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子村瑣事(小說)二


1958年是非常特殊而且值得記憶的。5月,黨的八大二次會議正式通過了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號召全黨和全國人民,爭取在15年或者更短時間內,在主要工業產品的產量方面趕上和超過英國,全國各條戰線迅速掀起了「大躍進」的高潮。中國大地上出現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一座座小煉鐵爐像雨後春筍般樹在田間地頭,農業產量像氣球里注水一樣急速膨脹,工農業一片大好形勢,彷彿超越歐美國家就是一夜之間的事,在這個熱鬧的年份里,我的哥哥也熱鬧的出生了,於是我的父母也為他起了一個「熱鬧」的小名,大名具有時代感「躍進」。可是,他的出生並沒有給家庭帶來多少熱鬧的氣氛,家裡所有的和鐵有關係的東西都被收走了,做飯吃飯的傢伙都沒有,於是所有的人都在人民公社的安排下每頓都聚集在一起吃飯,嗚嗚泱泱的,人頭攢動,一開始還是白面有時候還有肉,可是隨著日子長久,逐漸變成了黑乎乎的高粱面,原來還有成型的乾糧,後來也成了稀糊糊,肉菜變成了鹹菜,從能吃飽直接到了飢餓難耐,這也就是短短的三個月時間,也就是熱鬧從出生到百日,就已經經歷了冰火兩重天的煎熬,小臉蛋餓的凹進去了,臉色也是菜青般,就像他能看到的人一樣。

隨著熱鬧長大,天上的雨少了,河裡的水沒了,可地里的麥子卻在增產,從一千到後來的十萬斤,很讓熱鬧不可想像的是,一畝地都收十萬斤小麥了,為什麼還吃高粱,於是一歲半的他也一定認為十萬不是什麼大數字。還有很多是熱鬧不能理解的,人們都吃不飽,還照常熱熱鬧鬧地,烏央烏央地去,垂頭喪氣地回。高高興興地吹捧著,死氣白咧地飢餓著。這是個矛盾的時代,矛盾充斥著每個人的生活,矛盾著的精神與物質,矛盾著的生存與發展,矛盾在角角落落,矛盾在方方面面。當然矛盾也在熱鬧的心頭,三歲的他懵懂中看著生活,看著碗里的清湯寡水,他還沒有什麼理想,可是父母的愁眉不展和忙忙碌碌也給了他很多幼稚的啟示,最簡單的就是一定要吃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