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吳先之
編輯 | 王 潘
5月8日,小度內部透露將於本月下旬發布首款智能手機。
同車企介入手機市場不同,小度既沒有唱一出「手機-汽車」協同的劇本,亦非沒有因循百度一以貫之「ai領導一切」的策略,而是在內卷的賽道中獨闢蹊徑。光子星球從多位小度內部人士處獨家獲悉,新機將主要面向教育市場。
「教育市場」是一個書面語,實際上是做一款適配中小學學生群體的學習手機。
從大背景看,手機市場不但卷,而且競爭激烈,市面上根本不缺新機型。
根據counterpoint手機銷量月度報告顯示,今年一季度國內智能機銷量同比下降5%,大盤企穩跡象初現。其中蘋果銷量逆勢增長6%表明,高端市場是對沖市場下行壓力的良藥。
當榮米ov圍繞高端化,卷場景、卷影像、卷聯名時,小度選擇在細分市場發力,不免讓人想到那些日益衰微的小眾賽道。從朵唯女性手機,到iqoo、黑鯊、紅魔這類遊戲手機品牌,目前僅有iqoo尚在主流之內,其餘要麼被迫出海,要麼混跡於小眾市場。
事實上小度真正可對標的廠商其實是賽道外的「小天才」手錶,但能否將後者的成功復刻到手機上,這取決於教師、家長、孩子。從諸多跡象判斷,小度手機的商業模式將大概率復刻學習平板。
以硬體之名,行賣課之實。
音箱不濟,做手機?
儘管去年第四季度小度收入同比增長50%,但自2020年9月獨立融資以來,小度業務一直處於虧損狀態。
去年第四季度,李彥宏的四個okr中,涉及到雲智一體戰略中的最後一個kr涉及到智能硬體板塊,分別對出貨量、營收以及虧損皆制定了具體要求,這倒逼小度尋找解法。
智能音箱、學習平板、健身鏡以及其他智能設備(智能鬧鐘、藍牙耳機、智能詞典筆等)組成了小度硬體產品線,除智能音箱外,其餘市場皆為增量市場。綜合idc、洛圖科技以及canalys等機構相關報告可以發現,小度在國內智能音箱、學習平板、健身鏡中市佔率居首。
智能音箱已是三分天下,小度、小米(含redmi)、天貓精靈三家手握93%的市場份額,由於天貓精靈在內部定位降級為阿里智能互聯業務的一個組成部分,戰略上有降權之嫌,而且去年降幅較大,未來市場大概率走向小度與小米的兩強格局。
智能音箱玩家們都愛講「硬體+內容」的故事,但真正起到效果的其實是渠道。
小度的銷售模式為線上+運營商,即公開版與電信版,其中小度在家電信定製版通過綁定電信號,每月繳納固定話費的方式,在過去一年開拓了一條穩定的線下渠道。而小米的模式為線上+線下門店,去年發布了兩款搭載miui home中控系統的家庭屏產品後,其全屋智能戰略有了些許苗頭。
從邏輯上講,小度的渠道結構更接近於「賣水人」。為了改變這一身份,其一度押注帶屏智能音箱。
可是帶屏智能音箱輕量化的特徵,既無法與作為生產力工具的平板相提並論,信息承載量與體驗也無法與電視抗衡,這種尷尬處境導致其天花板有限。根據洛圖科技數據顯示,2020年-2022年,其滲透率長期維持在20%-25%之間。
疫情期間,小度等廠商曾試水教育屏,結果與學習平板、學習一體機撞了個滿懷,這條路被堵得死死的。
而健身鏡市場,隨著資本端與創業端熱情褪去,也不再熱鬧。事實上,健身鏡是依託於居家健身而興。隨著全面放開,居家健身不再是必須,健身鏡因此失去了一個重要場景。線上方面,抖音、小紅書等專業健身內容蓬勃發展,免費或課程付費,要比健身鏡產品的內容+硬體付費模式更經濟。
倒是學習平板跑出了名堂。
小度學習平板的發展歷程有一條草蛇灰線——「雙減」。2020年,在線教育收緊,當年小度籌劃學習平板。次年年初,小度第一款學習平板問世,下半年7月24日,雙減落地,k12教育團滅。
學習平板的春天來自「雙減」不假,小度能夠從步步高、小霸王、聯想、華為等一眾廠商中殺出,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其他廠商對於教育資源的整合能力欠缺。換言之,小度增長的動能是承接了k12團滅之後,市場上教培資源需求得不到滿足。
在小度之前,教育平板的產品策略以「管控」娛樂軟體安裝與使用為主,內容相當有限,大部分廠商或多或少存在「閹割普通平板」做學習平板的邏輯。小度智能+課程,不僅正中家長群體對於k12教育資源的需求,而且確立了行業以賣設備為輔,賣課程與心智為主的商業模式。
不可否認的是,在教育資源方面,小度需要與此前轉型的教培機構同台競技,如學而思、猿輔導、網易有道等。根據電商平台的用戶反饋看,所謂面向k12,學習平板的主力購買人群為學前、幼兒園以及小學學生家長。
從這個角度便很容易理解小度科技ceo景鯤為什麼在不同場合,總是把「小度不是一家硬體公司」掛在嘴邊。至少,在學習平板領域,小度的確不是簡單的硬體公司,而是k12課程的「搬運工」與緩解家長教育焦慮的「特效藥」。
下一個步步高?
或許是嘗到了教育市場的甜頭,亦或是看到教育市場存在特殊的移動設備需求,小度把目光聚焦到了教育手機上。
智能機市場曾先後誕生了女性手機、遊戲手機、老年手機等眾多門類。其中女性手機因為營銷大於實質,加之各大廠影像技術和演算法能力提升,以朵唯為代表的品牌早已衰微。
在硬體性能普遍溢出、移動端重度遊戲匱乏雙重作用下,遊戲手機屬於小眾市場,該細分市場規模僅能承載iqoo一家。至於老年機,毛利低、可延展的價值不高,不是主流手機品牌考慮的市場。
需要指出,女性手機也好,遊戲手機也罷,這些細分品類大多附著於一般智能機。而教育手機則有著另一條獨立的產品邏輯。
家長與學校對於手機普遍愛恨參半。愛的是,手機能夠確保家校與學生間的聯繫。此外,過去三年,學校諸多教學活動已在諸多環節線上化,如教學資源、作業提交與批改、家校溝通等,移動端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恨的是,中小學生自制力較差,普通手機僅有家長模式限制,缺乏匹配教育的功能「閥門」,市場需要一款類似於學習平板一般的教育手機。因此,小度入局,大概率會照貓畫虎——像做學習平板一樣,一面管控、限制娛樂應用,另一面綁定既有教育資源,從而為自身內容尋找新的「賣場」。
任何試圖涉足教育行業的產品都需要同時面對to g(教育部門)、to b(學校)、to c(家長與學生)三方考量。在這方面,步步高(包括小天才手錶)是小度繞不開的巨頭。
無論此前的學習機、點讀機,還是當下構建起小學生社交的小天才手錶,這些產品大多為工具型產品,無涉g端。尤其是小天才手錶,單靠通話與社交,截至2020年就能實現累計2000萬台的銷量。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小天才z系列硬體上首次搭載高通驍龍穿戴晶元,軟體上搭載安卓7.1系統後,產品開始解鎖應用與內容市場。此時,智能手錶的短板開始凸顯——需要其他設備支撐龐大的應用與內容延展。
有趣的是,小度此前依託兒童保護等功能性應用已經悄悄摸上了「小天才」,因此推出手機應有借雞生蛋的意味。從教育硬體市場來看,大部分硬體都過重,真正能夠涉足到移動端的,僅有智能手錶與平板。
相較步步高系,小度不缺內容,也不缺花里胡哨的人工智慧,缺的是用戶心智與線下渠道。
某步步高系手機開發人士認為,教育手機也是手機,線下方面小度完全可以向運營商借力,加上既有的線上平台,渠道不是問題。至於用戶心智,學習平板的營銷與小天才手錶應用兩個觸點,已經足夠切入到教育市場。
「段永平的作業都擺在那裡,鮮艷的外觀、功能上示好老師、家長,然後上架各種k12課程。」
上述人士分析稱,其教育手機/學生手機的利潤將來自兩個方面,一個是學習小天才手錶的低配高價,賺硬體錢,如小天才z7s與oppo watch se同樣搭載高通驍龍wear4100,前者官網價1499元,後者僅999元。另一個是復刻學習平板的付費課程,賺內容錢。
捋段永平的鬍鬚
弔詭的是,手機行業早已紅海的情況下,榮米ov都未曾涉足教育手機這塊肥美之地。
一個可能是,普通手機的價值主要在產品與生態,而教育手機的利潤來源為產品+內容。榮米ov主要以手機為中心,進行硬體方面的橫向拓展,圍繞生產力工具或者家庭娛樂做文章。而教育手機的價值則是產品與內容,而內容恰恰是手機大廠的短板,互聯網公司的長板。
教育硬體市場中,科大訊飛、華為等廠商的產品大多較重,如華為ideahub boad系列與教學互動終端等,目標客戶主要為g端(教育部門)與b端(學校)。
手機大廠未曾染指,教育硬體大廠亦未涉足,倒是步步高與一眾k12轉型而來的廠商盤踞其中,從而給了小度可乘之機。
短期缺乏能打的對手,並不意味著小度可以高枕無憂。
手機廠商雖然自身內容能力有限,但可以聯合其他互聯網企業入局。而猿輔導、學而思、網易有道等帶有互聯網基因的廠商也具有分走市場的能力。
在小度教育手機問世之前,我們需要看看,手握步步高學習機和小天才智能手錶的段永平會否跟進。畢竟,搶步步高的學習平板生意也就罷了,還摸著小天才做手機,就有點不給阿段面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