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從科技上演「開門紅」,周曦仍陷虧損泥潭

2023年01月31日21:03:12 科技 4522

雲從科技上演「開門紅」,周曦仍陷虧損泥潭 - 天天要聞

出品 | 子彈財觀

作者 | 尹太白

編輯 | 蛋總

美編 | 倩倩

1月30日,恰逢a股在春節後開市的第一天,一則來自海外的消息讓一家上市企業上演了「開門紅」。

近日,微軟宣布將向openai追加數十億美元的投資,其已在2019年和2021年兩次投資openai。openai研發的聊天機器人chatgpt在2022年底引爆全網,讓不少投資者及機構對ai技術的落地及商業化前景更加看好。

這則消息在業內迅速傳開,也讓a股人工智慧公司雲從科技(以下簡稱「雲從」)的股價在開市第一天便出現了漲停,單日暴漲19.99%,報收20.23元/股。

據「子彈財觀」觀察,今年1月3日,雲從的股價是15.99元/股,截至1月31日收盤,其股價為21.02元/股,1個月內股價上漲了31.5%。

這種開年大漲的趨勢引發眾人關注,畢竟在此之前,投資者對雲從在二級市場的表現並不滿意。春節前,一位投資者在股票交流平台上發帖抱怨道:「雲從已經跌成『雲慫科技』了。」還有部分投資者留言「已忍痛割肉離場」、「再也不見」。

如今,借著微軟追加投資openai的這股「東風」,雲從在二級市場迎來了「春暖花開」。

在投資者互動平台上,有人向雲從提問:「近期,微軟追加投資100億給openai,buzzfeed因使用chatgpt大漲超過100%,貴司是否在中國版chatgpt或大模型方面有技術儲備或產品規劃?」

對此,雲從回應道:「隨著openai超級對話模型chatgpt的發布,業界已經廣泛感受到預訓練大模型給ai行業帶來的巨大機會……公司的理念與openai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

顯然,與openai對標,雲從將存在著巨大的商機。不過,當前它還面臨著一大挑戰急需解決,就是公司的巨額虧損問題。

雲從在1月30日發布了2022年業績預告,公告顯示其在2022年預計出現凈虧損7.85億元至9.34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虧損將擴大24.18%至47.75%。

雲從科技上演「開門紅」,周曦仍陷虧損泥潭 - 天天要聞

顯然,雲從的創始人兼董事長周曦至今未能阻止雲從的虧損繼續擴大,而其上市招股書中曾寫道,預計在2025年實現盈利。那麼,在僅剩的兩年時間裡,雲從扭虧為盈的可能性有多少?

周曦在2023年新願景中提及的「人機協同操作系統和第一曲線、第二曲線兩類解決方案」以及大火的「元宇宙」概念,真能帶領雲從跳出持續虧損的泥潭嗎?

1、巨額虧損仍在持續

根據云從披露的一份投資者關係活動記錄表,在雲從上市半年後,被投資者問及最多的問題仍是何時盈利、技術落地情況以及如何解決業績下滑的現象。

即便已經成功叩開資本市場的大門,但云從的諸多硬傷依舊沒能得到有效改善。

根據云從2022年第三季度財報,其總營收不僅出現大幅下滑,而且歸母凈虧損也出現了持續擴大的情況。

具體而言,雲從前三季度的總營收為4.56億元,同比下降41.53%;歸母凈虧損為5.89億元,同比擴大42.62%。

相較於前三季度,雲從在第三季度總營收下滑和歸母凈虧損擴大的情況更為明顯,2022年第三季度,雲從的總營收為6479.03萬元,同比下降80.07%;歸母凈虧損為2.64億元,同比擴大457.02%。

對此,雲從在財報中解釋稱,總營收減少主要系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反覆、經濟增長放緩導致市場需求受到衝擊和巨大的不確定性,部分項目交付和驗收進度有所遞延。

雲從科技上演「開門紅」,周曦仍陷虧損泥潭 - 天天要聞

而歸母凈利潤虧損主要系營業收入同比下降、研發投入同比增長以及政府補助同比下降所致。

簡而言之,上市之後的雲從仍不具備造血能力,在開源開不了,節流也節不住的情況下,雲從只能在虧損泥潭中越陷越深。

事實上,巨額虧損已成為懸在雲從等諸多ai企業頭頂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根據招股書,2019年至2021年,雲從的歸母凈虧損分別為6.40億元、8.13億元和6.32億元,如果再加上2022年前三季度的5.89億元歸母凈虧損,其在近四年時間內共虧損26.74億元。

不過,相比ai「四小龍」其他成員,雲從的虧損程度算是最輕的。

2017年至2019年以及2020年前9個月,曠視科技凈虧損為130.65億元;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依圖科技凈虧損為72.68億元;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商湯科技凈虧損為373.84億元。

自知巨額虧損不可持續,雲從在招股書中對未來五年(2021年-2025年)的經營狀況進行了預測,根據預測結果,雲從的總營收將分別達到12.01億元、19.10億元、25.42億元、32.59億元和40.64億元,複合增長率為35.64%,而實現扭虧為盈的時間節點為2025年。

但結合雲從上市以來的表現及動向,2025年實現扭虧為盈並不容易。

一方面,2019年至2021年,雲從的總營收分別為8.07億、7.55億和10.76億元,複合增長率僅為15.47%,距離35.64%的目標差距較大。

另一方面,2019年至2021年,雲從的綜合毛利率分別為40.89%、43.46%和37.01%,存在下降趨勢,還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雲從的綜合毛利率在業內排名幾乎倒數。

相比之下,商湯科技在同一時期的綜合毛利率分別為56.8%、70.6%和69.7%,思必馳的綜合毛利率分別為72.17%、69.74%和58.15%,寒武紀的綜合毛利率分別為68.19%,65.38%和62.39%。

對於雲從而言,如果總營收繼續大幅下滑、綜合毛利率進一步下降,那麼2025年扭虧為盈也將成為一場空談。

「雲從前三季度的總營收和歸母凈利潤情況不容樂觀,一方面是商業化不及預期,另一方面也是外界對於ai企業的期待過高,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雲從的經營業績或仍難以提振。」常年關注ai領域的投資者葉一鳴向「子彈財觀」表示。

2、研發人員遭縮減

高額的研發費用是導致雲從一直以來未能扭虧為盈的重要原因,其實不只是雲從,研發投入居高不下是ai企業的「通病」,但同時也是ai企業的「護城河」所在。

「通過增加研發投入儘可能地拓寬護城河仍是ai行業的普遍共識,但高額研發費用支出與遲遲無法實現盈利形成的巨大反差還是令不少投資者如鯁在喉。」葉一鳴直言。

2019年至2022年前三季度,雲從的研發費用率分別為56.25%、76.59%、49.67%和94.24%,而商湯科技在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的研發費用率也分別高達63.30%、71.21%、76.89%和143.82%。

面對居高不下的研發投入,雲從還是做出了妥協。

在研發費用中,研發人員薪酬佔據的比例很高,2019年至2022上半年,雲從的研發人員薪酬分別為2.24億元、3.20億元、2.98億元和1.13億元,占同期研發費用的比例均在40%以上。

為了節流,雲從針對研發人員數量進行了縮減。

雲從科技上演「開門紅」,周曦仍陷虧損泥潭 - 天天要聞

根據招股書及2022年上半年財報,2020年年底,雲從的研發人員數量高達997人,隨後縮減至2021年年底的575人,在2022年上半年進一步上升至609人。

與人員縮減相應的是研發費用的減少,2021年,雲從的研發費用同比減少7.6%至5.34億元,2022年上半年,研發費用則同比減少3.4%至2.56億元。

不過,縮減研發人員數量似乎並不是一個穩妥的節流方式,在雲從選擇縮減研發人員時,其競爭對手卻在積極擴充研發隊伍。

例如,海康威視在2020年年底的研發人員數量為20597人,到了2021年年底已擴增至25352人;商湯科技的研發人員數量從2020年年底2803人,增長至2022年上半年的4093人。

以雲從為直接競爭對手的思必馳也在擴充研發隊伍,其研發人員數量在2020年年底為601人,到了2021年年底已擴增至720人。

在葉一鳴看來,ai企業高研發投入才能換回技術沉澱,而雲從的研發人員流失,或許會對其長遠的經營狀況和市場競爭力造成不利影響。

事實的確如此,比如在發明專利數量方面,截至2021年12月31日,海康威視、商湯科技和思必馳的發明專利數量分別為2243件、2194件和210件。作為對比,雲從的發明專利數量僅為133件。

研發人員關係著ai企業技術壁壘的構建,雖然縮減研發人員數量減少了雲從部分研發投入,但整體效果卻極其有限,對於以高新技術為立身之本的ai企業而言,通過縮減研發人員數量達到節流的目的無異於飲鴆止渴。

3、講不好元宇宙的故事

相比節流,開源顯然更為重要。

除了前文提及對標openai之外,雲從正試圖搭上元宇宙的「順風車」——在aigc(ai generated content,即利用ai技術自動生成內容)賽道上進行布局,並打造ai驅動的虛擬數字人。

目前,業內一個普遍的共識是,ai技術作為連接虛擬世界與真實世界的紐帶,是構建元宇宙的關鍵基礎技術之一。

2022年5月,在2022年首屆天府元宇宙大會上,周曦提出了「ai精靈」的概念,他認為,ai精靈其實是一個像人類一樣思考和行動的智能體,在特定的領域或其他領域幫助人類去完成複雜的工作、任務,並且具備多種形態。

對此,雲從設計了一套cwos人機協同操作系統,分別從物理世界數字化、知識招人、陪伴執行三個方面,實現「ai精靈像人類一樣思考和行為」,促進ai技術成為元宇宙的基礎技術。

不過,元宇宙概念雖然風生水起,但目前雲從尚未取得實質性進展。

在投資者關係平台上,雲從董秘回答投資者提問時表示,公司將積極關注元宇宙概念和技術的落地進展,尋求ai技術與元宇宙的連接點,並結合市場需求,探索和拓展ai技術應用場景新領域。

客觀來看,元宇宙的確是最適合ai技術落地的場景之一,且被認為是未來最具有價值的產業。

中商產業研究院在研究報告中指出,2022年中國元宇宙市場規模約為425億元,同比增長近20%,預計到2027年底將增長至1264億元。

瞄準元宇宙的不只有雲從,在第六屆世界智能大會上,商湯科技ceo徐立表示:「下一階段,只要用真正元宇宙原住民的認知重新定義商業模式,就可以有巨大的想像空間。」

相比雲從,商湯已率先找到了結合元宇宙的落地場景,比如其與中原地產達成合作,雙方將共同打造「地產元宇宙」,基於商湯的sensemars火星混合現實平台,通過ai+mr等數字化技術,雙方將聯手開發一系列線上「沉浸式看房」元宇宙應用。

此外,基於sensemars火星混合現實平台,商湯還與故宮出版社、徐悲鴻美術館、敦煌文創合作推出了「虛實結合」的數字文創產品,試圖打造中國傳統文化元宇宙。

雲從科技上演「開門紅」,周曦仍陷虧損泥潭 - 天天要聞

(圖 / 《宋人匹馬·徐悲鴻》(商湯科技官微))

不過,需要潑一潑冷水的是,無論是雲從還是商湯,其與元宇宙相關的業務均處於探索和試錯階段,並未帶來任何實際收入。

葉一鳴向「子彈財觀」分析,由於受到技術、落地場景等諸多限制,雲從與元宇宙的結合仍存在較大缺陷,「短期來看,元宇宙的確能夠喚醒雲從的活力,打開其商業化的上限,但從長期來看,如果元宇宙產品遲遲無法落地,那麼雲從就只能停留在炒作概念的階段,很難講好元宇宙的新故事。」

*註:文中人名皆為化名。文中題圖來自:雲從科技官網。

科技分類資訊推薦

漢唐L震撼上市,20萬級的市場又要變天了! - 天天要聞

漢唐L震撼上市,20萬級的市場又要變天了!

4月9日,比亞迪直接甩出王炸——旗艦轎車漢L和旗艦SUV唐L同步上市!價格直接殺到20萬出頭(漢L 20.98萬起,唐L 22.98萬起)。目標很明確:年輕人第一台「超跑級」轎車,大家庭的「全能移動城堡」,這次連特斯拉、BBA和理想都得捏把汗!
長安汽車公布4月新品計劃  9款新品將登場亮相 - 天天要聞

長安汽車公布4月新品計劃 9款新品將登場亮相

4月8日,長安汽車公布了4月新品計劃,包括阿維塔06、阿維塔07探索版、啟源 Q07等9款車型即將亮相。新品計劃涵蓋了多個細分市場,從轎車到SUV,再到新能源車型,展現了長安汽車的產品布局和對市場需求的積極響應。
天地門解鎖N+1種生活!東風納米06全球首秀 - 天天要聞

天地門解鎖N+1種生活!東風納米06全球首秀

4月8日,東風納米第二款新能源車型「納米06」全球首秀活動在北京盛大舉行。憑藉奇趣魔方設計理念、同級唯一天地門等越級豪華滿配,東風納米06重新定義了國民純電SUV的價值標杆。
科技以民為本,上汽通用五菱發布四大板塊多項技術成果 - 天天要聞

科技以民為本,上汽通用五菱發布四大板塊多項技術成果

4月7日,「向上·超越」上汽通用五菱2025技術進化日活動在中國杭州電競中心成功舉行。立足電智化新時代,堅持以民為本,上汽通用五菱不斷向上超越,在神煉電池、靈眸智駕、靈語座艙和靈犀動力四大板塊發布多項技術成果,全面進化人民的電智神車。同時,寶駿品牌旗下首款「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