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讓我們停止了自己的思考

2022年10月14日14:56:15 科技 1889


不是太願意去提及互聯網的種種不是,因為作為一把雙刃劍,互聯網帶來的積極作用要大於它的弊端。而這些所謂的弊端並不能怨互聯網,只是人的不正確使用罷了。

早在短視頻平台火之前的圖文網路時代,互聯網上雞湯就已經流行開來。時至今日,各類「灌輸」「傳授」的東西以視頻形式更多地在互聯網上傳播,速度奇快。它們像某種教會一樣,定期散播著所謂的思考,講師將自己的思考分享給「信徒」,引起信徒們的「共鳴」,從而完成被動思考。

為什麼共鳴要加引號,因為這種共鳴是虛假的,是為了討好某些網民的口味而說的話。當然,這些如教父一樣的博主們都是有針對性地講給特定的觀眾群體,完成思想收割。

互聯網讓我們停止了自己的思考 - 天天要聞

被思想收割的我們,是「被動思考」的。拿婚姻舉例:在我們起初觀閱了一些講述婚姻方面的互聯網內容後,大數據將這些習慣記住,並推送更多的同類內容,於是我們越陷越深。

陷入其中的我們開始越來越多地接受洗腦,全然忘記了一件事:我們自己也可以思考。

主動思考和被灌輸,一個是思維的痛苦磨鍊,一個是輕鬆地迎合三觀誤區。要知道,任何人的思考都是有片面性的,這種片面造成了三觀的誤區,或者說是三觀的錯誤之處。在我們起初接觸這些迎合三觀錯誤之處的言論時,會產生錯誤的認同感。而互聯網利用這種認同感繼續「加藥」,直至我們徹底喪失自主意識。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認同感是毒藥,是養成自私、自我人格的美麗毒花。

互聯網讓我們停止了自己的思考 - 天天要聞

我們應該主動思考和辨別,雖然這有點難。在觀看到契合自己口味的言論時,要思考這些是不是真的,有沒有在利用什麼?而在觀看到完全和自己觀點對立的言論後,不要立馬去敲起鍵盤迴擊,而是依舊要自查,要搞明白為什麼這群人在這樣說。當然我知道我們中多數人難做到這點,因為沒人有閑工夫去考究。「順我者誇,逆我者噴」就完事了!

上面的要求的確高了些,那麼我們退而求其次:不要被互聯網過分左右你的思想。保持自己獨立的思考能力,減少跟風和站隊。

與其說是互聯網令我們失去思考能力,不如說是我們自己太容易被拉攏,沒主見。社會節奏太快了,多少人會很耐心地安靜下來看書?如同這篇文章,多少人會看完並引發一些渺小的思考呢?

互聯網讓我們停止了自己的思考 - 天天要聞

科技分類資訊推薦

倒計時!剛剛,雷軍「劇透」! - 天天要聞

倒計時!剛剛,雷軍「劇透」!

【導讀】雷軍多次「劇透」發布會內容,小米YU7將於7月正式上市 中國基金報記者 邱德坤 5月22日,小米創辦人、董事長兼CEO雷軍發布微博稱,小米戰略新品發布會將在當日晚間19點召開,發布的產品包括玄戒O1和小米YU7等。 同一天,雷軍多次發布微博,提前透露了此次發布會的多個重要信息。 雷軍稱研發設計晶元很艱難 雷軍發布...
微信再次更新,新增6個實用的功能 - 天天要聞

微信再次更新,新增6個實用的功能

微信在前段時間發布了8.0.60內測版本,包括安卓和蘋果iOS系統的2個版本。如果還沒有參與內測的小夥伴們可以在後台回復【內測】獲取該版本的內測資格。小雨在體驗了一段時間後發現了一些新的變化,分享給大家。
VoIP領域熱門協議:SIP協議 - 天天要聞

VoIP領域熱門協議:SIP協議

在這個「萬物皆可網路化」的時代,從你和朋友視頻通話的App,到企業級語音網關係統背後的支撐架構,隱藏著一位功不可沒的通信魔法師——SIP協議(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會話發起協議)。
「澳科一號」衛星在軌運行兩周年——這張澳門「金名片」領航創科之路 - 天天要聞

「澳科一號」衛星在軌運行兩周年——這張澳門「金名片」領航創科之路

澳門江湖:澳門月刊雜誌社官方公眾號;澳新社:澳門新聞通訊社官方公眾號目前已有300000+人關注加入我們... 監督政府依法施政,報料有獎!浩瀚無垠的太空中,一顆以「澳門」命名的衛星正揭開地球磁場的神秘面紗——這是首顆內地與澳門共同研製的空間科學衛星「澳門科學一號」(簡稱「澳科一號」)。「澳科一號」衛星模型。...
商務部再回應美對AI晶元出口管制:堅決反對 - 天天要聞

商務部再回應美對AI晶元出口管制:堅決反對

在今天(22日)下午召開的商務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新聞發言人就美國對人工智慧晶元出口管制問題進行回應。商務部新聞發言人 何詠前:中方已多次闡明立場,美方濫用出口管制,對中國進行遏制打壓,違反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嚴重損害中國企業正當權益,危害中國發展利益。中方對此堅決反對,將密切關注美方後續情況,...
消費投訴平台再指去哪兒網「大數據殺熟」  女性被「宰」投訴更多 - 天天要聞

消費投訴平台再指去哪兒網「大數據殺熟」 女性被「宰」投訴更多

消費保平台公布的「大數據殺熟」被投訴企業榜單海報新聞首席記者 陳嘉偉 報道近日,消費保平台發布了一份投訴數據分析報告:截止到2025年4月,消費保平台共收到1357件「大數據殺熟」相關投訴案件。其中,在線旅遊平台(佔比50.48%)、電商平台(佔比21.22%)、網路遊戲(佔比12.09%)成為「大數據殺熟」的重災區。涉及的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