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關於60歲老人凌晨三點排位一事,騰訊回應稱:關於網傳圖片「60歲老人凌晨三點排位」一事,我們高度關注並迅速開展了核實工作,經過近3天的篩查比對,最後成功鎖定到1個遊戲賬號。
該賬號曾屢次被判定為疑似未成年人操作,前後共計通過17次人臉識別,同時系統反饋結果比對公安數據源均保持一致。至於是否屬於 」他人代過人臉「無法判斷,如屬於「家長代孩子過人臉「,希望家長提高警惕,不要被騙刷臉。
9月6日晚,針對央視報道「花33元租號打2小時王者榮耀」,微博認證為官方微博的騰訊遊戲發布消息稱,賬號租賣嚴重破壞遊戲實名制和未成年人保護機制,截至目前,騰訊已向超過20家賬號交易平台和多個電商平台起訴或發函,要求停止相關服務。
17年,家長抱怨孩子總是玩遊戲,好的,國家幫你出個「實名認證」系統。然後呢?
19年,家長抱怨孩子總是玩遊戲,好的,國家幫你出了更嚴格的」防沉迷系統」。然後呢?
21年,家長還是抱怨孩子總在玩遊戲,好的,國家幫你直接限了孩子的遊戲時間,然後呢?
孩子去買號了,好的,遊戲公司幫你管制這些無良商家。然後呢?孩子用奶奶的身份證進行人臉識別了,好的,遊戲公司幫你核實,提醒你警惕被騙,不要替孩子刷臉。然後呢?就差騎你臉上跟你說自己的孩子自己管了!
從今年三月到現在,該賬號被懷疑是未成年人操作,前後十七次觸發並全數通過了人臉識別系統。十七次啊,全數通過啊。
說一個很嚴肅的事情,六旬老太凌晨三點排位還拿五殺,其實多少有值得懷疑的地方。但同時,原新聞中的凌晨三點過人臉驗證一事,又讓這個事撲朔迷離起來。我們先假設這個事情是未成年人用了老人身份證。
假如真是老太孫子打遊戲,那麼老太願意給孩子在凌晨三點過人臉驗證,這個事就不再是遊戲的事了。凌晨三點打遊戲,對於未成年人來說的確不是「合理健康遊戲」的範疇。
出於立場的不同,在教育孩子這個事情上,明明是學校、家長、社會共同應該負責的事,但種種現實原因,都在對孩子空餘時間娛樂項目上推卸責任,家長說忙沒空管孩子,學校怕出事不敢組織課外活動,社會整體又因為未成年人沒有經濟獨立權而刻意忽視未成年人的聲音。於是責任推來推去,遊戲就是最好的背鍋者,當然不是說遊戲無辜,但在這些事情上,本該發揮主要作用的幾方都沒有發揮適當作用。
家長正視孩子的娛樂需求並進行適當引導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但是,要不不正視孩子的娛樂需求也不給高質量替代品,要不就徹底不管,尤其是隔代帶孩子的,過於溺愛放縱。
不少家長有個非常雙標的行為:平時不讓娃們玩遊戲,一旦大人聚會,孩子呆不住了要吵要鬧,興緻正濃的家長們不少都會掏出手機「喏喏喏,給你玩會兒手機,一邊兒等我,別吵!」於是皆大歡喜,娃們捧著手機愉快地推水晶吃雞,大人們舉著酒杯開心地擼串吹牛。
也就是說,這個事如果真是孩子用家裡老人身份信息的話,真的很有必要考慮家庭教育方面的缺失。十七次人臉驗證全數通過,這對於被禁止侵犯隱私不偷偷打開前攝的遊戲app來說,已經是儘力了的方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