞

華為p60 pro厚度為8.03mm,單說數據可能有點抽象,如果對比當下主流的影像旗艦,就知道實現這個厚度是有多麼的「突出」了。同類產品的厚度基本在9mm左右,稍微誇張一點的,已經接近1cm的厚度了。

從DXO第一看移動影像的華為邏輯:移動影像先移動再影像 - 天天要聞

擁有出色的握持感,需要的不僅是厚度,還要合適的重量。華為p60 pro機身重量在200g左右,放在這幾款影像旗艦中,已經是很輕盈了。在輕薄機身的基礎上,加之溫潤的機身觸感,營造出當前影像旗艦少有的舒適手感,這個值得點贊。

值得注意的是,華為p60 pro輕薄的機身是在保留全焦段覆蓋、物理光圈、大底感測器,以及旗艦機該有的配置都有的前提下做到的,十分難得,而這就要提到華為特殊的堆料方式了。

從DXO第一看移動影像的華為邏輯:移動影像先移動再影像 - 天天要聞

在大底主攝上,華為p60 pro配備業界最大的f1.4物理可變光圈,採用大孔徑ois防抖鏡群,大幅提升了對光線的採集能力,進而實現超清拍攝效果和超高動態範圍,配合可變光圈結構,帶來更專業的拍攝效果。

從DXO第一看移動影像的華為邏輯:移動影像先移動再影像 - 天天要聞

在潛望式長焦上,華為改進了鏡頭結構和光路設計,引入了長行程滑軸變焦鏡群,支持超長機械形成的移動對焦,最近對焦距離10cm及以上,再加上f2.1大光圈,相當於一枚鏡頭即可覆蓋遠景、微距、暗光等多種場景的拍攝。

從DXO第一看移動影像的華為邏輯:移動影像先移動再影像 - 天天要聞

關於這部手機還有一個細節,華為p60 pro明明搭載的都是我們非常熟悉的感測器,在華為p50 pro上是6400萬像素,但在這部華為p60 pro上卻成了4800萬像素。

這是華為在合理的範圍內,對像素進行了裁切,增大單位像素的面積,這也是為了提升進光量,主攝同理。這也是為何使用同一顆感測器,華為p60 pro就能拍出比華為p50 pro更好看的照片。

從DXO第一看移動影像的華為邏輯:移動影像先移動再影像 - 天天要聞

從這個角度出發,將華為p60 pro稱之為目前最強的長焦鏡頭也不為過。

從DXO第一看移動影像的華為邏輯:移動影像先移動再影像 - 天天要聞

演唱會現場(右圖為iphone14 pro拍攝)

從DXO第一看移動影像的華為邏輯:移動影像先移動再影像 - 天天要聞

寵物

從DXO第一看移動影像的華為邏輯:移動影像先移動再影像 - 天天要聞

人像

從DXO第一看移動影像的華為邏輯:移動影像先移動再影像 - 天天要聞

月色

由於進光量和功能性的直觀提升,華為p60 pro在演唱會現場、拍寵物細節、人像以及超級月色等場景,需要長焦和微距時,這顆長焦鏡頭能爆發出非常強的威力。

除此之外,這次華為p60 pro的超廣角、主攝、潛望式長焦三顆鏡頭都支持ryyb濾光陣列,進一步提升進光量。

換句話說,華為p60 pro三顆鏡頭,用的同一套改進理念,即改進基礎物理結構。與目前主流影像旗艦不同,華為p60 pro的堆料方式更多是著力於改進鏡頭和感測器本身的物理結構,這也是華為在發布會時講了很多基礎學科知識的原因,從中也能看出華為對移動影像的思考。

從p50系列開始,以及今年的華為p60 pro,採用的是3.5倍大底潛望式長焦+xmage演算法體系,來體現華為光機電算體系的新方向。

從DXO第一看移動影像的華為邏輯:移動影像先移動再影像 - 天天要聞

所以對影像旗艦而言,「是否有1英寸」不是構建影像旗艦的唯一解,堆料的方式也不局限於提升感測器尺寸和鏡頭數量,華為p60 pro這種從整部手機的全局體驗出發,改進物理結構和演算法加持,實現「小底戰大底」效果,展現華為自己科研實力的同時,這未嘗不是提出了一個創新型的路線。

同時也要注意,對於一部影像旗艦來說,除了基礎的硬體部分,還需要一套完善的影像體系。

xmage,一套完整的影像體系

對於xmage要明確一點,這不僅僅是一個華為移動技術品牌,同時是一套完整的影像系統體系。

從DXO第一看移動影像的華為邏輯:移動影像先移動再影像 - 天天要聞

左上:華為p60 pro 右上:vivo x90 pro+ 左下:小米12s ultra 右下:oppo find x6 pro

以暗光長焦為例,你是否遇到這種情況,用長焦拍攝夜色中的大橋時,橋樑的吊索憑空「消失」了,這很可能是演算法把這部分細節塗抹掉了,在華為p60 pro上,這種情況反而得到很大的緩解。

xmage會根據你拍到圖像的實際效果進行調整,有時候你能感受到華為p60 pro會對照片進行比較大的調優,有時又沒有那麼明顯。

所以xmage演算法邏輯是很精細的,不是簡單套用演算法模型,無腦拉高畫面亮度、曝光、銳度或是其他什麼參數。而是先讓鏡頭儘可能去拍,再根據拍到的場景在一定範圍內進行優化調整。同樣是提亮和加銳化,華為p60 pro算出的結果往往看起來更加舒適,甚至是驚喜。

從DXO第一看移動影像的華為邏輯:移動影像先移動再影像 - 天天要聞

另外,超聚光xmage影像系統還帶來有別於過去的影調。如今華為走的是一種純凈柔和,舒適淡雅的路線,並讓廣角、超廣角、長焦三顆鏡頭的色彩儘可能統一。

這種影調大抵是不想太過於風格化,因為過度風格化就可能限制了受眾的擴大,這與華為廣大且多層次的受眾是不符的。所以從華為mate 50系列開始,華為就開始逐漸在影調上進行轉變。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圖像處理和最終成像,華為xmage影像系統還包括了光學系統、機械結構,從光機電算四個維度,構建起未來移動影像技術進步的模型,前文提到的有關華為p60 pro在結構上的變化,同樣也是xmage體系構建的一環。

從DXO第一看移動影像的華為邏輯:移動影像先移動再影像 - 天天要聞

計算攝影為移動影像插上騰飛的翅膀,但是演算法可能也會帶來成像不夠自然,美觀的問題,除了演算法本身的優化,也需要鏡頭、感測器這些結構的升級,也就是業內常說的「光機電算」。

簡單地說,先讓攝像頭捕捉到的所有光影信息,通過高算力分析還原之後,交給後端演算法處理,同時加入廠商對光學、色彩、影調的理解。是不是聽著很熟悉?華為p60 pro的超聚光xmage影像系統是這一概念的衍生,配合華為手機實際硬體,輸出讓消費者滿意的照片。

華為p60 pro,移動影像的新王者

看到這個小標題可能會覺得奇怪,這樣的評價是否會有些過譽呢?

不會。

如今市場上主流的影像旗艦,它們大都一味增大感測器尺寸,但實際上移動影像能力的考驗其實更看中的是體系化上整體的能力,因此提升感測器尺寸不是唯一解,能升級的地方也遠不止擴大感測器尺寸這一處。所以一些影像旗艦即使硬體漂亮,即使感測器大,但圖像處理演算法相較之下就有些粗糙了,難以發揮出一顆高素質鏡頭該有的水平。

而華為p60 pro走向了另外一個方向,通過體系化能力的整體升級,打造一套完整的超聚光xmage影像系統,軟硬體協同配合,以達到成像穩定、自然、好看,並且足以和感測器勝過自己的影像旗艦競爭,並做到局部領先。

從DXO第一看移動影像的華為邏輯:移動影像先移動再影像 - 天天要聞

所以說華為p60 pro的存在是特別的,依託自研的超聚光xmage影像系統,一樣能拍出頂級的照片,一樣獲得dxomark第一的成績,就這個角度而言,稱之為全球最強拍照手機也不為過。

從DXO第一看移動影像的華為邏輯:移動影像先移動再影像 - 天天要聞

強大的產品力,市場和行業也給了華為對應的反饋。在2023年第一季度中,只有華為和蘋果保持份額增長,其中華為出貨600萬部,市場份額2%,同比增長14.3%,成功從other中殺出,佔據激烈市場競爭中的一席之地。

然而這只是開始,隨著華為在德國慕尼黑舉行華為歐洲旗艦新品發布會之後還會在亞太、中東非、拉美等多個國家和地區連發多場發布會,再度決心衝擊海外市場。隨著國內國外的先後發布,全球消費者在華為p60 pro身上,看到了移動影像王者的實力,以及華為一直以來的科研投入爆發的巨大能量。

科技分類資訊推薦

2025年亞馬遜Prime日音響特惠直播 - 天天要聞

2025年亞馬遜Prime日音響特惠直播

#迎瑞午粽香納福#快速導讀Grado SR325x 耳機是市場上備受推崇的有線耳機,以其卓越音質和復古設計獲得多項獎項,價格為247美元,折扣幅度顯著。
互聯網係數字銀行搶灘港險分銷,能否重塑香港保險生態? - 天天要聞

互聯網係數字銀行搶灘港險分銷,能否重塑香港保險生態?

在低利率環境下,香港保險產品的高回報率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投資者。近期,螞蟻銀行、PAO Bank等持牌數字銀行紛紛進軍保險市場,分銷險企的儲蓄險、人壽險等高收益產品。 雖然銀保合作在香港保險市場並非新鮮事物,但市場份額長期受限。部分市場觀察人士期待,擁有內地互聯網背景的數字銀行能夠憑藉其技術優勢和數字化運營經...
啟動招募!面向全球AI創業者—— - 天天要聞

啟動招募!面向全球AI創業者——

在中關村科學城北部核心區一座瞄準全球人工智慧頂峰的生態地標正在崛起「中關村AI北緯社區」正式啟動全球招募「中關村AI北緯社區」以「從這裡,定義AI的千萬種可能」為核心理念定位於建設「全球頂級人工智慧生態圈」致力成為AI創業者的首選地和風向標
「婉約派」流行人聲塞——淺談達音科Vulkan2 - 天天要聞

「婉約派」流行人聲塞——淺談達音科Vulkan2

一個品牌的發展,既要考慮自身的奮鬥,也要考慮歷史的進程......達音科就是那個在國產便攜HIFI圈子裡必能史上留名的牌子,也是主流的一線品牌里最早開始卷硬體配置的那個,但是放在2025年,當年那套數單元數量再對比價格去衡量「性價比」的路線
清華大學校巴接入高德地圖:可規劃最優路徑、查看車輛實時位置 - 天天要聞

清華大學校巴接入高德地圖:可規劃最優路徑、查看車輛實時位置

IT之家 7 月 7 日消息,根據清華大學校園交通管理服務官方公眾號「行在清華」今晚的推文,經該校學生部、保衛部、信息辦及接待中心等部門協同推進,清華校園巴士線路信息正式接入高德地圖導航系統。用戶可通過高德地圖便捷查詢校園巴士路線、獲取導航服務,實現校內外出行路線的無縫銜接。校方表示,升級後的導航功能支持智...
趕交期就出次品?保質量就拖進度?製造業的「平衡術」 - 天天要聞

趕交期就出次品?保質量就拖進度?製造業的「平衡術」

福建一家軸承廠的老闆最近很頭疼。上個月接了個大客戶的訂單,要求30天內交付5000套精密軸承。車間主任拍胸脯保證「沒問題」,結果天天加班趕工,第28天總算交了貨。可沒過一周,客戶發來了檢測報告:15%的軸承徑向跳動超標,不符合裝機標準。
淘寶閃購日訂單超8000萬:百萬訂單規模城市數量一周翻一倍 - 天天要聞

淘寶閃購日訂單超8000萬:百萬訂單規模城市數量一周翻一倍

新京報訊(記者秦勝南)距離淘寶閃購7月2日啟動500億補貼僅三天後,7月5日,淘寶閃購官宣訂單數超過8000萬,其中非餐飲訂單超過1300萬,淘寶閃購日活躍用戶已經超過2億。據悉,此次淘寶閃購推出500億補貼進一步激發了城市消費熱情,淘寶閃購上,日訂單量突破百萬的城市數量在過去一周翻了一倍。數據顯示,自5月2日淘寶閃購...
羅馬仕召回超49萬台充電寶後續:有用戶退款排到17萬位 - 天天要聞

羅馬仕召回超49萬台充電寶後續:有用戶退款排到17萬位

IT之家 7 月 7 日消息,近期,充電寶召回事件成為社會關注焦點,羅馬仕、安克創新等品牌相繼召回多款產品,召回產品超過 120 萬台,民航局也發布緊急通知,禁止旅客攜帶無 CCC 認證標識以及被召回型號的充電寶乘坐境內航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