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張之洞

張之洞指著富人,對縣令說:「大人,就是他搶了我的馬!」縣令大聲怒斥道:「你這乞丐竟敢誣衊人家!來人,給他杖打四十!」

在明媚的陽光下,松滋縣的縣衙前異常喧鬧。窮人與富人的爭執聲響徹雲霄,每個聲音都在為了正義或是私利竭盡全力。

在這熱鬧的場面中,一個看似不起眼的窮人站在富人面前,懷裡抱著一捧希望和不滿。

「大人,就是他搶了我的馬!」窮人指著富人,聲音里滿是無奈與恨意。窮人的眼睛深邃,似乎蘊藏著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

那名穿著華貴的富人臉色一變,急忙為自己辯護:「一派胡言!我何時搶過他的馬!這是無稽之談。」

縣令一聲令下,衙役牽來了那匹成爭端的馬。兩人靜候馬匹的反應,卻見馬只是淡淡嗅了嗅,便顯得漫不經心。縣令面露不悅,對著那名窮人大聲斥責。

而就在衙役舉棍欲打時,富人突然心生恐懼,忙不迭地去阻止。「大人,萬萬不可!萬萬不可啊!」富人的聲音里滿是慌亂和恐懼。

縣令一時無從判斷,只得命令雙方詳細敘述經過。這時,富人將真相揭開——那名窮人竟是湖廣總督張之洞!張之洞溫和地微笑,從容不迫地展示出自己的官印。縣令大驚失色,連忙下跪謝罪。

張之洞笑著擺手,表示理解縣令的難處,卻提出了一個問題:「為什麼馬嗅了沒一會兒之後,您就斷定了是我在騙人呢?」

縣令低聲回答,言辭中透露出對馬的理解和觀察。張之洞聽後哈哈大笑,稱讚縣令的清廉與智慧。

實際上,張之洞此行的目的遠不止於此。

在張之洞作為湖廣總督期間,深知自身肩負的責任與使命,他對於民生問題的重視遠超一般官員。

晚清那個動蕩不安的時期,民間疾苦、官場腐敗層出不窮,張之洞常常感到深重的憂慮。於是,他經常出巡各地,以實地考察的方式,了解百姓疾苦,並且監督地方官員的作風和能力。在聽說松滋縣的縣令剛正不阿、執政為民後,他內心湧起了一股強烈的好奇與期待。於是,張之洞便決定親自前往松滋縣,來一次不聲張的暗訪。

張之洞在松滋縣的偶遇,實際上並非純粹的偶然。當他的老同學,一位昔日科舉場中的摯友,意外遇見他時,兩人的對話間夾雜著多年未見的驚喜和懷念。那富人激動地問道:「張兄,何時抵達,何以未有音訊,竟然偶然相逢於此處?」張之洞笑著回應:「情深意重,偶爾想見識見識你們松滋的風土人情。」

在這場意外的相遇中,張之洞敏銳地捕捉到了一個絕佳的機會。他知道如果以總督的身份出現,必定會受到縣令的鄭重接待,那樣就無法真正考察到縣令的為官之道和處事方法。於是,他請求老同學幫他準備了一身普通百姓的衣著,打算以一個普通百姓的身份,前往縣衙,上演一出「馬盜」的戲碼。

那富人起初對張之洞的提議感到吃驚,但很快就明白了他的用意,於是笑著點頭:「好!好!張兄的主意真是巧妙,我必將配合得天衣無縫!」

於是,在松滋縣衙前發生了之前的一幕,張之洞指控富人「盜馬」,而富人則一臉委屈地辯駁。

整個事件雖然短暫,但張之洞通過這一齣戲碼,不僅考驗了縣令的斷案能力,更深入地觀察了他身邊人的反應與處理方式。儘管縣令起初受馬的行為誤導,錯怪了他,但整體上,縣令的處理方式和對正義的執著令張之洞十分欣慰。他不僅確認了縣令的清廉與正直,也間接地了解了整個縣衙的風氣與運作。

這次經歷雖然波折,但對於張之洞而言,它不僅是對一名縣令的考驗,更是一次深入民間的體驗。

在那個時代,能有像張之洞這樣深入實際、關懷民生的官員,實在是難能可貴。

他的行為不僅展現了他對民眾的深厚關懷,更反映了他對治國理政的高度認真和智慧。

張之洞的這次行動,不僅巧妙地揭露了人性的複雜,更在微妙的權力遊戲中,展示了他作為一名高級官員的智慧與手腕。而這樣的故事,對於我們今天來說,不僅是對歷史的一次回顧,更是一次深刻的思考——正義與智慧如何在複雜的人世間展現其價值。

參考資料:

張之洞傳

作者:王春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