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郎中收兩個徒弟,一個聰明一個愚笨,竟將女兒嫁給笨的

郎中郭毅仁,南宋年間人氏,年三十,妻子楊氏,女兒郭萬芬年十歲,一家三口住在一座山腳下,樂善好施,懸壺濟世,治病救人,是村民之福。

楊氏本是城裡的大家閨秀,年幼的小芬常好奇地問她母親,為何會嫁給爹爹,為何偏安於一個小山村?

原來郭毅仁家在這個山村,後經親戚介紹去城裡學醫,聰明好學,勤於鑽研,醫術高明,楊氏年幼體弱,先由郭毅仁的師父,後由郭毅仁照顧,二人日久生情。

怎奈郭毅仁父母積勞成疾,他是家中獨子,又懂醫術,又孝順,便放棄了在城裡的生活,回到村裡照顧父母,楊氏思念郭毅仁,苦苦哀求她的父母,嫁給了郭毅仁。

楊氏從一個千金小姐,大家閨秀變成了一個村婦,但她毫無怨言,孝敬公婆,照顧相公,教養女兒,守在郭毅仁的身邊,過著平淡但幸福的生活。

小芬乖巧懂事,以父母為榜樣,不僅和楊氏一起照顧爺爺奶奶,夏天她會背著小背簍給村民們送一些防暑降溫,驅逐蚊蟲的草藥。

冬天會給村民們送一些驅寒保暖,防止凍瘡的草藥,頗受村民們喜歡。

楊氏生下小芬後,就再也不能生育,心存愧疚,擔心郭家的香火和丈夫的醫術無人繼承,曾勸郭毅仁娶個妾氏。

但郭毅仁說:「娘子,我本是山野村夫,承蒙不棄,你遠嫁至此,任勞任怨,對我不離不棄,我怎麼會另娶她人?醫術之事,可以收徒弟。」

然而因為這件事,原本平靜而幸福的一家三口,起了巨大的波折。

因為郭毅仁招收了兩個徒弟,一個是村裡十歲的馮春,因父母雙亡,被叔叔收留,郭毅仁見他可憐,主動收他為徒;另一個是鄰村十二歲的劉智,對醫術著迷。

馮春雖然心地善良,但是為人愚鈍,讓郭毅仁頗為傷神,劉智果然聰明,心地倒是不壞,但是急功近利,太愛表現,因為小芬經常幫助馮春,讓劉智心存嫉恨。

一年後的一天,郭毅仁去較遠的一個村莊出診,傍晚時分到家,發現家門口圍了很多人,他以為是誰家送來了重病的人,剛想走過去。

忽然,他聽到妻女哭泣的聲音,有人喝道:「劉智誇口能替我爹診治,結果我爹吃了他開的葯,不省人事,你們必須賠錢,不然別怪我不客氣。」

旁邊的人都勸那個人,還說郭大夫心地善良,醫者仁心,醫術高明,一切等他回來再說,興許病人還有救。

郭毅仁頓時明白是劉智不聽自己的告誡,私自給人開藥方,出了大事,人命關天,他趕緊衝到院子里,讓眾人閃開,他來給那個人的爹治病。

那位劉老漢,年近五十,已經奄奄一息,郭毅仁趕緊給他把脈問診,問清楚劉智給他開的藥方,重新用藥加施針,總算是保住了劉老漢的命。

他當場決定趕走劉智這個屢教不改的徒弟,因為他還揚言自己聰明,深得郭毅仁師父的真傳,將來肯定會繼承師父的衣缽,還有醫館,甚至會做郭家上門女婿。

劉智哀求了片刻,見郭毅仁意志堅決,便含恨離去,臨走時說:「今日之辱,定會讓你加倍償還。」

第二天天剛亮,就去山中為劉老漢採藥,親手為劉老漢煎藥,讓女兒小芬喂他吃藥,將方子交給馮春,如果自己不在家,照此辦理即可。

現在他只有十一歲的馮春,他也知道招徒弟並非易事,馮春雖然愚鈍,但心地善良,忠厚老實,便耐心細緻地教授他醫術,馮春感激涕零。

幾天後的上午,家中沒有來病人,因為劉老漢的病情尚未痊癒,郭毅仁辭別妻兒告訴他們這次出門少則兩三天,多則七八日,還叮囑了馮春一番。

郭毅仁上山去採藥,沒成想,等他回來時,家中發生重大的變故。

由於以前去過的地方的草藥,郭毅仁都瞭然於胸,沒有他想要的草藥,決定去深山試試,他為了父母的病曾經冒險去過,並沒有發生什麼事情。

可是被楊氏知道後,她十分緊張,千叮嚀萬囑咐郭毅仁不要以身犯險,家中還有妻女在為他擔心,可是這一次,因為劉智的事情,讓醫館名譽受損。

郭毅仁想早點治好劉老漢,儘早挽回醫館的名譽損失,因為有些老百姓去很遠的地方治病,讓他於心不忍,所以他決定再次去了深山。

他和往常進山採藥一樣,先到山腳下的山神廟,傳說山神廟供奉這一對夫妻,一個老翁和一個阿婆,老翁原本是樵夫,阿婆是他的娘子。

他們為了拯救村民,甘願犧牲,與蟒妖搏鬥,最後和蟒妖同歸於盡,可是奇怪的是,今天的阿婆不見了,老翁倒在地上,身上有破損。

郭毅仁將老翁扶了起來,簡單將破損處進行了處理,放了些供品,然後說道:「我著急上山採藥,等我下山後,請人來找阿婆,再請泥瓦匠來修葺。」

他說完進山,在攀岩一處陡坡時,忽然腳一滑,滾了下去,所幸抓住了樹枝,並無大礙,但是他意外發現了一個山洞,裡面有人發出痛苦的聲音。

正所謂醫者父母心,郭毅仁趕緊走了進去,發現一個白髮老翁,傷痕纍纍,躺在一堆草上,郭毅仁扶老翁坐起來,替他診治,還說洞中條件簡陋,要背老翁下山去。

可是老翁說:「其實你來之前已經治過我了,我在洞中隱居多年,靠洞里的山泉解渴,山間野果充饑,我習慣了這裡的生活,不會跟你下山的,你走吧。」

郭毅仁聽得有點糊塗,第一次見老翁,怎麼替他醫治過了呢?難不成是老翁前面病糊塗了?

雖然劉老漢等著自己的草藥,但是他家中的藥房,馮春照辦,劉老漢也會好起來,只是需要的時日多一些,但眼下老翁才最為要緊。

郭毅仁決定留下來給老翁診治,但是他擔心老翁趕自己走,所以他說:「平日里,我奔波勞苦,勞心勞力,正好跟你一樣,在這裡隱居幾日,可好?」

老翁想了想說道:「也好,只是委屈你了啊,你不怕你娘子和女兒擔心你?」

郭毅仁說道:「我是個鄉村大夫,經常外出問診,在外停留幾日無妨,臨行前,我和我娘子還有女兒囑咐過了,你就不用擔心了。」

一晃七日過去,老翁痊癒,郭毅仁辭別老翁下山,臨行時老翁送給他一本醫書和一百兩銀子,說是替他診治和照顧他的酬勞,郭毅仁堅決放下銀子。

他手下了醫書,書名《百草集》,上面有很多他聞所未聞的草藥,老翁說是在山間不經意間撿到的。

郭毅仁如獲至寶,離開山洞,可是老翁給的銀子卻在自己的口袋中,他返回去找老翁,卻不見他蹤跡。

他採藥下山而去,來到山神廟跟前,發現山神廟已經被修葺一新,老翁也煥然一新,他娘子端坐在旁邊。

而老翁看著有些面熟,不過山神廟的老翁顯得神采奕奕,容光煥發,衣服也是新的,郭毅仁覺得很好奇,拜過之後,趕緊下山。

傍晚時分,他來到村口,就有人喊道:「郭大夫,你可算是回來了,這些年你都去哪了啊?」

郭毅仁覺得很好奇,因為他僅僅出去了七天,怎麼說好幾年呢?另外他發現遇到的村民比以前老了許多,正在猶豫之時,遠處一個氣喘吁吁的小夥子跑了過來。

郭毅仁仔細一看,是徒弟馮春,幾天未見,怎麼變成了十七八歲的小夥子了呢?馮春來到他跟前,跪倒在地。

他哭訴道:「師父,你可算回來了,怎麼師娘和小芬沒跟你一起回來嗎?」

郭毅仁覺得不可思議,自己一個人上山採藥,臨行時和娘子還有小芬告辭過的啊,怎麼會和她們在一起?

他剛想說話,劉老漢走了過來,拉著郭毅仁的手說道:「毅仁啊,聽聞你上山替我採藥,可是你這一走就是七年啊,鄉親們到處找你,可是怎麼都找不到你。

我們都以為你被野獸吃了呢,你回來了就好啊,我的病早就被馮春給治好了,你要是不回來,老漢我真是愧疚難當啊。」

郭毅仁聽得雲里霧裡,他趕緊向聞訊趕來的村民打了招呼,拉著馮春回到屋裡,可是家中不見娘子和小芬的身影,他趕緊問馮春到底怎麼回事?

原來,那天,郭毅仁上山之後,他在山洞中住了七天,但實際上是過了七年,楊氏和小芬開始幾天倒覺得沒什麼,因為郭毅仁出去個三五日不回來很正常。

但是過了十日,母女倆就開始擔心了,馮春也是如此,他不僅四處尋找師父,還拜託村民一起幫著尋找,可是苦尋月余,仍然不見郭毅仁的蹤影。

馮春並沒有離開醫館,他雖然不能替人診治,但是可以採藥掙錢和潛心苦讀醫書,還有照顧楊氏母女二人,轉眼馮春長得高大,結實。

他每次上山採藥都會留意師父的行蹤,長大之後,還冒險去了深山裡去,有一次,他在山中遇到一個白髮老翁,他向老翁打聽師父的下落。

老翁說沒有遇到他的師父,不過他送給馮春幾個野果讓他嘗嘗,馮春吃過之後,忽然覺得自己茅塞頓開,以前很多醫書中看不明白的內容,都想通了。

他回家後趕緊把這個事情告訴楊氏和小芬,小芬替他高興。

但楊氏說:「小春啊,你變聰明,師娘替你高興,但是你以後不要再去深山了,我不想你重蹈你師父的覆轍,既然你現在茅塞頓開,就嘗試著替人把脈問診吧。」

十三歲的馮春開始替人把脈問診,從簡單的病症開始,逐步深入,雖然沒有師父的指點,但是靠著自己的苦讀和鑽研,也能替附近的村民醫治。

郭毅仁聽到這裡,不由得懷疑他遇到的老翁是仙人,住的是仙人的洞府,正所謂天上一日,人間一年,不然一切都無法解釋,因為馮春說他已經十八歲了。

郭毅仁忙問道:「徒兒,你能有今日,為師十分欣慰,接下來,我會精心教導你,你剛才說師娘和小芬怎麼沒和我一起回來,是怎麼回事?我沒見過她們啊。」

馮春說道:「師父,三年前,劉智突然跑了回來,說他自從被師父趕走之後,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去了城裡的醫館學醫。

他說一次偶爾的機會遇到了師父你,不過他說你流浪街頭,乞討為生,可能是你墜崖摔壞了腦子,神志不清,以前的事情都記不清了。

劉智想帶你回來,可是你不同意,說根本不認識他,所以劉智跑回來,讓師娘和小芬去和你團聚,把你給接回來。

我怕其中有詐,說我去城裡確認後,再讓師娘和小芬去,可是師娘和小芬聽到師父你的消息,十分激動,當即就跟著劉智去了城裡。

師娘還說城裡有她的兄弟姐妹,不會有事,如果師父真的神志不清,她會將你留在縣城醫治,等你好了之後,再帶你回來,讓我留在醫館照顧鄉親們。

師娘和小芬走了之後,許久沒有回來,我十分擔心,就去縣城尋找,可是小芬的舅舅和姨娘都說沒見到她們兩個,於是我做了游醫,四處打聽他們的下落。

我也四處打聽劉智的下落,可是直到前陣子,我才打探到劉智的消息,不過他因為賭博賠光了錢,醉酒掉河裡淹死了。

可是我又擔心師娘和小芬回村裡了,所以每隔十天半個月,我會回趟村裡,順便也診治村裡的病人,照顧我的叔叔嬸嬸,結果有人告訴我您回來了。」

郭毅仁聞聽此言,驚呼道:「哎呀,不好了,想必劉智對當年之事,懷恨在心,得知我失蹤多年,猜想我不在人世,他要謀害你師娘和小芬啊,我這就去城裡。」

可是由於郭毅仁情緒激動,擔心過度,從椅子上起身太過迅速,忽然暈了過去,馮春趕緊扶他上床休息,替師父把脈診治,所幸並無大礙。

郭毅仁暈倒期間,他做了個夢,夢中在山洞中的老翁竟然出現了。

郭毅仁趕緊磕頭說道:「老人家,我現在知道你是仙翁了,沒成想我在洞中住了七日,回到家中,卻過去了七年,如今我妻子和女兒恐怕凶多吉少,還請你相助啊。」

老翁扶起郭毅仁說:「郭大夫,你不必多禮,你曾醫治過我,照顧我,不然我不會恢復得那麼快,我乃山神廟的那個老翁。

那天,我和娘子追殺一隻傷害百姓的狼妖,我們三個都身負重傷,要不是你在山神廟中幫我收拾塑像,讓我恢復了不少的法力,不然我們恐怕凶多吉少。

後來狼妖被我們降服,不過因為在打鬥中,我處處照顧我的娘子,我的傷勢比較重,她扶我來到洞府,出去找仙人來給我醫治,結果發現了你,就讓你掉入洞中。

你果然心地善良,醫者仁心,讓我十分感動,我娘子得知你精心照顧我,她對你十分放心,她回到山神廟,守護山中安寧。

另外我算出你有劫難,所以我就答應你留下,好幫助你,因為那個劉智雖然聰明,但是他心術不正,他會以你作為要挾,逼迫小芬嫁給他,還會害你性命。」

郭毅仁趕緊問老翁,自己的妻女現在怎麼樣?如何和他們團聚?

老翁說道:「你娘子無事,你先去救你的女兒吧,她在隔壁縣城的葛員外家,一去便知,記得帶上我送你的醫書。」

郭毅仁剛想再問,結果被馮春叫醒,他睜開眼睛一看,原來天已經微亮,馮春問他感覺好些了沒,早餐已經準備好,讓他去吃飯。

郭毅仁起床後,簡單吃了早飯,就說去隔壁縣找小芬,馮春驚呼道:「哎呀,師父,我還是很笨啊,劉智說在縣城見到過你,我以為你們就在本縣呢。

師父,這一次無論如何,我都要陪著你去,我現在就一直後悔,上次沒有陪著師娘和小芬一起去,能找到小芬實在是太好了,想必師娘也會沒事。」

郭毅仁看了看馮春,發現他每次提到女兒小芬的時候,神情不太一樣,大致知道馮春喜歡小芬,想想也是,他們從小就認識。

郭毅仁離開的七年,四年之中他們在一起相處,這三年又四處尋找他妻子和女兒,相對於劉智,馮春這個孩子讓人覺得踏實。

師徒二人去了隔壁縣,很快打聽到葛員外家,還沒等郭毅仁問自己女兒的事情,葛員外連忙問道:「你是不是遇到過你們那裡的山神廟的老翁?他託夢讓你來的?」

郭毅仁連忙稱是,葛員外說道:「他是我的祖先,後來我們輾轉搬到這裡來定居,三年前,他託夢給我,讓我照顧一個小芬姑娘,第二天一早,她就站在我家門口。」

郭毅仁連忙問女兒怎麼樣?怎麼沒見到她?葛夫人傷心地說:「小芬確實在我家,她是我相公祖上所託,我們不敢怠慢,她不僅漂亮,還聰明伶俐,勤勞善良,懂得醫術。

而我的兒子自幼體弱多病,大夫說他活不過二十歲,小芬姑娘精心照顧我兒子,我兒子確實好了許多,但是病情並未痊癒,小芬常說如果你在就好了,肯定有辦法。

可是她說你失蹤多年了,再過些日子,我兒子就二十歲了,小芬十分著急,就以身試藥,勸都勸不住,結果她病倒了啊。」

郭毅仁趕緊讓他們帶自己去看女兒和葛公子,不過他們的病情讓郭毅仁束手無策,一個病入膏肓,一個中毒太深,都昏迷不醒。

郭毅仁忽然想起老翁送的《百草集》,以前只是簡單瀏覽了下,沒仔細看,他趕緊拿出來,仔細閱讀了一遍,發現了治療方法。

幾天後,小芬和葛少爺蘇醒,小芬看到父親後,嚎啕大哭,說道:「爹爹,孩兒還以為再也見不到你了呢,能再見到你真是太好了。

那天,劉智說要帶我去找你,說你神志不清,如果有人精心照顧,再找人醫治,或許會好起來,我和娘都信以為真,再說舅舅和姨娘都在城裡,我們就跟著他去了。

可是中途,劉智就露出本來面目,他說從小就喜歡我,所以才處處和馮春爭,也在眾人面前表現自己,就是為了想讓我覺得他有多了不起,為了將來娶我。

他被你趕走之後,懷恨在心,去了城裡在醫館重新學徒,可是還是死性不改,急於求成,又被趕了出來,後來得知你失蹤後,他心生毒計。

將娘和我騙了出來,逼著我嫁給他,我誓死不從,他竟然要將我和娘賣掉,幸虧被一個善良的老婆婆給買下了,他收了銀子就走了。

老婆婆放了我們,但是她說怕劉智還會找我們的麻煩,就讓我來葛員外家中,讓娘跟她住三日就來和我團聚。

葛老爺和夫人,還有葛少爺對我就像家人一樣,為了報恩,我就照顧葛少爺,等娘來找我,可是三年了,都沒見娘來找我。

我想去找娘,可是害怕遇到劉智,又不放心葛少爺,因為他離二十歲越來越近,爹,葛少爺怎麼樣?你一定有辦法救他的對吧?

馮春哥現在怎麼樣啊?他還好嗎?你見過他嗎?他有沒有找過我啊?他成親了嗎?」

郭毅仁說道:「傻丫頭,小時候讓你好好跟我學醫,你總說自己是個女孩,現在知道不行了吧?葛少爺沒事,馮春跟我一起來了,有什麼話,你自己和他說吧。」

小芬心情大好,不過她說想先見見馮春哥,郭毅仁說道:「真是女大不中留,不去找你娘了嗎?不過你還要休息兩日。」

葛員外和夫人對郭毅仁千恩萬謝,葛夫人說道:「既然你來了,我有個事情想和你商量一下,我想替我兒子跟小芬提親,可好?」

郭毅仁連忙說道:「雖說兒女的婚姻大事,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是這些年我都沒有陪伴小芬,她的婚事,我想讓她自己作主,另外,我還要去找我的娘子。」

正說著話,小廝跑來說:「老爺,夫人,門口有阿公和阿婆,帶著一個夫人求見,夫人自稱是郭神醫的娘子。」

眾人大喜,來到門前,只見楊氏一人,小廝所說的阿公和阿婆不見了,郭毅仁沖了上去,夫妻二人緊緊相擁,淚流滿面,喜極而泣,千言萬語,不知從何說起。

楊氏說:「來的路上,阿公和阿婆說你在這裡,我一直都不相信,阿婆說三日之後,我來找女兒小芬,我確實和阿婆家中住了三日,出來後,發現卻是三年。」

郭毅仁一家三口得已團聚,楊氏問女兒小芬說:「葛夫人說葛少爺對你有意,想來提親,可是我知道你從小和馮春相好,你打算怎麼辦啊?」

小芬說:「爹不在的那幾年,馮春一直照顧我們,我們兩個被劉智騙走後,他四處尋找我們,這份恩情不能忘,我想和他在一起。」

楊氏說:「葛家同樣對你有恩,聽說葛少爺對你也很好,你怎麼不考慮他呢?再說葛家富足,馮春只是個郎中,還是孤兒,我看你所說的報恩,只是借口吧?」

小芬害羞地說:「娘,你別笑話我了,我小時候常問你,為什麼要嫁給爹,住在一個偏遠的山村,我現在知道答案了,看來我真的是你的親生女兒,走的路都一樣。」

幾日後,郭毅仁一家三口和徒弟馮春辭行,葛少爺對小芬依依不捨,但他聽說馮春和小芬的經歷之後,自嘆不如,祝福他們。

途中,郭毅仁忽然說道:「娘子,你因為我不能常伴你父母左右,又不能和兄弟姐妹時常團聚,和我偏安小山村,你為我付出太多。

我想用老翁給我的酬勞,在城裡開個醫館,山村的醫館,就交給馮春和女兒小芬去打理,你看怎麼樣?」

楊氏感動地說:「聽憑相公的安排,你去哪裡,我都跟著你。」

小芬十分歡喜,因為她聽出父親已經同意了自己和馮春在一起,她高興地看了看馮春。

馮春說也很激動,他說道:「師父,師娘,這幾年我尋找師娘和小芬,在村中呆得不多,鄰村來了個醫術高明的郎中,我想你的醫館中幫你,跟你學習,因為我也不想小芬和你們相距太遠,我會抽空看望我叔叔嬸嬸的。」

郭毅仁和劉氏甚感欣慰,連連點頭。

幾個月後,郭毅仁在縣城的仁春醫館開業,寓意醫者仁心,妙手回春。

馮春和小芬擇良辰吉日,拜堂成親,後生兒育女,馮春雖不是入贅,但他懂得感恩,主動讓一個兒子姓郭,他們孝敬父母,行善積德,懸壺濟世,家庭和睦,其樂融融。

(故事完)

筆者說:

郭毅仁曾經走出大山,但他善良孝順,為了父母,為了村民,偏安於一個小山村,他的妻子楊氏對他不離不棄,二人感情深厚,令人感動和羨慕。

小芬心地善良,知恩圖報,就連山神都想撮合她和自己的後代,但小芬最終選擇了和自己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善良忠厚的馮春,眼光獨特,令人欽佩。

相比之下郭毅仁的另外一個徒弟劉智,卻沒有把聰明智慧用在該用的地方上,結局令人唏噓。

文中雖然採用了怪誕和神話的手法,但足以表達我們對家庭和睦,尊老愛幼,夫妻恩愛,相伴終身,幸福生活的美好期盼,您說呢?

人生是一場修行,人在做,天在看,但行善事,莫問前程,必有福報,福澤子孫,您覺得呢?歡迎留言,點贊評論,不勝感激,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