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說」當讀書人耍起流氓來

文/楚墨青衣‖今日頭條號獨家發布

喬豐蓮從鄉下到城裡來的時候,身邊還帶了一個女兒。

女兒三歲零幾個月,若在城裡,這時候就應該進幼兒園了,但喬豐蓮初來乍到,連個落腳的地方都沒有,拖著這個小不點,整天四處找工作,腳都被鞋跟磨破了,後來還是一飯店老闆娘看她可憐,留她在店裡幫忙,只管母女三餐,至於薪酬,視飯店的營業額而定。

湊巧那段時間,老闆娘飯店的生意特別好,她一高興,說是喬豐蓮給她招來的財運,問她若願意的話,可以跟她簽合同,打算把她當員工給固定下來。

喬豐蓮一聽,覺得這倒不失一塊落腳的地方,於是問老闆娘,若固定下來,能不能給她母女解決一片遮風擋雨的瓦。

老闆娘想了想,就想到飯店後面有一條老街,一排的老房子,沒人住,全都租給外地人,價錢很便宜,一般花個兩三百就能拿下來。她跟喬豐蓮說,她可以幫她找一間,但條件是她能不能早上幫她支爐子賣早餐。

喬豐蓮二話不說就答應了。還說她會包包子,她到城裡來之前,就專干這個,還說她家祖上三代都干這個,而她就是傳襲奶奶的。

老闆娘一聽,更是像撿到寶一樣,說,行,以後你只管著我飯店的事,住的地方,我去幫你落實。

沒想到,喬豐蓮做的包子,還真的好吃又好看,就像她的人一樣,被老闆娘店裡的飯菜喂沒幾天,立刻就豐腴白皙珠圓玉潤,像她手上包子,饞人眼目。

於是,不用多長時間,喬豐蓮跟她的包子,就都出名了。這街坊四鄰,都知道她的包子品相好,而她的色相更好,兩兩好上加好,使得老闆娘這店裡的生意,每天顧客盈門,也不知是來買包子還是看人,反正醉翁之意不在酒的人大有人在。

其中,有一個叫林苒華的,仗著自己在一所小學教書,自詡是讀書人,因家庭負擔重,所以到現在連城裡的片瓦都買不到,屈居在這一條老街,也是租房過日子,只是不知他何來的優越感,老覺得自己住在這裡,是委屈了自己的身份。

那次,老闆娘在幫喬豐蓮找房子的時候,想著就她母女兩個,怕被人欺負,為安全起見,就想找一鄰居比較好相與的,剛好林苒華隔壁空著一間房,於是好巧不巧,兩人就這樣成了鄰居。

林苒華也是有過一段婚姻的人,可惜這段婚姻最後啥都留不住,就留給他一個兒子。兒子今年剛滿六歲,正要讀小學,因林苒華在這座城市沒有自己的房子,所以兒子的讀書就成了一個大問題。

後來,好不容易做通他任教學校的工作,給兒子找了一個名額,卻因高額的贊助費望而卻步,雖說教師可以減半,但另一半也是他望塵莫及的天文數字,實在沒辦法,只能把兒子送回鄉下,任其在鄉下廣袤的大地上土生土長。

於是,在跟喬豐蓮做鄰居的那段日子裡,林苒華是單身一個人的,一個人的生活,自然過得比較浮皮潦草,飯是不做的,平時學校飯堂打發了事,只有周六日在家時,吃飯才成問題,好在他要求不高,以前餓的時候,就跑去老闆娘的店,一碗素麵就地解決,現在因有喬豐蓮做的包子,那就更好應付,直接要了兩個包,湊合著就是一餐。

如此的生活,落在喬豐蓮眼裡,就覺得這個男人不容易。孤身一人在外謀生計,末了連三餐都只維持在溫飽線,比她還不如,起碼她還能在老闆娘的店裡,任意吃喝。

特別是有一次喬豐蓮一手扛著一大袋麵粉,一手還拉著女兒,被林苒華看見了,趕緊上來幫忙,問她怎麼不把女兒送幼兒園。

喬豐蓮說錢不夠,等再攢攢,下半年應該就可以了。

就因為這句話,撩起了林苒華思子之情,他嘆了一口氣,說跟你比起來,我這個做父親的比你還不如。沒想到你一個賣包子的,比我這個當老師的,賺的錢還多,越說越覺得讀書讀到他這份上,真是大倒霉頭,因此心生唳氣,臉也陰了起來。

只可惜喬豐蓮沒注意,此時她的關注點放在林苒華那一句當老師的,心想原來他是學校老師,是文化人,比她可高人一等呢。

從那以後,林苒華再去店裡買包,喬豐蓮本著既尊重他又覺得他實在不容易的複雜心理,多給他一兩個包子或者乾脆就沒收他的錢。對此,林苒華沒啥表示,只報給他一個承讓了的微笑。說不出是因感謝,還是覺得他拿了,是看得起她,反正那個笑,包含的內容太複雜,複雜得喬豐蓮覺得她思想境界太低,無法理解。

但能理解又如何,她一個做包子的,除了做包子,也只有做包子,她啥都不懂,也不想懂,懂了如何,又不能當飯吃,解決她母女的溫飽問題,所以她的眼裡心裡,除了包子,還是包子。

當然女兒入幼兒園的事,也成了她拚命做包子的原因。所以那段日子,她雖時不時地接濟幾個包子給林苒華,但當其時她心裡沒啥想法,只想著鄰居一場,又兼他是學校老師,讀書人,她看不得這樣的人把日子過得這麼苦巴巴,所以在能力所及之處,她能幫著一點就是一點。

但她這一點好,落在林苒華眼裡,就成了她是否對自己有意,所以他當仁不讓地就接受了她的好意,還覺得她一個做包子的,他吃著她的好,其實就是在抬舉她。

於是,一次兩次,次數一多,林苒華吃起來就毫無心理壓力,有時,為了顯示自己近水樓台先得月的優勢,乾脆不去店裡,看她出門直介面諭給她,晚上回來給我打包幾個包子。

當然,錢的事,就一字不提。而喬豐蓮倒不計較,覺得她本來就不打算收他的錢,還把他這種行徑,理解為他或許怕彼此難堪,所以乾脆閉口不說,這就是讀書人的處事方式,懂得給雙方互遞梯子。

不過這樣的梯子,爬久了就習慣成自然。在不知不覺中,林苒華就當那店是喬豐蓮自己開的,想改善個口味,吃點別的東西,張口就來,隨口就點,今天說給我打包一碗素麵,明天就升級到素麵太素,最好多放幾片肉,牛肉羊肉都可以,沒有的話豬肉也行。

這樣的要求就有點難為喬豐蓮的腰包,畢竟她想攢一個錢不容易,而女兒入園的事,當然就成了她頭等大事,況她跟他非親非故,也不是什麼男女關係,無非是看他一個人過得有點清苦,敬他是一個老師,只要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能幫就幫襯著點。

但這個點不知什麼時候,被林苒華誤以為那是喬豐蓮在討好他的一種模式,當然表面上,他或多或少還是會給她放幾個彩虹屁,誇她的包子做得好吃,隨口再附贈一句此物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嘗的彩虹詩,把喬豐蓮哄得心花怒放,覺得讀書人到底就不一樣,夸人的話都是出口成章,比不得她鄉下那個前夫。

一想起前夫,喬豐蓮就覺得她這輩子做得最錯誤的一件事,就是嫁給了他。結果好處沒撈著,倒讓他出軌別的女人,還理直氣壯嫌她不會給他生兒子。

就為這,喬豐蓮才帶著女兒,離開那個家,一路磕磕碰碰莽莽撞撞地來,幸好天可憐見,讓她遇上老闆娘,母女倆這才有了這個落腳點,也才有了今天諸事不愁,只愁給女兒找一個好的幼兒園上,以後讓她走一條跟她不一樣的路。

而這樣的路,需要喬豐蓮做多少個包子,付出多少辛勤的汗水,積攢多少個汗板,才能幫女兒鋪平另一條路,托起她往後的讀書生涯,幫她拾級而上。

一想到這些,喬豐蓮就覺得林苒華是不是越來越過份了,連這個也敢要求她,當她是什麼,管飯的,也不知他哪來的底氣,敢這麼理所當然,就因為他給她放幾個彩虹屁,要這樣的話這種屁話不要也罷,成本太高了。

於是,下次林苒華再口諭她的時候,她連嗯一聲也省了,裝著聽不見的樣子,不作理睬。而他以為她已接收到了,於是躺平家裡,坐等她送飯。

等晚上喬豐蓮回來,不見她來敲他的門,而是聽見她打開自家的門,進去了,之後門被隨手一關,他等了很久,見毫無動靜,覺得有點反常,於是第一次去敲她的門,問她飯呢?

她裝聾作啞,反問啥飯?

早上不是叫你幫我帶飯回來嗎?

哦,有嗎,你啥時候說的,我怎麼沒聽到,不過也許是因掛著我閨女今天要入園的事,一高興,啥事都入不了耳。

一個丫頭片子,入個園就把你高興成這樣。

你說啥。

哦,沒,沒,林苒華這才意識到他這隨口而出的話,有點不識事宜,趕緊轉移話題,說我因等著你的飯,這會肚子餓了,怎麼辦?

怎麼辦?喬豐蓮因著林苒華剛才那聲丫頭片子,已經對他怒不可遏,現在再聽他說這一句,一氣之下,當場就炸毛了,說怎麼辦,我管你怎麼辦,你以為你是誰啊,就憑著你一個讀書人,我高看你一眼,你就把尾巴翹上天了,也不拿鏡子照一照 ,人有臉樹有皮,你知道沒臉沒皮是什麼嗎?

是什麼?

就是專門針對你這種人的。

說完之後,也不想再跟他廢話,門砰地一聲,關了。留下門外的林苒華,做夢也沒想到無端會受喬豐蓮這一頓奚落,吃驚之下,不禁惱羞成怒,想要反擊過去,沒想到被她擋之門外。

一氣之下,本想敲門跟她對仗,又想著自己身為一個讀書人,跟她這種低賤之人對罵,不僅降低自己的身份,關鍵是還對牛彈琴,而且她要是真的發起恨來,自己也落不到好,不過也不能這樣便宜了她,於是對著門外,恨恨地啐了一口,說你等著瞧,我跟你沒完。

沒完就是他得找機會羞她一頓。於是,林苒華找了一個喬豐蓮做包子最忙的時候,去了一趟店,那時人最多,店口都排起長龍來了,他直接上去就是一巴掌,隨口罵了一聲臭婊子,還真當自己是啥尤物,也不拿鏡子照一照自己是啥貨色,以為拿些小恩小惠勾引我,我就會上鉤,沒門。

眾人防不到有這一出,在驚訝之餘,忙問是怎麼一回事,以為兩人是在談朋友,不過再怎麼樣,男人出手打女人就是不應該。

不應該的是林苒華還以為他這一招出來,肯定會博來很多人的同情,畢竟現在滿大街都在井噴三兒,別人就會以為她也是狐媚魘道的人,色誘不成,反倒被他掄拳頭制止。

可是,群眾的眼睛其實都是雪亮的,特別是老闆娘,打從喬豐蓮來的第一天,她的吃苦耐勞與溫柔敦厚,就一直被她看在眼裡,她也知道她幫他打飯的事,當時她還問她,你喜歡他?

喬豐蓮驚得擺擺手,說不是的不是的,沒你想的那樣,無非是看他一個讀書人,日子過得清苦,想著能一起做鄰居,也是種緣分,反正帶飯也是順手牽羊的事,能幫就幫唄。

沒想到這妹子竟然幫了一個白眼狼。

老闆娘挺身而出,幫喬豐蓮實話實說。

當時林苒華還想再狡辯,不提防有同住的鄰居,也挺身而出,曝了林苒華在背後揶揄喬豐蓮,說那女人,要不是看在她時不時給我帶飯的份上,就憑她一個打工妹,想跟我平等對話,做夢去吧。

此話一出,眾人咆哮,全都覺得一個男人下作到這個份上,他自己不丟人大家都替他覺得沒臉見人,真是敗了咱男人們的臉面。

於是,一擁而上,大家覺得有必要替那個弱女子出一口惡氣。

不過,那口惡氣終究是如鯁在喉,只能讓大家犯噁心,因為林苒華一見勢頭不對,已經溜之大吉了。

而喬豐蓮倒是能看得開,覺得她的日子只要往好的方向走,卯足幹勁,讓女兒一路讀下去,所以她憑手藝跟老闆娘重新議好合作事宜,以後她做的包子,除了底薪,另有提成。

這是喬豐蓮目前覺得最能駕馭的最好生活,至於以後,以後憑自己的本事過日子,還能差到哪裡去,只能是後勁十足,越過越好,越過底氣越足。


------謝謝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