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這看似很科幻的名字,其實也有著多年的發展了。
只不過不同的人對「物」的定義不同,因此對於物聯網的應用和對物聯網的市場規模一直難有一致的表達,這或許會讓人們對於物聯網的認知相對模糊。因此要準確地說清楚關於物聯網的應用確實比較難,也存在著一定的分歧。
因此,小藝覺得不如就來說說便宜又好用的智能產品的由來,或許大家就能了解物聯網的發展對我們生活的影響。
你知道物聯網產品最開始在什麼地方開始火爆起來的么?或許你根本想不到,答案居然會是:眾籌網站。2014年的「小K智能插座」就是通過眾籌網站籌集了179萬人民幣,開發了可以由手機遠程控制的Wifi插座。而「小K」二代直接以539萬元直接刷新了國內眾籌的記錄。次年,「小K」三代,再次以2100萬元、超35萬人參與的眾籌,一舉成為當年最受關注的智能產品。
雖說現在回過頭來看「小K」智能Wifi插座似乎並不是那麼智能,只不過它可以通過手機遠程操控來開關電器而已,但是50元的售價已經可以算是市面上最便宜的物聯網產品了。
早在這之前,但凡具有Wifi功能的晶元成本就需要100-200元的成本。在2012年後,聯科發、高通、IT等巨頭紛紛推出了物聯網wifi晶元後,成本直線下降到30-60元不等。雖說僅僅用到了簡單的物聯網技術,功能不多性能也不高,但是勝在成本大降。
然而,讓人們想不到的是,在巨頭們紛紛下場爭奪Wifi新品市場的時候,打破市場競爭秩序的竟是一家中國的小型公司。
2014年,當國際大廠們將wifi價格壓到30~50元而興奮的時候,中國一家叫做樂鑫的科技公司居然開發了一款叫做8266的晶元,直接將價格打到了10元以內。極致的性價比使得8266獲得了全球廣泛的認可。再後來,小米家需要sifi控制的家電都少不了樂鑫晶元的加持。而作為消費者的我們,也從中享受到了科技帶來的便利。
很難想像如果沒有物聯網科技的發展,我們還需要花多久才能走進高性價比的智能時代。當然,關於物聯網技術的發展其實還有著更多的應用,由於篇幅問題,我們下回繼續聊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