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何璽 排版 | 葉媛
3月23日,華為全新摺疊旗艦手機mate x3正式發布。輕薄機身,超強通信,旗艦影像,鴻蒙生態......華為mate x3再次把摺疊屏手機推向新高度。
01
改變摺疊屏認知的華為mate x3
自摺疊屏手機發布以來,厚重的機身,脆弱的屏幕,妥協的性能等問題一直制約著其發展,影響著用戶的購買決策。
多年以來,摺疊屏手機廠商一直在努力解決以上問題,以期給用戶帶來更好產品的使用體驗,可惜效果並不理想。
而華為mate x3的發布,可以說近乎完美的解決了以上問題,改變了用戶對摺疊屏手機的認知。
下面我們來看看華為mate x3的一些參數。
輕薄方面,華為mate x3素皮版輕至239g,摺疊態薄至11.08mm、展開態薄至。單說華為mate x3素皮版239克的重量大家或許沒有直觀感受,但如果說它比iphone14pro max直板機更輕薄話,你應該能理解它的輕薄程度了。
屏幕可靠性方面,華為mate x3外屏搭載的是備受好評的崑崙玻璃,耐摔性達到了普通玻璃的十倍,內屏是性能提升4倍的抗衝擊柔性屏。大白話就是,新屏幕更抗造。
華為mate x3不僅有輕薄的機身,更有不妥協的性能。華為mate x3不妥協的性能主要體現三個方面,第一個是強悍的通信,第二個是續航,第三個是影像。通信方面,huawei mate x3支持雙向北斗衛星消息功能,在無地面網路信號的情況下,不僅可以向外界發送信息,更進一步支持消息回復,實現求救方和施救方的雙向聯絡。還支持多條位置生成軌跡地圖,並新增「快捷求助」功能,讓救援行動精準高效;續航方面,huawei mate x3搭載4800mah大電池,支持66w華為有線超級快充、50w華為無線超級快充,以及7.5w華為無線反向充電,用戶續航體驗全面提升;影像方面,huawei mate x3搭載5000萬像素超感知主攝、1300萬像素超廣角攝像頭,以及擁有5倍光學變焦能力的1200萬像素潛望式長焦攝像頭,遠景拍攝高清細膩,構圖更具美感。主攝和長焦鏡頭均有ryyb超感知影像單元加持,進光量提升40%,能帶來更加精準的色彩和豐富的細節。
一句話,華為mate x3用更輕薄,更耐造的機身,不輸直板機的影像配置,強悍的通信能力,不妥協的性能,改變了人們對摺疊屏手機厚重不耐造的認知。
02
改變背後,華為mate x3的堅持與突破
華為mate x3憑一己之力改變了人們對摺疊屏手機的固有印象,它是怎麼做到的呢?
摺疊屏手機厚重問題主要是因為它的結構設計比較特殊,比如更大的屏幕和更複雜的摺疊結構,同時,為了滿足更長的續航和更多的功能,摺疊屏手機需要更多的電池容量和更先進的散熱系統,這些都增加了它的重量和體積。屏幕方面,目前摺疊屏手機使用的柔性材料在耐久性和可靠性方面還存在一定的挑戰。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華為一直在做研究。經過長期的研究,華為終於通過工藝創新,攻克了上述難題,讓華為mate x3在厚度和質量方面實現突破,華為重構了摺疊屏的整體機構,帶來超輕凹形結構設計,並運用多項自研創新材料,通過業界超輕金剛鋁以及碳纖維材料實現了突破性減重。而華為mate x3使用的新一代雙旋水滴鉸鏈,採用了航空級機翼鋁,具備輕盈可靠、堅韌耐用的特性。此外,華為mate x3還採用業界最薄type-c器件。反覆打磨之下,華為mate x3將重量做到了比直板機更輕的水準。
屏幕方面,華為mate x3搭載的是首款獲得瑞士sgs雙五星耐摔抗衝擊認證的摺疊屏手機。華為mate x3屏幕的耐摔抗衝擊一方面是人們熟知的崑崙玻璃,另一方面則來自其創新的複合疊層結構,該結構首次將抗衝擊非牛頓流體材料運用其中,帶來了「遇強則強、遇弱則弱」的抗衝擊效果。
通信方面,華為mate x3除了支持雙向北斗衛星消息,還推出了靈犀通信tm技術,該技術由靈犀天線、靈犀網路和靈犀演算法3部分構成。其中靈犀天線藉助環繞式天線布局、智能雙模調諧技術以及雙聯信號強化技術,著力提升摺疊機在展開態和摺疊態下和不同信號頻段下的信號強度。靈犀網路則構建了業界卓越的端、管、雲全鏈路協同網路,不僅擁有支持聚合加速,低抖動防卡頓的全應用雙wi-fi智能加速功能,還帶來能夠識別地鐵信號弱覆蓋,智能流量調度,提前預載入瀏覽內容的通信地圖,確保用戶室內室外的暢快網路體驗。
影像方面,huawei xmage加持下的mate x3影像能力進一步提升,影像風格更為鮮明。huawei mate x3搭載的全新質感引擎,通過高緯度特徵提取演算法和高頻率細節增強演算法,準確還原日常美好生活的真實質感;再度升級的人像模式,讓huawei mate x3實現單反級虛化效果,光斑更具氛圍感,讓人物清晰立體、自成焦點。
華為的長期堅持,終於在mate x3上實現了多維度突破,改變了人們對摺疊屏手機的厚重、不耐摔,性能不夠「旗艦」的過往認知,再次將摺疊屏手機推向新高度。
03
創新領啟,華為憑什麼?
如上所言,華為mate x3不僅在輕薄、鉸鏈、屏幕等摺疊屏核心技術上實現了突破,顛覆了人們對摺疊屏手機厚重,脆弱的固有認知,還在軟體生態、影像、續航等用戶關注的多個方面展現出了不弱於直板旗艦的強大實力。
那麼,我們要問,厚重機身,脆弱屏幕,續航不足......這些過去長期制約摺疊屏手機發展,影響著用戶的購買決策的因素,其實是大多數手機廠商都知道,也在努力解決的問題,那為什麼他們沒能做出mate x3這樣的產品呢?是他們投入不夠嗎?還是因為他們進入的時間太短。
筆者認為有這方面的因素,但並不全是。投入方面,眾所周知,華為是國內最捨得在研究三投資的企業,據媒體報道,2022年華為的研發經費是238億美元(摺合人民幣約1644億元),這一數字比2021年的1427億元還高出了200多億元。雖然這些研究經費是全年全域研究經費,但只要有那麼一些流入到摺疊屏項目,也夠解決很多難題了;進入時間方面,作為最早一批進入摺疊屏手機賽道,也是目前唯一擁有內折、外折與豎折三種摺疊形態的手機品牌,華為的早發優勢和技術積累十分明顯。更重要的是,華為摺疊屏的技術迭代十分迅猛,多樣的摺疊形態、輕薄的機身設計、平整的超清大屏……每一代摺疊屏手機的發布,都以強悍的黑科技,強勢領航摺疊機市場前行。
強大的研究投入和早發優勢是華為摺疊屏得以不斷進步的強勁動力,但他們並非華為摺疊屏領啟市場的關鍵。筆者認為,華為摺疊屏真正領啟市場的是他前瞻的設計和規劃機制。
要知道,我們現在看到的華為mate x3,其實是華為一年甚至更早時間之前設計,規劃的產品。這是什麼概念呢,那時候人們對摺疊屏厚重,脆弱屏幕,續航不足的這些痛點的認知仍處於「短期難以解決」的水平,對產業鏈能否提供輕薄摺疊屏元器件也尚不確切。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華為方面就做出了mate x3這樣的設計和規劃。
這難道不夠讓人震撼嗎?我們還是要問,mate x3團隊憑什麼能做出這樣的設計規劃,他們的決策依據是什麼?mate x3最終為什麼能夠呈現?筆者認為,這些才是mate x3真正領啟摺疊屏發展的根本。
筆者想說的是,摺疊屏手機的變革發展離不開各手機廠商的努力,但更需要華為這樣的領啟者去推動。華為mate x3是華為在摺疊屏上的突破,也是行業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