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狼孩」莫格利的悲慘故事,被人類救助後孤獨絕望靠抽煙度日

吉卜林當年憑 The Jungle Book(《叢林故事》)折桂諾貝爾,這本書也在之後的一百多年裡受到全世界孩子的喜愛。故事講述了在叢林中被狼群養大的男孩和其他幾種不同動物的故事,這本書成為了一本暢銷書。

據說作者是根據真實案例編寫的,這些案例中的孩子們消失在叢林中並設法在那裡生存。但是莫格利有一個主要的原型

1867年,一群當地獵人在印度的阿格拉地區的叢林中跋涉,看到一群狼進入一個山洞。在那些日子裡,狼是一個真正的問題:它們可以進入村莊,殺死牲畜,甚至攻擊人。獵人決定通過製作一個陷阱來射殺狼群:山洞有兩個入口,他們決定在其中一個入口處生火,當狼群從煙霧中跑到另一個入口時,他們就會射殺它們。

一切都按計划進行,直到這些人聽到山洞裡有奇怪的聲音,聽起來不像是狼的聲音。一個大約六歲的男孩,蓬頭垢面,髒兮兮的,突然躥到外面。他四肢著地,咆哮著移動。

順便說一下,有一個版本,獵人看到孩子和狼一起進入山洞,決定用煙熏動物來救他。
起初,這個男孩根本不讓人靠近他——他在吠叫、咆哮並發出攻擊性的聲音。但隨後他就毫無力氣地倒在了其中一隻狼的身邊,很明顯,他在為自己的死亡感到悲痛,就像失去了一個親人一樣。

這名男孩好不容易才被捆綁起來,帶到了鎮上。他被安置在一家孤兒院,取名迪娜(譯為 "星期六"他被發現的日子),並被賦予薩尼查爾這個姓氏。

但在孤兒院的生活並沒有讓孩子學會社交。「狼孩」迪娜不能用兩條腿走路——他總是用四條腿跑。他也沒有學會聽懂人話,會用地上的碗吃飯,只喜歡吃生肉。他在一瞬間脫掉了所有的衣服。他的智力優於狼,但他沒有能力表現出任何高級的人類情感。無論孤兒院的工作人員如何努力與他合作,他都無法以任何人類方式行事。

當然,多年來,迪娜變得更加聽話,表現得像任何被馴化的動物,沒有表現出對人類的攻擊性。但他對人類沒有表現出興趣,也沒有試圖與人類建立聯繫

但是,即使是狼孩在收容所也有一個朋友。一個像他一樣的野孩子。一個男嬰被帶到了收容所,他也是在叢林中發現的,也是由動物撫養長大的。薩尼查很快就和他找到了共同語言,他們一起玩耍,用四肢奔跑,而且總是睡在一起,像狼崽子一樣相互依偎著。但薩尼查的朋友很虛弱,經常生病,很快就死了。對迪娜來說,這成了難以忍受的悲痛:他日夜哭泣和嚎叫,無法應付另一個朋友的死亡。

迪納已經長大了,傳教士們對他進行了長期而艱苦的工作,他們設法教他用勺子吃飯,用杯子喝水,用兩條腿移動。但那是他的上限,那是這個狼孩的全部能力。他在孤兒院呆了20年,但他從未學會閱讀、說話和吃人類的食物。只要有生肉,他在吃之前會聞一聞,就像野生動物那樣。迪娜長相「不凡」,大約六英尺高,額頭偏低,牙齒巨大而尖銳。這裡,小編想:難道是飲食習慣會改變牙的美感么?

他像狗一樣理解人類的語言,依靠熟悉的短語,如 "來這裡 "或 "去吃東西"。但他確實染上了一個人類的習慣——他是一個重度吸煙者。

1895年,迪娜-薩尼查爾死於肺結核。

1895年,迪娜-薩尼查爾死於肺結核。在他在人類中度過的所有漫長歲月中,他從未成為人類。他一直覺得自己被困住了,只夢想著掙脫束縛進入他的叢林。

迪納和薩尼查以及像他一樣在野生動物中長大的孩子,與魯德亞德-吉卜林創作的莫格利不同。莫格利的性格仍然覺得他想了解人類的生活,對它感興趣,但野孩子,即使他們被發現是嬰兒,仍然更像動物而不是人。

狼孩被反覆發現並從野外生活中解救出來,但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沒能發展成完全的人。