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從一個窮學生到成為如今的互聯網代表人物,全球年度電子商務創新的領頭羊,三家上市公司的CEO。
三十年間,他從一個創業失敗的小人物一步步走到在互聯網上叱吒風雲的商業精英。從開發軟體到研發手機再到如今的造車,看似風光無限的企業家背後又有著怎樣不為人知的辛酸歷程?本期商將風雲錄就為大家講述中國版的喬布斯,小米CEO雷軍的風雨歷程。
雷軍,1969年出生於湖北仙桃市的一個普通家庭。他從小就勤奮好學,讀書很努力,也願意吃苦。
1987年,他憑藉著自己出色的發揮,如願考上了武漢大學的計算機系。當年,很多人都不了解,甚至沒有聽說過計算機電腦這個領域,而雷軍卻毫不猶豫地選擇了這個專業。
武漢大學是當時最早實施學分制的大學,只要按學校要求,修完一定的學分以後就能予以畢業。剛上大學的雷軍依舊本心不改,始終嚴格要求自己,他選修了很多高年級的課程,僅用了兩年時間,就修完了所有的學分,還一連完成了大學的畢業設計。
雖說他現在被網路營造成了「油膩」人設,但不可否認的是,雷軍的確是一個一流編程工程師,在大學時期就出過兩本編程教材,是實實在在的「實力派」。
提前修完了大學學分的雷軍,把更多的時間都花在了電腦上。那個年代電腦是很昂貴的,剛開始,雷軍只用學校里的電腦,但學校里的電腦都有學生固定的使用時間,機房裡的電腦只有15台,無奈之下,雷軍只得到武漢的電子一條街上去蹭。
在接下來的時間裡,他就開始了計算機市場的闖蕩之路。雷軍可謂是工作經歷豐富,涉獵廣泛,因為技術很好,他幫人做過加密軟體,殺毒軟體,財務軟體等,還和朋友一起做過電路板的設計,焊過電路板,甚至連黑客他都做過。
一路下來,他和大多數電腦公司的老闆都混成了熟人,在武漢的電子一條街里還小有名氣。
在武漢電子一條街的經歷令他收穫頗豐。他在那裡認識了後來的金山副總裁王全國,兩人志同道合,幾次交流下,便成了很好的朋友,於是雷軍決定和王全國一起開發軟體。
當時國內的盜版十分盛行,軟體想要賣錢就得防止被拷貝,經過兩人的幾番商議,決定一起共同開發一款加密軟體Bitlok。雷軍和王全國白天工作,晚上和周末就會聚到一起研發Bitlok,在兩人的合作之下,僅僅兩周的時間,Bitlok就從他們手中誕生了。
此加密軟體一出,就被很多業內人員知曉,成為了當時為數不多的著名軟體之一。後來,這款軟體被雷軍不斷優化升級,幾家公司爭相購買,他也因此賺到了人生中高達上百萬的第一桶金。
愈戰愈勇的雷軍,在受《矽谷之火》中創業故事的影響後,心裡的火苗被瞬間點燃,輾轉反側了幾個夜晚。經慎重思慮,他決定和朋友們一起創業,他不甘心就這樣平平淡淡的度過這一生。
他們的公司主要做仿製金山卡的產品、打字印刷還有賣電腦等多種業務。但天不遂願,沒過多久,圈內就出現了一家比他們規模更大的公司,不僅盜版他們的產品,還把同樣產品的量做得更大,價格也比他們低。
雷軍一伙人創辦的三色公司在那時可以說是舉步維艱,連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都很困難,甚至有時還要靠與食堂師傅打麻將贏飯票,更別提公司的運營了。就這樣,他人生中的第一次創業在幾經轉折後,不得不以失敗告終。
22歲的他深感自己還太年輕,履歷不夠,經驗不足。幾番深思熟慮之下,他再一次重振旗鼓,去了金山軟體產品有限公司。
金山軟體產品公司是當時國內最優秀的PC軟體產品公司,雷軍先後任職了公司北京開發部的經理,珠海公司副總經理,北京金山公司的總經理。他在珠海公司任職期間,還認識了魅族的創始人黃章。
從22歲進入金山到38歲,雷軍在金山工作了整整16個年頭,並在2007年,成功帶領了金山公司上市。
雖做出了如此斐然的成績,但他並沒有就此停下腳步。他看到曾經都是他屬下的員工,個個創業逆襲做了互聯網大佬,而他,40歲了還是一事無成,感覺人生空虛。
同年12月,他選擇辭去了金山的職務。
離職後的雷軍沒有立刻做實體創業,而是做起了天使投資人,開始投資國內外各種軟體公司,還給自己的公司取名為「順為資本」,意味順勢而為。因為是理工男,他對手機和數碼產品很感興趣,經常搗鼓。
在他看到安卓和蘋果的智能手機發布後,他隨即意識到互聯網的浪潮就要來了,他心裡的某些種子也開始慢慢地生根發芽。
雷軍憑著自己敏銳的洞察力,決定再一次開啟自己的人生新里。他借著自己在金山時積攢的人脈,與業界內知名人士聯合創辦了小米科技。
雷軍用了短短五年,讓小米成為了國內最成功的手機公司,年銷量達到六千多萬,國內幾乎無人不知小米。
「為了發燒而生」,「低價高配」……小米一路攀登,一路創造奇蹟,而雷軍本人也就此登上胡潤富豪榜,擁有了自己的「科技帝國」。
如今,這個在互聯網史上締造過傳奇的創業精英,開始了他人生中的最後一次創業。在今年3月份的小米硬體發布會上,雷軍總結了小米一路走來的艱辛歷程,隨後,他便說出小米將會迎來新的蛻變,那就是造車。
雷軍為這一次創業押了一場重注!他成立了全資子智能公司負責智能電動汽車的業務,投資達100億元人民幣,並預期未來十年再投資100億美元,還有1080億人民幣的儲備資金做後盾。這將是他人生中最後一個重大創業項目,為此他拿出了全身的家當,只為小米而戰。
一路走來,雷軍擁有了很多頭銜,企業家,互聯網大神……,或許他最中意的頭銜,還是創業者。
其實成功的路上並不擁擠,因為堅持的人很少,如果找不到一個堅持的理由,那就給自己一個重新開始的理由。
就算是企業家也有跌倒過無數次的時候,只不過他們都會在失敗後選擇繼續向前沖,衝到了普通人到達不了的頂峰,總有人要贏的,那為什麼贏的那個人不能是你呢?為著一個初衷,雷軍沖了三十年,衝到了中國幾乎大家都知道他。半山腰太擁擠了,希望我們都可以去山頂看看。
你心裡的雷軍是什麼樣的呢?歡迎你在下方評論區留言與我交流你的看法。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關注我,為我點贊轉發,你們的鼓勵,將會是我做出更好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