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鵬眼中的小鵬汽車

2022年07月15日18:01:12 科技 1541

何小鵬眼中的小鵬汽車 - 天天要聞


編輯:Mark



出品:紅色星際(ID:redplanx)



頭圖:何小鵬圖片



今天的北京揮汗如雨,最高氣溫達到了41度,快要把人給融化了。



上午10點約了一個汽車圈的好友劉龍,準備好好聊聊智能汽車,順便去商場體驗一下小鵬汽車


何小鵬眼中的小鵬汽車 - 天天要聞


1. 觸屏時代已經成為「過去式」



走進商場,剛坐上車,一塊巨大的「iPad」映入眼帘。



筆者:為什麼只有兩塊屏幕,現在的電動車不都是四聯屏,五聯屏嗎?



劉龍:這和小鵬的理念有關,其實小鵬是非常反感多屏的,而且堅決反對多屏。在小鵬看來,車裡不需要那麼多屏幕,這是電動車,多少屏幕就是多少電,而且投入產出比並不高。



現在電動車大家都在玩內飾,對於小鵬而言,這些不重要,短期雖然可以吸引到用戶,但是沒什麼壁壘。



是不是中控屏看著像「大號」的iPad,上面既有系統,也有軟體應用,其實形似神不似。如果僅僅加一塊中控大屏和一些移動應用,就是互聯網汽車,在小鵬看來,這個定義太膚淺了,小鵬看重的是整車的智能化能力。



早期,大家都認為中控大屏是智能汽車最好的交互方式,但現在這種交互方式基本已經被淘汰了,至少從趨勢上看是這樣的,也許這也是小鵬為什麼反感多屏的一個原因。



筆者:為什麼啊,這種觸摸的方式挺人性化的。



劉龍:如果是靜坐著,觸摸方式確實是最優的,但是司機需要專註開車。



最初大家都認為觸屏是最好的交互方式,後來大家覺得AI視覺是最好的交互方式,到現在大家認為智能語音才是最好的交互方式。



如果算上最早的機械健控制,交互方式都到了4.0了,但目前階段,觸屏還是佔據很大的交互市場,對於小鵬來講,成本最高的是橫屏豎屏的支持。



現在大家一提起智能座艙,都在想著法的加娛樂功能,這其實是傳統互聯網思維。



對於汽車而言,應該「做減法」,而不是什麼都想做。我個人認為,未來語音交互的方式,除了方向盤和剎車外,應該什麼都能控制。



這才是最好的交互方式。


何小鵬眼中的小鵬汽車 - 天天要聞


(小鵬汽車智能駕駛系統圖片)



筆者:我聽說現在車機系統經常卡機,黑屏,這些問題是系統的原因還是硬體的原因?



劉龍:小鵬汽車現在車機都是安卓系統,目前市面上雖然也有LinuxQNX等系統。但是在國內,安卓的生態最豐富,音樂、遊戲、社交軟體等都很完整。



而如果選用Linux這樣的平台,可用的應用數量就會很少,有時候還需要車企自行開發,特斯拉就遇到過這個問題,因為特斯拉使用的是英特爾的晶元(X86架構),所以更合適跑Linux系統。



現在因為Linux的應用生態還不是很完整,所以在座艙這塊,國內還是更傾向於安卓系統。



筆者:既然智能語音是未來最好的交互方式,那各種各樣的噪音,像風噪、胎噪、動力系統噪音、車內噪音等的干擾怎麼解決?



劉龍:關於聲源定位和降噪的問題,每家都在努力地做,當然難度還是很大的,但車內相對家裡環境還是可以歸類的,所以處理起來相對比較好。



在智能語音技術方面,之前是趙恆藝在負責,趙恆藝來自思必馳,所以除了涉及語義解析、語義抗噪、自然語言理解等核心自研的東西,其它非核心的都外包給了思必馳。



雜訊也是電驅系統最核心的競爭力,由動力副總裁劉明輝負責。當然了,怎麼增加語音識別的使用率,還需要跟車結合得更深。



2. 撥亂反正



2016年自動駕駛開始在中國大地開花,小馬智行,文遠知行,AutoX,Momenta相繼成立,何小鵬也感受到了這波浪潮。



於是在投資人的勸說下,2017年正式加盟小鵬汽車,出任董事長。主要原因是何小鵬想清楚了一件事,單純做電動汽車其實並沒有太多的誘惑,但是如果加上智能化,何小鵬瞬間感覺這是一個千億美金的市場。



筆者:我記得之前小鵬汽車提過一個概念叫「三電一屏」,現在怎麼不提了。



劉龍:其實小鵬也是一步一步發展的,「三電一屏」這個理念後來進行逐漸的更新完善,「三電」提煉成了電動化,「一屏」提煉成了智能化。



小鵬可能認為「一屏」太狹隘了,最多也只能代表智能座艙的概念,完全和智能汽車無關;而「三電」也不能完全代表電動化,因為電動化是一個整體的概念。



所以重新升級了小鵬汽車的宣傳口號,以電動化和智能化兩條主線為主。



為了體現智能化,小鵬又先後成立了自動駕駛中心,互聯網中心和AI產品中心,主要為數據、演算法和用戶交互體驗服務,並在整車集成上支持這三個新的研發中心。



筆者:那小鵬怎麼看G3這個產品,現在回頭看,感覺很無力,和現在的P7和P5銷量數據比,太低了。



劉龍:我覺得在早期,大家都犯了一個錯誤。就是認為中高端市場只屬於合資企業,國內主機廠沒有任何機會,這個可能是因為和燃油汽車公司討論得太多導致的。



還有一個原因是想當然的認為,A級車的銷量比B級車銷量大。



所以大家都定位為緊湊型的城市用車,當然這也和當時的環境有關,一方面是因為電池續航問題,最多也就300公里,甚至那個時候的造車新勢力都認為低續航能賣的更好。



另一方面,因為用戶有這麼一個需求,所以很多廠家,包括小鵬汽車就想去迎合這個市場,希望打開銷量。



車型價格也不貴,都在20萬以下。



而實際情況是,這種小定位的需求也沒有多少量。G3銷量的不如意,也引起了小鵬的反思,隨後開始撥亂反正,重新制定了公司的戰略,要盡量沿著智能化、中高端走,少走其它的彎路。



所以你可以看到,即使在C輪融資很艱難的情況下,小鵬也沒有裁減智能化項目的團隊。



筆者:我也聽吳新宙講過,C輪融資的那段時間,整個公司各個地方都在控成本,也包括自動駕駛部門,但小鵬對自動駕駛的保護還是非常強的。


何小鵬眼中的小鵬汽車 - 天天要聞


(小鵬G3圖片)



劉龍:那時的小鵬面臨2條路,一條是被收購,一條是自己闖出來。



這個時候,小鵬汽車總裁顧宏地開始吹風,BAT對電動汽車不感興趣,但他們對用戶數據和運營數據很感興趣,因為這些涉及到吃穿住行,這些對BAT科技公司來說很有吸引力。



小鵬也開始重新思考公司的產品戰略,是繼續做一款高端的SUV,還是做一款轎車。其實內部大家都認為會做一款高端的SUV。



但是小鵬認為大家都在做SUV,已經是紅海了,所以最終P7被定位為中高端的電動轎跑。



從G3到P7,小鵬徹底想清楚了,製造一款性價比很高(20萬以下)的電動汽車,最多在今天賺點眼球,但是沒有未來。



要做智能化,就必須得保證車輛有一定的利潤,不能把價格定得太低,否則不利於公司長期的研發投入,而且一定會在某些方面(智能化成本)有不平衡,有顧忌。所以小鵬把P7定在了25-30萬之間,為了凸顯出轎跑的性能,小鵬把電池電芯高度降低了30毫米。



做價格便宜的電動汽車,產生不了智能化的能力;做一個價格很貴的車,又產生不了規模,也就沒有後期的數據運營。



如果只做電動車,或許你通過營銷可以進入這個市場,但一旦這個市場真正打開之後,傳統主機廠都蜂擁而入,競爭就會無比慘烈,你如果沒有差異化,就會活得很艱難。



這時你就要拼渠道能力、營銷能力,你雖然還可以活著,但是很難變大,更別說變強。



這個觀念直到2021年,不少傳統主機廠才意識到除了電動化,智能化才是未來汽車的靈魂。



筆者:那從一個車型轉另一個車型,需要重新設計底盤和架構,對於那個時候的小鵬,應該壓力非常大,而且非常花錢。



劉龍:這個對於小鵬而言,沒有辦法。特斯拉也犯過這個錯誤,過早的個性化,導致它的生產效率很低,而且在工藝上地不斷創新,導致生產效率在剛開始也是下降的。



平台戰略的好處在於可以大量沿用現有的技術,開發風險比較小,質量容易把控,大量的零部件能夠沿用也可以增加和供應商的議價空間。



但是那個時候的小鵬,沒有辦法。



為此,小鵬為自己找到了一個堅實的理念支撐,他不太想按照平台特性開發車輛,為什麼這樣說?雖然平台的好處在於,可規模化、成本低、可復用,但很容易會因為平台要復用,導致創新變慢,甚至不敢創新。



很多汽車廠家為什麼只做一個車型,可能就是想多利用平台的拓展性,降低研發的成本。



3. 對友商的看法



筆者:互聯網造車你怎麼看,特別是像小米百度這樣的公司?



劉龍:其實小鵬也算是最早的一批互聯網造車代表。



我覺得互聯網人造車,或者互聯網人做硬體,基本上是九死一生。互聯網人造車,經常會忽視了供應鏈的力量,輕視線下銷售的能力,太看重線上的銷售。



互聯網公司和傳統整車廠各有優缺點:互聯網公司是重研發、重運營的,而傳統整車廠更重製造、重銷售。互聯網人如果忽略了這個邏輯,就會發現銷量怎麼也上不去,銷售不出規模當然就不可能運營出後面的價值。



所以我的忠告是,在早期,我們還是注重於賣車,第一件事是要把高品質的車靠譜地做出來,把用戶基礎打開,把品牌建立,然後再去想車之上的東西。而且從目前的市場反饋看,消費者還是更看重汽車傳統價值多一些。



無論是互聯網人造車,還是汽車行業的人出來造車,大家都不能有短板。從設計研發,到供應鏈生產製造,到最後的售後運營,都需要打通。



所以,我經常看到有一部分公司,成立好幾年了,銷量好像也沒什麼變化,就是因為他們在某一個點上用力過多,其他方面沒有規劃和建設好汽車銷售應該有的體系。



他們可能在單點上做得很好,但是因為體系沒做好,沒有完善,還沒等到大規模的批量交付,基本都失敗了。



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也是互聯網造車最容易忽視的,就是對成熟技術、傳統工藝應該心懷敬畏。互聯網汽車並不等同於造型稀奇古怪的概念車,必須在滿足工程約束的條件下設計車型和部件。


何小鵬眼中的小鵬汽車 - 天天要聞


(小鵬汽車管理團隊)



像小鵬最初也是借鑒了大量的特斯拉開源專利,自主開發了一套非常安全的液冷技術,同時利用特斯拉70%的三電一屏供應商,逐漸搭建起了整個供應鏈體系。我覺得對於互聯網造車公司而言,交付的難點還是在「三電」能不能做好,智能駕駛軟體是不是穩定。



所以該用成熟的工藝,還得用。因為一次嚴重的安全事故,可能就會使這些互聯網造車公司腰斬。



筆者:關於互聯網造車的服務體系,比如像蔚來汽車,小鵬是如何思考的?



劉龍:提起蔚來,就不得不提海底撈。海底撈體系有非常成功的一面,但也有很大的局限性,比如在華人裡面是很好的體系,但是到國外,是不是一個很好的服務體系呢,這個還說不準。



我可以講一下傳統汽車的服務體系。為什麼會有線下4S店模式,而沒有線上銷售呢?一是怕線上價格衝擊,一旦線上開放統一價格,必然會衝擊4S店;二是光有線下,數據很難閉環,4S店雖然也會產生很多數據,也會提供給主機廠看,但這些數據很多是二手數據。



但有一個我們不能略過,汽車作為大件商品,從了解、到試駕、到決策購買這個鏈路是必須要有的,如果跳過這個鏈路,轉化率接近為0。



對於互聯網造車公司而言,基礎建設費用,基礎研發費用、基礎銷售網路、基礎維修網路這幾塊,投入非常大。但是沒有辦法,又不能把這些費用轉嫁給消費者。



互聯網造車,包括傳統汽車公司,肯定會走和我們類似的道路,包括建立智能化中心和用戶運營中心,但是整個成本非常高。



筆者:小鵬之前提過,智能汽車運營大於製造,這個你怎麼看?



劉龍:我比較認同,但這個還得建立在車的基礎之上,如果沒有幾十萬台的車,談運營也是空談。



如果沒有相匹配的用戶運營能力,未來的汽車產品就根本稱不上是智能汽車,只是披著傳統汽車的外殼,加了一個功能而已。



小鵬還是以用戶為中心,做一些功能的升級和OTA,但這些運營都是基於用戶的思維方式解決場景,並不是為了炫技而做這些。



智能汽車核心是在運營、OTA、數據的驅動,現在慢慢很多人開始來思考這個事情。



這就導致一個問題,原先你只想做軟體公司,但是因為需要很多的底層硬體做支撐,而軟硬體結合在一起之後,又需要整車硬體架構體系去結合,所以你會發現越做越深,最後變成了車廠,所以大家最後都選擇了造車。



不止互聯網巨頭,包括L4公司都有這樣的衝動,只是被資源和資金實力所困,不太敢這樣做。



筆者:關於華為賦能的合作模式,小鵬怎麼看?



劉龍:關於華為的合作模式,小鵬在UC也做過,但後來死的很慘。第一個挑戰是每家合作夥伴會有不一樣的訴求,你很痛苦,要完成它的東西,需要不斷地做適配,每家合作夥伴到後面都會很不開心。



老余最近不是也在發牢騷嘛,心裏面一萬頭羊駝在奔涌。



第二個挑戰是,以中國互聯網為例,等電動車銷量大了以後,軟體合作的價格很重要,中國互聯網基本上都是免費或者低收費,如果一個軟體幾萬塊錢,這個邏輯對一個汽車公司而言,不合理,一定要找到合理的價格,不合理的價格是沒有生命周期。



第三個,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用戶體驗。在中國互聯網開放浪潮里,大部分都是開放底層,但是你一般接觸不到底層技術人員。所以我短線可能比較看好,因為這些汽車公司沒有這個能力,但是長線我不太看好。



筆者:小鵬怎麼看油改電,或者增程式電動汽車的發展?



劉龍:我認為不用很長時間,2-3年吧,增程式電動車會和觸屏交互一樣,慢慢的被市場拋棄。



小鵬剛開始之所以不做燃油車是基於一種直覺:電動汽車的簡單和純粹恰恰是大眾化產品更容易獲得發展的基因,這種直覺也漸漸的被電動汽車圈都認可。



做純電動車和做車載系統一樣,純電動車是以電池為中心而設計的,整個電池的布置、整車的架構都要考慮電池的需求,包括安全、能量密度和BMS系統等等,只有這樣才能把電動續航和軟體功耗做好。



做純電動汽車,在底盤開發的時候,主要考慮怎樣讓電池布置的更合理,更高效,不用再考慮其它的因素,這是增程式電動車不具備的。



傳統的汽車架構對燃油車來講,沒有問題,因為控制演算法非常少,控制功能比較少。但是對於智能汽車來說就是捉襟見肘。



新的底盤平台和用燃油車底盤進行改裝,再放上電池就變成電動車的做法,有本質區別,因為改裝的設計有很大的缺陷,它要考慮怎麼放油箱放、發動機、變速箱。



這2個是系統級的思考。



增程式有一定的缺陷,我認為純電動和燃料電池都比增程式有前途。隨著純電動車電池技術不斷發展,目前已經能夠把電池的能量密度做得越來越高,未來2-3年,應該就會打破續航焦慮這個事情。



4. 全球化



筆者:如何看小鵬的全球化戰略,特別是G9的全球化?



劉龍:小鵬的全球化戰略,我覺得有這樣幾個底氣。



小鵬認為,2023年會是智能駕駛系統商業化付費的元年。我們可以把2020到2022年之前,歸類為中級智能階段,智能汽車尚處於蓄勢時期。



小鵬汽車也好,特斯拉也好,現在大家都在第一個階段。這個階段,主要的任務就是搜集用戶的數據,進行產品迭代,維持運營,搭建基礎設施。



2023至2025年,智能汽車將會迎來爆發期和對傳統功能汽車的顛覆期,由中級智能向高級或者完全級智能迅速發展。



這個階段,小鵬必須要抓住全球智能化的浪潮,美國是特斯拉的大本營,中國是小鵬的大本營,所以小鵬打算在歐洲和特斯拉干一場,即使干不過特斯拉,做老二也可以吃到很多肉。


何小鵬眼中的小鵬汽車 - 天天要聞


(小鵬汽車G9圖片)



第二個因素,是小鵬全新的電子電氣架構,新一代的中央計算EEA架構,更像是一個電腦,可以快速的OTA。之前的架構都需要兼顧一些ECU的升級,這次完全由大腦直接更新,OTA的難度越來越小的,效率是越來越高。



面對全球用戶,小鵬可以快速地獲取用戶的運營數據並高效更新,這種情況下,小鵬的車不管在全球任何地方,都可以快速的適應本地化。



特別是碳化硅器件的採用,大幅提高了充電的效率和續航能力。



第三個因素是,未來3年會迎來硬體成本的下降,和軟體的開發成本上升的一個交叉點,那個時候才是真正破局改變汽車格局的時候,軟體開始變得重要,並成為汽車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



這個也和大家的硬體軍備競賽有關,越來越多的核心硬體公司開始進入這個行業。



目前階段,小鵬自動駕駛的團隊有接近1500人,但人員成本也很高,能不能把自動駕駛團隊的成本控制住,這個難度也很高,所以需要更多的人使用小鵬汽車的智能軟體。



就像余承東講的,華為現在智能駕駛團隊每年的研發成本在10億美金左右,必須進行大規模的商業化才能維持團隊的開支。只有全球化的銷量才能支撐得起這樣的研發支持。



這也和小鵬的理念貼合,從長期來看,一個科技型的汽車企業應該是有很高的毛利,從短中期來看,短期有太高的毛利是錯誤的。



筆者:那小鵬如何看Robotaxi公司?



劉龍:無論是自動駕駛還是城市領航系統,就像木桶效應一樣,不能有短板,一個短板的存在,可能整個系統都跑不起來。



未來這個領域會存在少部分的頭部玩家,當然也需要投入更多的資金與資源。另一部分玩家會向主機廠做配套,實現商業化落地。



這個趨勢現在就很明顯。但10年以後自動駕駛就不會是什麼牛逼的高科技了,大家更多的開始比拼運營能力。就像10年前大數據團隊、雲計算團隊都覺得牛逼,現在也都變成了一個公司的基礎技術部門。



一個銷售突然把頭伸進來了,兩位老哥,都聊了2個小時了,我們要去吃飯了,你們還要接著聊嗎?要接著聊,我們再給你配一個銷售。



劉龍笑著說,我們聊得也差不多了,我們還有飯局呢,走了走了。兩個人站起來拍了拍屁股,徑直地走向了5樓的包廂。


科技分類資訊推薦

人工智慧向善全球案例集發布,中國案例佔比近40% - 天天要聞

人工智慧向善全球案例集發布,中國案例佔比近40%

7月4日,2024世界人工智慧大會暨人工智慧全球治理高級別會議(WAIC 2024)在上海開幕。在當天下午舉行的國際電信聯盟人工智慧向善研討會上,《人工智慧向善:創新擴大影響案例集》正式發布,共收錄53個全球案例,其中21個案例來自中國,占
擴充品類、布局全球,小熊電器擬收購莞企控股權 - 天天要聞

擴充品類、布局全球,小熊電器擬收購莞企控股權

佛山上市公司小熊電器擬收購一家東莞企業控股權。7月4日晚間,小熊電器公告披露,擬以現金1.54億元收購廣東羅曼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羅曼智能」)61.78%的股權,將該公司納入合併報表範圍。小熊電器展廳。
「謝謝」美國幫了3個大忙!中國AI突飛猛進,俄羅斯多賺5萬億 - 天天要聞

「謝謝」美國幫了3個大忙!中國AI突飛猛進,俄羅斯多賺5萬億

開始閱讀前,點下「關注」,咱們保持聯繫,後續精彩不錯過。感謝你的加入!美國,這位曾經的科技霸主,揮舞著制裁的大棒,試圖讓中國和俄羅斯屈服。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一系列制裁行動,卻意外地成為了兩國科技飛躍的催化劑。當一個國家被逼到牆角,它所爆發
真我13 Pro+入網:外觀和配置徹底曝光,優缺點都很明顯 - 天天要聞

真我13 Pro+入網:外觀和配置徹底曝光,優缺點都很明顯

7月4日消息,型號為RMX3920的真我新機入網工信部,它就是此前曝光的真我13 Pro+。和真我12 Pro+相比,這款新機的續航和快充升級,並且機身更加輕薄,還有全新的5000萬潛望式長焦鏡頭。遺憾的是缺點也同樣明顯,比如相同的性能配置
真我GT6真機曝光,相機模組有驚喜 - 天天要聞

真我GT6真機曝光,相機模組有驚喜

7月4日,真我GT6入網工信部,硬體參數和外觀設計被徹底曝光,最讓人驚喜的是後置相機模組。該機的配置和爆料基本吻合,核心優勢是5800毫安時電池和6.78英寸OLED無雙直屏,還有目前最強大的驍龍8Gen3處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